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疫政策调整后,肿瘤患者如何应对

 与癌共舞论坛 2022-11-16 发布于天津

作者:三叉戟烤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文章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2年11月11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对于常年就医的肿瘤患者来说,是个利好消息,尤其是跨地区就医。

如果各地落实《通知》到位,因居住地或医院被封控而导致的无法按时治疗状况将得到一定的缓解,那么,新政策之下,肿瘤患者及家属都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给大家提个醒,如果内容不够完整,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一)政策更为宽松,

预防传染病不能放松


肿瘤患者集中大城市就医是常态,如果宽松的政策让大家能够及时到达目标医院,将再次出现室内环境下人员密度较大的情况,又在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秋冬季节,因此,在医院内,口罩必不可少,而且是在非必要条件下,尽量避免摘下口罩。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别人戴着口罩、院内每天消毒,我就可以放心摘下口罩了,因为抱有此类想法的人很多。

所以,不要让自己成为容易被感染的那一个。那么,在医院内,什么地方摘口罩的人比较多呢?卫生间、楼梯间、环境较为嘈杂的窗口(挂号、交费、取药等)。所以,为了尽可能避免自己成为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的侵入对象,请严格遵守口罩令。

(二)到了呼吸道疾病高发期,

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也要考虑上。


疫情和管控的一大亮眼数据是所有呼吸道传染病的死亡人数都下降了,那么随着日常生活开始恢复正常,终于能够和大家“亲密接触”了。

千万别过于兴奋,很多人已经好久没得各种“小病”了,虽然不致命,但是给治疗和日常生活添加些麻烦,各种“小病”还是挺擅长的,例如肺炎、流感、感冒导致的发烧,去医院就得先过发热门诊这一关,化疗、免疫治疗也可能无法按时进行,使用各种抗生素、抗病毒药、退烧药还可能影响肝肾功能,靶向药的持续治疗也可能受到影响。


【近期疫苗的文章链接】

  1. 免疫力低就不打?肺癌患者要考虑哪些疫苗

  2. 秋风来袭,防火防盗防“感冒”

  3. 乳腺癌患者要知道的疫苗知识

(三)时刻关注动态疫情和防疫政策


尽管《通知》的下发对各地政策的调整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大家的异地就医,但是各地落实政策的执行程度和时间难以同步,因此,借助各项咨询,事先了解彼处的政策情况,还要关注对面的疫情情况和返回本地时的政策,尽量避免遭遇“有家难回”的尴尬。

许多患者朋友和家属朋友担心如果外出就医,感染新冠肺炎对肿瘤患者影响很大,对此我只能说大家需要担心更多的是感染之后行动不便的影响,为此,以上三条才是最主要的,当然,如果跨区管控放松了,也难免会有一部分朋友就诊的环境会发生变化。

(四)就诊集中,

热门专家的号源再度紧张


经常被大家问到《指南》如何如何说,我通常会反问一句:那么你是希望找有自己经验的专家看还是找一位拿着《指南》和你的病情一条一条对应然后得出方案的医生看,尤其是病情较为复杂的多线治疗?

其实大家都在“用脚投票”——各个患者平台上的网络交流帮助大家容易找到经验丰富、态度认真,又正好在自己的所患疾病方面比较有专业建树的医生。

预计这两周开始,大家就诊前就要注意,“抢号”的技能又要重新熟悉了,异地就医的各位朋友千万不要想着“几个月前很容易挂号”的情况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看病之旅,还是要提前拿到号再安排行程。挂不到“心仪”专家号的朋友,在安排复诊的时候可以考虑同一个团队中较好挂号的医生,先开复查,安排检查和等结果的过程中再次“抢号”。

(五)更换就诊医院的注意事项


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下一步就诊医院有调整,在更换医院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携带上一家医院的影像检查,

在下一家医院做检查的时候要求对比出报告。


复查的影像报告里的“对比结论”是通过一名医生对比两次影像片子(随着网络系统的升级,现在很多医院都可以实现医生、患者、家属直接在电脑、手机上阅片),将增大(进展)、缩小(好转)、稳定(同前、相仿)等结果写在报告上,而不是两次报告的对比得出以上结论。

测量肿瘤大小的数据可能存在系统误差和人为误差。因此,如果希望便于自己阅读报告也便于医生直接获悉初步评估结论,尽量在检测的这一步就做好准备,如果没能事先安排,最迟也要在医生面诊的时候把之前医院的片子(CT、MRI等)给医生,而不是“为难”医生去对比报告(B超除外)

2.复印详细病历,尤其是用药记录和出院记录,

尽量避免完全口述用药信息。


在网上和大家交流比较多了,发现即使是完全掌控自己治疗信息的患者本人或者主要负责诊治对接的家属,都有较高比例存在描述信息不准确、忽略疗效评估重点、遗漏相关诊断、夸大副作用程度等,要让两家医院无缝对接,病历才是不带有情绪的客观描述,患者和家属适当补充症状相关的信息并且注意直接且毫不避讳的回答医生询问的情况,在更换医院和主管医生的时候要打好基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