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是什么情况

 敬善生物 2022-11-16 发布于上海

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在宫颈癌筛查中也是常见的一个词语,听起来很严重看起来又一般的感觉。又是癌变,但又是低级别,到底这是什么情况呢,下面敬善生物来为您详细介绍!

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同义词(或曾用名) :宫颈上皮内瘤变1(CIN 1),宫颈鳞状上皮轻度异型增生、扁平湿疣、尖锐湿疣、不成熟湿疣等,是宫颈癌变常见的一种形态。

主要特征:

1,主要见于青年病人,40岁以后发病率减低。通常无症状;

2.上皮全层细胞均有异型;

3.基底层细胞和旁底层细胞增生,其厚度不超过上皮全层的1/3;

4.核分裂像局限于.上皮层下1/3,主要为正常核分裂像,病理性核分裂像罕见;

5.鳞状_上皮中表层可见挖空细胞,表现为核增大,深染,核形不规则,核膜皱缩或出现毛刺样突起,核仁不明显,核周围出现界限清楚的空晕,诃见双核或多核细胞形成。多倍体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学非典型性,在细胞学和组织学上都容易识别为异常;

6.部分病例可出现含有纤维血管轴心的多发性乳头状结构和粗刺状上皮突起类似于外阴或阴道的外生性尖锐湿疣;

7.少数病例表现为略高于表面的粗短刺状外生性病变,文献中常常称为"粗短刺状湿疣" ;

8.还有一种乳头状低度病变称为"不成熟湿疣" ,表现为丝状乳头状结构,上皮细胞不成熟, 挖空细胞特征不明显,保持着不成熟化生的表型,仅有轻度核异型性和较低核分裂指数;

9.表面经常有角化不全和不太常见的角化过度,并有颗粒层;

10.HPV感染上皮累及腺体并且棘层肥厚明显时,组织学模式呈内生性,似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11.部分病例P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显示下1/3层细胞弥漫细胞核及胞质阳性,但p1 6染色不是诊断的必要条件; .

12.当上皮下1/3层出现单个显著异型或病理性核分裂像时不要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病变,而应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在宫颈癌变中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是较为轻微的癌前病变,主要原因还是因为HPV持续感染所致。

研究表明,50-60%的患者在为期1年的随访中可以自行转归,20-30%维持LSIL10%左右的患者进展为HSIL,也就是癌前病变。因此,对LSIL持续2年以上患者可予治疗,因为这部分患者自然转归的可能性小。

但是,如果患者拿着一张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的报告,只能证明此刻是LSIL,但不知道LSIL了多久。并且,治疗并不能保证治愈,虽然很多患者病变消失,甚至HPV清除,但是仍然有再次感染HPV的风险,因此仍然有再次患LSIL的风险。

所以敬善生物还是建议患者做个宫颈癌甲基化筛查,查看宫颈抑癌基因细胞活性,查看自身可逆转的几率大小,毕竟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自身可以好转不如给自己一个机会,定期的宫颈癌筛查必不可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