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见一个人,不妨就此启程

 湘江一叶舟 2022-11-15 发布于湖南

参加一个同学组织的聚餐时,又遇见了另一个同学,惊喜之余发现,上班的地方相距不过十几公里的两个人,竟然已有三四年没有见过面。

时间在他身上明显留下了印象中不曾有过的痕迹,头发少了,眼里的光芒与锐气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历经世故的沧桑与浑浊,说话时也不再挺直腰身且满脸真诚的模样,而总是微微前倾着脖颈,生怕怠慢了对方似的,让大家多少有些不太习惯。想必他看我时,也会有一些类似的感觉吧。尽管在追忆同窗往事的时候,我们又像从前一样亲密无间般地勾肩搭背,情绪高涨,但我明白,这不过是久别重逢时的情绪流露,横亘在我们之间的光阴,已经将彼此推到了一个渐渐陌生的位置。

这一面之后,以后见与不见,都已经无关紧要,说到底,其实都要归结于岁月的无情与残酷,几年光阴足以让熟悉变陌生,让如烈酒一样的情谊褪去它的浓度直至淡然如水。茫茫人海,亲疏自有秩序,有些人远了就远了,没有必要太过于在意,而有些人,我们要注定后悔没能多见上几面。

读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其中有这样一段“明年,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因为工作的不稳定,以及仕途的奔波与宦海的沉浮,在年仅36岁的韩愈心里以为不久即可实现的相见与团聚,转眼间,就等来了至亲之人的噩耗,再见变成了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奢望。文字虽简,却又写得何其悲切,而要真正体会通透,恐怕也只有在经历过生死离别之后。

从前,见一个人自是不易,要翻山越岭,要跋山涉水,要舟车劳顿,要用双脚丈量迢迢无尽的路途,一个人一旦离开,便不问归期。小时候读《背影》,总会被“父亲”费劲地爬上月台去买橘子的那一幕感动得流泪,后来才渐渐明白,朱自清在文中多次流下的眼泪,皆不及结尾处一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那么悲戚,或者可以说,正因为兵荒马乱的年代相见不易,回望离别的那一幕幕,落笔时才会有更多的泪水。

还记得我写《一叹流年》一文时,为父亲的快速地老去而平添感伤,一个网友在文后写了一段长长的留言,并再三叮嘱我不要直接显示出来,当然,我很能理解她的苦衷。她说原本一直以为看起来显得年轻的父亲身体很是强健,每一次回家时返城时,父亲不是下塘挖藕就是上树摘果,总要满满地装上一袋给她带走,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当有一天父亲在电话里说身体有一点不适时,正在忙于工作的她只是认为父亲不过是患了一场小小的伤风感冒,轻描淡写地叮嘱他吃一些药,多喝水多休息。可是没想到,一个炎热的午后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被告知父亲在田埂上除草时突然晕倒,已被送至镇里的医院。等她心急火燎地赶回去,得到的是父亲患了高血压中风的确诊结果,从此只能躺卧床榻度过余生,甚至再也说不出一句清晰而完整的句子,再也不能提着鼓鼓囊囊的袋子将她送到村口,高高地挥起手目送她的车子渐行渐远。她说,曾经以为还有很长的光阴,听父亲家长里短的唠叨,享受父亲那贴心而温暖的疼爱,可是转眼之间,这一切,就被一双无形的手给夺走,残酷得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正如席慕容在《小红门》里所说,“有很多人,你以为明天一定可以再见到面的,但是,就会有那么一次,在你一放手,一转身的那一刹那,有的事情就完全改变。”我们总是习惯于隔着手机屏幕,跟家人朋友互道想念,却没有时间和他们见上一面,好好吃饭,好好陪伴,好好聊天,其实,这个世上,真的没有想像中那么多的来日方长。

那么,想见一个人,能否鼓足勇气,就此启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