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送 灯

 且行且录 2022-11-15 发布于河南

 

周幸明

 

  在我家乡豫南东部,有个重要的习俗,即正月十五给亡故亲人送灯。每年正月十五夜晚,郊外一片片墓地每个坟头上都插满五颜六色灯笼,鞭炮、烟花、烧纸,夜幕的天空灯火通明,表达对先人的纪念,让先人在另一个世界没有黑暗,不再孤独。也有人以这种方式展示家族兴旺发达、幸福光明的景象。

据说送灯的习俗是从明代初开始的。传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为了在方圆一带确认失散已久父母的坟墓按照军师的主意,能接受皇帝跪拜的只有父母,于是令人在每个坟头前点上蜡烛,让皇帝跪拜,烛光不灭的坟头即认定为皇帝父母的坟墓。从此,送灯习俗流传至今,成为豫南东部一带最隆重纪念祖先的一种仪式,也是传统春节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习俗越来越。十五这天,不管离家多远的外地游子都要回家乡,中午吃团圆饭,晚上送灯。如果哪家祖坟没有人送灯,就表明其家族后继无人,这是当地民众最忌讳的,民间流行“十五大似年”的说法。

正月十五送灯还有很多讲究。这天除了要给祖坟送灯外,每家每户要彻夜灯明。出门的姑娘不允许在娘家过十五的,更不允许为娘家的亡亲送灯。只有娘家后继无人,才由嫁出去的女代为送灯。 

我姥爷唯一的儿子(我舅舅)早年去世,母亲年岁已高行动不便,每年姥爷、姥姥送灯就成了我们外孙女责无旁贷的任务。

今年正月十四我就从几百里之外的省城回来了。姥爷姥姥的墓地离县城几十里路,我和亲戚提前就准备了鞭炮、烟花和黄表纸,还要将纸打上钱印。下午2点多就往坟地赶。一路上送灯的人流车水马龙,熙攘不息。

姥爷的祖辈是大家族,墓地有几十座坟荧。朝北的方向望去,中间并排三个较大坟荧里长眠的就是我姥爷兄弟三

据母亲讲,姥爷兄弟三个都出生于清朝末年。当年太姥爷是做生意的,生活富足,至今老房子还依稀可见前后四层院落。我印象中“文革”前他们住的房子内还是青方砖地板,上有木楼,可以想象当时殷实的家境。

兄弟三人仪表堂堂,在当地小有名气,是人人羡慕的家庭。兄弟三人中的老大,我称呼“大姥爷”,后来继承其父业做杂货店老板;老二我称呼“二姥爷”,年轻时参加国民党的军队,成为一名军官;姥爷读书最多,开办了私塾。他教的学生解放后有些都成了名人。太姥爷去世后,他们兄弟三人矛盾暴露出来,愈演愈烈。大姥爷与其两个弟弟是同父异母,与继母关系不和。他把这种愤恨转嫁于两个弟弟。“二姥爷”在全国解放后进了监狱,文革前释放。由于他的历史问题给亲属带来很多麻烦,回来后独居。兄弟三人虽比邻而居,却老死不相往来。二姥爷60多岁暴病去世。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姥爷患了食道癌,弥留之际,亲友们劝说大姥爷与弟弟见最后一面。大姥爷半天没说话,之后点头同意了。姥爷瘦弱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不料大姥爷刚走姥爷病床前,就举起拐杖敲打床头破口大骂:你一辈子享的福太多了,让你得癌症是报应!姥爷当时气得直哆嗦,第二天就离开了人世。大姥爷活到80多岁去世的。生前他逢人就讲,兄弟三人中他的寿命最高,又是唯一有传宗接续香火的儿子,每当说起此事,他肥胖的脸上总是泛着光。大姥爷没有想到,他儿子的后辈也同样没有接续香火的。每年正月十五到他们墓地送灯的,是我们这些出了嫁的外孙女及孙女。

夜幕降临,寂静的旷野一片沸腾,升腾的烟花绚丽多彩。远远望去,坟头上一盏盏烛火像星星闪烁。只有这一天,小孩子一个人走在坟地也不会害怕,这一天,是两个世界亲人灵魂共同的沟通和欢乐。我一边给三位姥爷烧纸,一边在问,你们在另一个世界隔阂消除了吗?相处和谐吗?生活幸福吗?你们的恩怨并没有影响到我们下辈,我们现在和睦相处,生活美满,只有多一些宽容、理解和信任,家族才能兴旺发达!愿你们在另一个世界光明、幸福!

我们离开墓地时,天已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