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耒阳二中化学课题组开展“模型认知与证据推理”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的应用教研活动

 绿色化学 2022-11-16 发布于湖南

耒阳二中化学课题组开展“模型认知与证据推理”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的应用教研活动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有关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的学习难点,构建分析平衡类问题的思维模型,提高解题的能力。耒阳二中化学课题组《基于“模型认知与证据推理”的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开展了以《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为案例的单元教学教研活动。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1、集体探讨定设计。《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包含“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盐类的水解、沉淀溶解平衡”四部分内容,是中学化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整个中学阶段的难点,内容涉及微观粒子的变化,概念多、逻辑思维性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较高,学生面对此类问题时常常感到束手无策。鉴于本内容在高中化学中特殊地位及学生的学情,课题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平衡思维,构建思维模型,深入理解与整合元素化合物知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确定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策略与设计,由吕兴老师执教开展教学活动。

2 课堂教学验效果。吕老师执教的课题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吕老师运用情境素材引入→学生发现溶解平衡→实验证明溶解平衡→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平衡→实验探究平衡移动→建立水溶液中平衡问题的思维模型→应用思维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从粒子、平衡与变化三个角度凝练、深化了水溶液中的有关概念,即从粒子的来源确定存在的平衡,依据K-Q关系调控水溶液中的粒子,多粒子竞争反应抓主要矛盾。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活动设计环环相扣、实施过程自然流畅,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在面对具体情境中的溶液中的平衡问题时,学生能利用平衡移动原理与思维模型分析解决问题。达到了突破本节的重难点知识,构建溶液中平衡问题的思维模型,促进核心知识与思想方法进阶发展的教学效果!

3、反思总结促提升。课后,课题组及时就吕老师的课进行了交流总结,大家充分肯定了本堂课的取得有效果,并达成了关于本单元教学思路的共识:模型认知有助于化学学习,能否熟练构建或运用模型直接影响学习效率,模型是思维的中介或桥梁,有助于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的四个内容具有相似性,教学的思路与策略是相似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方法的指导,引导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思维模型与知识体系,将零碎的知识纳入知识结构,形成本内容的完整认知模型,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知与能的有效提升。

(图文:  审核:江义军)

各位朋友,感谢你对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支持,阅读后请转发微信群或朋友圈,并点右下角的“在看”,让我们共同传递求真务实做课题研究的正能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