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国能灭六国,统一天下,难道仅仅是因为商鞅变法的原因吗?

 北雁寄南书 2022-11-16 发布于湖南

引言

始皇帝赢政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皇朝 - 秦朝,这是所有中国人几乎都知道的历史。然而当问到秦始皇为什么能够扫灭六国时,能够说的原因就多了。有秦国内部的原因,也有六国的原因。但是如果我们把秦国和六国做一个横向对比,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电影《天下无贼》里葛大爷说了一句话,被传为经典。“21 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哎,这句话放在战国中后期也是适用的!战国末期什么最贵,也是人才!

剧照


六国的人才战略

西汉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有这么一段话: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看完这一段,我们不得不惊叹,六国不管是文臣谋士,还是将帅之才,何其多也。其中有一些名气不算太大,姑且不论,单看那些能够在史书上留芳百世的人物就不在少数。还有一些名臣良将《过秦论》中没有提,如:

燕王哙任用子之。燕昭王任用邹衍、剧辛。齐威王任用邹忌、淳于髡。楚庄王启用孙叔敖。楚怀王任用屈原。赵惠文王任用蔺相如。韩昭候任用申不害。再加上“三苏” - 身佩六国相印的苏秦,擅长于纵横之术和谋略之术的苏代和苏厉,这阵营足够庞大了吧。

既然人才济济,为什么六国还是被秦国给灭了呢?

六国有人才是不假,但是在用这些人才时,却存在极大的问题。六国的人才战略是没有延续性的,往往是一朝国君一朝臣,你方唱罢我登场,看似热闹,但往往是人走政息。看看结果我们就明白了,同样是变法,为什么六国变法少有成功,或者即使一时成功,后面又故态复萌。

燕昭王复国任用乐毅、邹衍、剧辛变法,燕灭齐。然后也就没有然后了,乐毅担心被清算投奔赵国了。齐威王任用邹忌、淳于髡改革后,又靠着孙膑称霸了一阵子,但到了后面的齐王继位之后,也是同样没有了然后,齐国又恢复到混乱的状态。楚怀王的变法也同样是半途夭折,还把忠心耿耿的屈原给逼的投了汨罗江。

就连大名鼎鼎的战国四公子也没有能够发挥出定海神针的作用。除了平原君赵胜得到了善终,其他三位公子的下场可都不怎么好。

由此看来,六国虽然人才济济,但由于缺乏稳定的施政环境,和延续的人才战略,导致这些国家并没有充分利用起这些人才,也没能够从这些人才所主导的变法活动中实现国力的根本转化。

苏秦,剧照


秦国的人才战略

同样是《过秦论》中,贾谊说到秦国时有这样一句话: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意思是秦国能统一天下,并非赢政一代的功劳,而是得益于秦国六代君主的积累。而这六世积累之所以能够转化为秦国的强大国力,则要得益于秦国的人才战略了。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秦国这六世都是如何用人,以及用了哪些人来尝试来证实。

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加强中央集权,增进农业生产。

商鞅,剧照

秦惠文王以宗室多怨,族灭商鞅,但不废其法。任用张仪连横六国,以以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秦武王在政治上,设置丞相,结盟魏国,联越制楚。军事上,攻拔宜阳,设置三川,平定蜀乱。经济上,修改封疆,更修田律,疏通河道,筑堤修桥。

秦昭襄王在位期间任用白起,蒙骜,范睢先后战胜三晋、齐国、楚国,攻取魏国的河东郡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发动了长平之战,大胜赵军。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结束周朝八百年统治。

秦孝文王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国君,仅在位三天。

秦庄襄王,也就是秦异人,嬴政父亲,在吕不韦的运动下当上太子,在位也就三年,他的功绩就是重用吕不韦,立嬴政为太子。

秦国这六代君主在位期间,不管君主和臣子如何更换,但相对稳定,人才战略也得以延续。商君之法不改,重用外来贤才之策不改,连横之策不改。

商君原六国之人,张仪也非秦人,范睢也不是秦人,包括后的李斯也不是秦人。而且这些人有一些共同特点,第一他们都曾在六国求职,但得不到重视,到秦国后则如鱼得水。第二他们都没有改变秦国之前的政策,从而实现了秦国用人战略上的叠加效应,促使秦国迅速成长为六国任一国都无法抗衡的大国。

范睢,剧照


尾声

六国之弱于秦,非商鞅变法一朝一夕所导致。秦之强于六国也非靠一代君主或某个人臣一力而为之。持续的人才战略,稳定的施政环境,是实现秦国由弱变强,由强而霸,再由霸而王天下的不可忽视的因素。而六国之所以亡,没有能够实现这种人才使用和政策实施上的延续,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