分享

听陈丹青怼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老鄧子 2022-11-15 发布于海南

图片

老实讲,是一种很爽的体验。

不过说是“怼人”,有点夸张和标题党,其实指的是陈丹青在回答读者提问时,总能一针见血,一针见效。

不管是一句“呵呵”,还是一句“不知道”,都会让你会心一笑。

“陈老师您好,请问在当下中国艺术与后现代之后艺术新交体而产生的二元逻辑和辩证的语境下,如何看待新艺术。”

图片

不知道

最近我们邀请陈老师参加了一场纪录片的映后交流,纪录片是3D版《佛罗伦萨与乌菲兹美术馆》。

在一个本该大谈文艺复兴与人的解放的语境下,陈老师却从大卫的屁股聊到维纳斯的肩膀,再到中国美术教育的荒谬……总之,“怼怼”更精彩。

我只能用音乐人张玮玮赞美女性的一句话,送给陈老师:“电影没你好看,你比电影精彩”。

我们从沙龙实录中整理出了三组答问做分享,文末附有沙龙完整视频,大家有空的时候可以看,请必须有空

因为太有意思了,听陈老师聊天,是一种享受,虽然天南海北,但是海阔天空。最后说一句陈老师不爱听的,其实不光有意思,一咂嘴,还有意义。

图片

“意大利辉煌艺术主题影展”映后谈现场

“嘘,提问开始了”

1.

一个女学生的追问

女学生:“我必须承认我看《维纳斯的诞生》的时候,也觉得维纳斯的肩膀和脖子非常的奇怪,是不是对于正确的(人体)结构的追求,影响了我们对美的体验?”

《维纳斯的诞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陈丹青:你说出了很重要的讯息。你看的时候觉得它奇怪,因为我们是在一个科技的观看观里长大的,我们看到的都是准确的,我们是看影像长大的。

但古代人不是这样,没有古代人会说:波提切利你画错了,人的脖子不是那样的。

那时候严格的人体比例的绘画美学还没有建立起来,或者刚刚建立,今天我们已经看过了太多准确的没有问题的影像,所以忽然回头看,你会觉得有点奇怪。   

如果要我说弗洛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里哪两幅画最好,其中一幅就是《维纳斯的诞生》,但它其实是一幅充满错误的画。

当时的文艺复兴人还不会像后来那样准确地去画一个人体,它完全是理想化的。你看(维纳斯)这个肩膀线一路下来,你满难找到有一个女人的肩膀是这样的。

实际上,写实主义起来以后,绘画有一种美就消失了,这种美我相信在波提切利那是最饱满的。

我第一次到意大利,从机场下来心跳就很(快),我终于到意大利了,我拼命地看飞机场里的意大利人。

看到一个清洁工,男的,30多岁,穿着拖鞋在拖地,我立刻就觉得“波提切利!波提切利!”

他的手和脚真的像波提切利画的,又长又细。(波提切利)他抓住了一种,但你真的去核对,(波提切利)又没有画那么准。

19世纪的画家每个人都能画得比达芬奇他们准确,但是再也没有人能画出那种神性的美,那种理想化的美,虽然(那些画)全是“错”的。

我是画写实的,但我经常贬低写实主义,写实主义实际上灭掉了很多(美),尤其是学院写实主义,从此有一种美再也没有了。

后来像毕加索、马蒂斯,还有更后来的后现代,他们试图找回被写实主义灭掉的那种美,再回到文艺复兴和希腊人那里,对形体做更主观的解读,更理想的解读。 

《维纳斯的诞生》局部:维纳斯的肩膀

追问:我觉得有点颠覆,因为平常观看别人画的时候,如果这个人不是一个有名的大师,那看到他画的有问题,我们就会在内心鄙视他,觉得这个人怎么人体结构都没有学好,就出来混了。就像您说的,可能美术史是非常的势利。

陈丹青:每个读过它(美术史)的人也会变得很势利。

追问:看到大师就觉得他们很厉害,觉得他们在(画)变形之前,就先一定能把人体画得很好。

陈丹青:梵高等等就是这样被气死的,(大部分人)不理解,你怎么可以这样画画?大部分人的意见是很可怕的,对艺术来说

追问:但俗话又说没有学会走,就不要去跑,像您说的取消素描考试,对于人体正确结构的学习……

陈丹青:波提切利没有画过一张我们这样的素描,他为但丁的(神曲)地狱篇画过线描,画过很多很多人,但是你拿到今天,来(中国)未必考得上中央美院。

更多的文艺复兴早期画家从来没有画过素描,当时只有草稿和粉本这个概念,素描的概念是很晚才出现的,但也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素描。

(它)只是指拿着单色的铅笔或者羽毛笔在纸上画画就可以了。后来(素描)才弄成这么伟大的,说素描,基础?扯淡的事情!

人类不会画素描以前,美术史已经非常辉煌了。你给我找一张希腊的素描?罗马人又画过什么素描?但我们今天休想超过希腊罗马。

中国美术史从来没画过素描,从顾恺之到齐白石,他们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素描,但中国美术史牛逼地一塌糊涂。

我一直想破除素描这个神话,也到了破除它的时候。你刚才说的很对,没有学会走就跑,但素描不是走。你以为素描是走,走好了就会跑,没有这件事情。

2

什么样的屁股是好看的?

提问:“陈老师你刚才说“大卫”的屁股太好看了,我想问一下:什么样的屁股是好看的?

陈丹青:如果有一个雕塑转过来,不用我说了,当然你觉得不好看,我也没办法。

其实再深下去说,其实是那块石头好看,真的屁股我们都见过,你到澡堂子去,你会比较出某一个屁股比较好看,但是你不会感动到那个样子,因为石头变成屁股,是人弄出来的。

大卫像,米开朗基罗的杰作

陈丹青:这部纪录片(《佛罗伦萨与乌菲兹美术馆》)里面我不太喜欢的地方就是拍“大卫”,我为什么不满意《大卫》呢?我很遗憾它没有拍“大卫”的屁股。

因为我从小看的就是正面,我永远想知道他的反面是什么样子,所以我1989年第一次进入(乌菲兹美术馆)这个厅,就跑到后面看“大卫”巨大的屁股。

也没有特别惊讶,还是小鸡鸡雕的好

但还是没有希腊人雕的好,我至少看过五百个希腊人雕的屁股,而且是男人的屁股,实在太好看了,我从来没想到屁股这么好看。希腊人远远比米开朗基罗雕的好。

非常得不恭敬,绘画上我现在对米开朗基罗、达芬奇非常不感兴趣,他们毫无疑问是伟大的,但他们被过度谈论了。

我对文艺复兴之前的画家越来越喜欢,佛拉切斯科、安吉利科、布法马可……甚至可能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画的太好了。

但是我没有办法,美术史是非常势利的,画册里不选他的,而且这也难怪,伟大的作品实在太多了,他选不过来。

你到意大利任何一个小村子去,会看到一个教堂,已经很破烂了,但在墙上会看到残留的壁画,太好看了,大家只有自己去才能看到,大片里面不会透露这些讯息的。

当然,我这样说不太公平,我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太相信书本的美术史,美术史是非常势利的,不要相信美术史家告诉你们的美术史,伟大的作品远远多于我们所知道的。只有一个办法,自己去看。

现在允许拍了,我手机里藏满了这样的照片。我在讲《局部》的时候选的都不是那么重要的画家,甚至大家不太知道的画家,我想让大家知道,真是百花齐放。

还有很多画我们没有看到,很多味道我们都没尝过

小编拍的大卫的屁股

我通常不太喜欢盛期的东西,我喜欢走向盛期过程中出现的东西,月亮最圆的时候不是我喜欢的,我喜欢月缺的时候,然后它慢慢慢慢圆起来的时候是最美的。

3

两位妈妈和一位爸爸的困惑

一位妈妈:陈老师您好,我是一个画画爱好者,我开始学画的时候被“应该怎样”扼杀了很大的创造。

所以我现在就在想,如果我的女儿画了一个畸形的肩膀,我应该怎么告诉她?

陈丹青什么都不要对她说,她多大?

妈妈:目前两岁多。我在想更长远的未来。

陈丹青:我对所有妈妈说,在13岁以前,小孩喜欢画画,喜欢干什么,什么都不要说,就让他去做

尤其不要让他跟别的孩子比,“你看楼上谁谁谁画的多好”,这是杀孩子的语言。如果13岁以后,你打死他他还要画画,这个时候你就要认真一点,要考虑……

妈妈:让他学素描?

陈丹青:那时候灾难就开始了……

妈妈:我很喜欢艺术,我希望她能够跟我一样享受艺术带给她的快乐。

陈丹青:没关系,还有11年。

妈妈:对,希望这十几年中国教育能给我一个惊喜

陈丹青呵呵

图片

另一位妈妈:陈先生您好,孩子今年十岁多一点,他从小就喜欢画画,我刚刚想问的前面的家长已经说了,13岁以前我就不打算让他见谁了,但13岁以后我应该见谁?

陈丹青:13岁以后,如果你手上还宽裕就带他去意大利,很简单,就让他看画。我对所有人的劝告只有一件事情,多看好东西,而且最好是到现场去。

妈妈:除了看之外,还得他要动手画就应该要……

陈丹青:中国家长都假定小孩不如自己聪明,想教他,但小孩远远比我们聪明,问题是大人一句话一句话就把他讲灭了。

你就带他去看画,你从旁观察他,他在那幅画面前待的时间久,回来后又做了什么,你观察就可以了,不要去管他,他自己会摸索的

妈妈:好。

陈丹青:13岁到18岁是太重要的年龄了,他将来是一个什么人几乎就在这几年了,但是都被家长毁掉了,当然还有学校。他知道自己怎么办的,就像扔到水里,你别以为他会淹死,他会上来的,会找到办法的。

一位爸爸:您好,陈老师,现在很多创意美术的培训班,它会比较发散智力,但还是要有一部分训练的背景在,因为家长要看到效果,不能由着孩子画……

陈丹青:我们还是有一个前提,就是孩子在小的时候我们教他唱歌,教他画画,有点想让他将来要么做艺术家,要么有点所谓熏陶,我觉得这都有点不太了解小孩。

除了很少数的天才,(像)莫札特、齐白石这样的,你教他也好,打他也好,他还是会变成莫札特。

绝大部分孩子就是想好玩,非常简单,就想好玩,在最有意思的情况下,画画也好、唱歌也好,他能够度过那段时间就很好了,快乐的童年。

不要指望这个孩子得培养,我不太喜欢“培养”这个话,我们最会培养的其实是当官,实际上我们什么都不会培养。

我们总假定这个小孩非要变成一个什么角色,他才算个人。他现在还小呢,就让他度过这段时光就可以了。

爸爸:那我给他提供环境、土壤让他去发展,还是要给他框定一个方向吧?

陈丹青:哎呀,你有方向吗?我都不知道我的方向是什么。我的方向就是一个坟墓,我们所有人的方向都是殡仪馆。

 图片

映后谈完整回看

陈丹青、韦羲:见所未见,从银幕走入美术馆

小编推荐:这场对谈的另一位嘉宾,是陈老师的朋友,也是他的策展人,韦羲老师。其中他关于“发明透视法的为什么不是中国人”那段讲述,非常受用,推荐观看。

图片

听理想,今日更新

《古今:杨照史记百讲》vol.5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