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你感到力不从心,有心无力的时候看看曾仕强教授教你的方法

 超级致富宝典 2022-11-16 发布于新疆

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他还有想要突破的意愿,只是感觉到无能为力,想要做好却感觉力不从心,很难去突破,这就是无力感。

而身在职场,人们难免会有无力感:你想把事情做好,但就是没有办法;你有好的意见,但老板听不进去;你想好好展现自己的能力,但是老板不给你机会……无力感会让一个人觉得非常泄气、沮丧。造成无力感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因为到处碰壁,事事不如意,就会慢慢贬低自己,甚至看不起自己。

第二,自我贬低之后,就会慢慢可怜自己。

第三,从可怜自己到可怜别人。其实自我可怜跟可怜别人是一样的,因为只有可怜的人才会可怜别人。有的人因为既定目标久久无法达成,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这是自贬;有的人遭遇到重大的痛苦和挫折,就开始自己可怜自己,这是自怜;有的人在新闻里看到那么多没有饭吃的人,会怜悯他们,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去解决,就会产生无力感。

很多事情都不是人们能够随意控制的,有些甚至是无法控制的。西方人认为,一个人长大以后的言行,都是由他小时候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但是如果让环境决定人的一切,那么人就没有自主性了,只能听任环境的摆布。所以很多人抱着“努力无用,理想虚妄”的消极想法,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人虽然不能控制环境、改变环境,但是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我们一定要把无力感的真正原因找出来,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有的人看到别人学业有成,或事业成功,或身居高位,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卑。怎么办呢?第一,他从此自轻自贱,继续碌碌无为;第二,他可以努力学习,发愤图强,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不是整天在那里自卑,到头来一事无成。

与其不断贬低自己,不如想办法充实、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一天到晚愁眉苦脸,自怨自艾。一个人能够正视自己,勇敢地承认自己暂时不如别人,就不是自贬。

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其实情商很高,这是他的优势所在。诸葛亮可以气周瑜、气曹真、气王朗,对司马懿却无可奈何。诸葛亮取“巾帼妇人缟素之服”,放在一个大盒子里,并修书一封,派人送到魏营,嘲笑司马懿是妇人,不是大丈夫,期望激怒司马懿,以便与其在祁山开战。没想到司马懿在使节面前不但没有表示怒意,反而面带笑容,向使节打听起诸葛亮的饮食起居来。

诸葛亮求战不得,退缩的话,又会被嘲笑,结果反而被司马懿气病了。其实,司马懿所受侮辱的程度比周瑜、曹真和王朗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一个男人被人嘲笑为“妇人”,是很丢脸的事情。

为什么同样是一个诸葛亮,一方面会气死周瑜,一方面又会被司马懿气病呢?因为他没有办法化解自己的问题。司马懿说:“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认为诸葛亮比自己厉害,自己输给他,没有什么丢脸的。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他表现出了一种比较豁达的风度。

除了不自贬,人们还要积极提升自己的能力,充实自我。比如东吴大将吕蒙,本来不识字,可是后来变得很有学问。因为有一次孙权说吕蒙打仗很在行,但是写字却很难看,讲话也苍白乏味,没有文采,有失将军体统。吕蒙辩解说自己太忙,没有时间读书,有心无力。孙权就说自己比他还忙,都有时间读书,还说曹操那么厉害的人,也天天读书。吕蒙听了这话,就去读书了。没过多久,吕蒙的学问就大有长进,写字也像模像样了。后来,人们在说到一个人能力提高很快时,经常会讲“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人要善于改变自己,不要天天自怜、自贬,或者可怜别人。整天可怜别人对他没有任何好处,我们要做的是给他提供有效的帮助,而不是同情他、取笑他,更不是可怜他。中国人同情弱者,但并不同情可怜的人,因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