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两个制造业集群加入“国家队”凤凰网湖北

 君临天下100 2022-11-15 发布于湖北

原标题:湖北经济缘何跑出加速度|湖北两个制造业集群加入“国家队”

来源:湖北广电融媒体

近日,武汉市光电子信息集群和“武襄十随”汽车集群,入选工信部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将代表中国在全球舞台上冲击“世界冠军”。这也是湖北近年来着力打造万亿级支柱产业取得的重要成果。

武汉市光电子信息集群:聚焦产业链自主可控 舍得研发投入

今年9月,位于光谷的华工科技,在国内率先小批量生产800G硅光模块。这一面向下一代的产品,功耗降低近20%,性能提升10%以上。眼下,他们又开始向新的领域进军。

华工正源数据中心产品线总经理许其建:“进入三季度以来的话,我们的订单是比较饱和的,营收方面预计增长在50%以上,第四季度的话,我们不会止步于800G,我们会向更高端的1.6T或者更高的数据产品,去开发更多的一些核心的关键技术,保证我们产品竞争力。”

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华工科技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88.51亿元,同比增长20.12%。在华工科技、中信科、长飞光纤等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聚焦核心关键技术的创新研发,已成为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引擎”。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华:“从前三个季度来看,武汉的投资增长率保持了15.5%,在全国的副省级以上城市当中排名第一,特别是为光芯屏端网、新一代的信息产业这样的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形成夯实基础,提供了新的动能。”

以光谷为核心,连接周边鄂州、黄石、黄冈、咸宁等地,武汉市光电子信息集群已聚集光电子信息企业超过15000家。随着光谷实验室、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等一批聚焦原始创新、针对产业瓶颈的研发平台投入运行,武汉市光电子信息集群的目标是,未来3到5年,打造五个“世界级”。

“武襄十随”汽车集群: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悄然成型

同样是着力打造的万亿级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湖北已形成了“武汉—襄阳—十堰—随州”汽车产业带。原先,这条产业带,围绕传统能源车形成了分工明确、协同发展的格局;现在,这条产业带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今年9月,中创新航锂电池一期项目投产,这是武汉首个大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项目。今年春节前,三期项目也将完成主体结构建设。项目完全达产后,每年生产的动力电池可以装配5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

中建二局中创新航武汉基地三期三标段项目负责人姜维茁:“它主要是对之前一期二期项目产业升级和产能扩充,分成动力厂房、积污水处理站等13个单体,计划春节前完成施工。”

在“武襄十随”汽车产业走廊,武汉中创新航、襄阳比亚迪等新能源电池相继开工;襄阳骆驼电池进军电机、电控领域;东风乘用车、东风本田、十堰易捷特新能源车高速增长,小鹏等造车新势力抢滩武汉,一条围绕新能源汽车的新产业带正在形成。今年前三个季度,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32.2%,增速高于全国19.7个百分点。

武汉市经开区经信局副局长曾超:“新一代汽车供应链加快布局,构建新型'整车——零部件’合作关系,推动集群整车与零部件的产值比提升到1:1以上,建立自主可控的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打造世界级汽车融合发展先导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