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河沿文化

 寂寞红山 2022-11-15 发布于北京

距今5000年,中国东北、陇东、河洛、齐鲁、江浙、江汉等地均出现了耀眼的文明之光,这些光芒数星同辉,将中国的天空照耀得如同白昼。

广义东北及其南延地区,文化上先从兴隆洼流脉至赵宝沟,在经历了碰撞而成的红山强光之后,聚焦在了红山的接续者——小河沿文化。

小河沿同时也是转型者,距今5000年是小河沿的发端。

年代:

距今5000-4500年

分布:

主分布于燕山峰线以北——大兴安岭南延以东——辽河干流以西(西辽河、大小凌河等)围合区域,涉蒙东赤峰、通辽和辽宁西部,覆盖范围基本与之前的红山文化叠合,但东北、南、西南向的边际影响力回退。

小河沿文化分布范围(虚线内)

谱系:

分型:

个别学者将小河沿分为石棚山(命名遗址所在地:赤峰翁牛特旗)、雪山一期(北京)、午方(河北雄安新区容城县)——争议在于冀北、京、津地区的文化与上文提到的区域是属于不同的文化还是同一种文化的不同类型。这三种类型所在区域在小河沿之前曾是红山文化覆盖范围或深受红山影响,彼此存在共性。

相比雪山一期,午方与小河沿文化的中心地带距离更远,共性的比例相对要低,午方位于东北与中原文化交流通道上,是小河沿与该时以大司空为主的中原文化互动、碰撞、融合后的产物。

居住:

圆形或椭圆形半地穴,有单室和隔成东西两间的两室(总面积14平方左右)之分,门朝南。对比同时期其它文化的住房,居住空间不算阔绰。

纺织:

简单的经纬纺织。

陶器:

夹沙褐陶为主,其次为红陶,另有少量黑、灰陶。

筒形罐是主流陶器之一。高比例带双环耳或双銴耳的筒形罐是小河沿文化陶器的重要特色之一。

环耳是位于小河沿文化以西、内蒙乌兰察布庙子沟文化中的仰韶文化因子继对红山文化产生部分影响后强化的结果。庙子沟文化有着仰韶系文化、红山文化的杂交血统,可将其视为后两者远程交流的中继点,环耳更早的源头显然可以追溯到渭河流域。

艺术:

小河沿的艺术风格从红山的强祭祀性慢慢走出,陶器出现很多动物的造型,进入到一个松快的史前浪漫主义期。

小河沿人形陶壶(内蒙通辽出土)

小河沿的陶器凝简生趣,豁张的V形器口是标志性特色之一。这一新器型或许与这一地区早前的斜口器有着设计上的演进逻辑。

小河沿双耳V口彩陶罐

彩陶钵(内蒙翁牛特旗大南沟出土)

鸟形陶壶 大南沟出土

比小河沿约早一个千年、出土于浙江的鸟形陶盉,并置,意趣。

人形陶壶上部三角形人头,鸟形陶壶豁张的三角形器口,彩陶钵、彩陶壶上的三角形纹饰……表明小河沿是距今5000年及之后数百年内三角形文化最突出的区域。

陶刺猬(通辽哈民遗址征集)

蚌壳切刻的饰品则展示了童稚的一面。

文化交流:

继承了红山文化的小河沿,继续经太行山东麓的文化通道与中原互动,并受到西面阴山山脉南麓仰韶系杂交亚文化庙子沟文化(杂交赋能和优势)的强烈影响

在更大范围上,最早发端于长江流域的陶豆通过大汶口中转,出现在小河沿。这种文化远程影响还包括长江中游、下游流域的镂空陶技艺。长江中游的大溪、下游的崧泽、黄淮间的大汶口文化均对其有影响。说明5000年前后跨大区的文化交流与2200多年前秦一统之前已没有本质区别。

BC5000-2500文化流动概图(最终在BC3000-2500影响小河沿)

小河沿南北荟萃的陶器折射了这种文化交流。从艺术风貌观察,主导小河沿与主导红山的人群结构,很可能也发生了变化。

小结

距今5000年,各地竞争重心已从之前以食物为基础、以陶器等手工业为重点的产业之“竞”转向“城市之争”,中国大地上迭代出新的气象和竞争格局。

城市之争是系统性竞争,城墙的出现,应该是“争”渐趋白热的体现之一。

从上述角度来讲,位于广义东北的西辽河流域及周边区域,它们曾是史前中国的先行者,但在5000年这个时点、在红山文化之后,这一地区的文化进程逐渐失去先发优势,甚至在横向维度上,相对失速。相对于红山在同时代中的文化地位,小河沿在同时代的地位明显下降。

作为对比,甘肃陇山东部以庆阳南佐为中心的陇东、以黄河伊洛河汇水处附近河南双槐树为中心的河洛、以湖北石家河为重要中心的江汉平原、以湖南常德鸡叫城为重要中心的洞庭平原、长江下游以浙江杭州良渚为中心的太湖-杭州湾北岸正高歌猛进、勃然生机。

距今5000年左右国内一线城市示意图

相比之下,东北这一中国史前文化先行区域,出现明显失速,但只是一种文化盘整——下一个千年重组后崛起的夏家店文化证明了这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