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日得书记

 懒人阿哥 2022-11-17 发布于广东

某友送小青柑五个,撕开胶纸包装,一股浓郁的柑果香味扑鼻而入。
某友告诉我,别人送我八个,我给你五个。
哇,别看轻这“八个”与“五个”,友谊的深厚与浅薄全在。

有时看到书友所晒的书,有喜欢的就淘一本。然而,每当收到书之后总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常常在雨初堂或静心斋寻别的书时,那“似曾相识”的宝贝突然在面前。正应了那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去年,某友去喝喜酒,在喜宴有人告诉她穿错鞋子了,她低头一看,脚上穿的是两双鞋子其中的一只。

某友告诉我时,哈哈大笑:真的一脚锣一脚鼓。

“一脚锣一脚鼓”是家乡的俗语,是比喻穿错鞋。

近日,我也做了这样的事。某日,友人在群聊晒出他刚收到的五册郑逸梅经典文集,分别为《芸编指痕》《艺林旧事》《艺林散叶》《世说人语》《林下云烟》。

这套书自己两年前淘到,找出来后发现是四册,还差一册《林下云烟》,依稀有印象这册书是落珠海了。

立即去孔网淘一册《林下云烟》使它们一家团聚。谁知道收到书后发现,新收到的《林下云烟》是修订版,2019年7月第1版,2020年8月第2次印刷,封脊是灰色。原来的封脊是淡土黄色,2016年8月1版1印。前者与后者的开本同是880×1230   1/32,但前者书的大小却比后者高出1厘米。

上个月淘到周立民老师编辑的《文学季刊1934-1935》《文学月刊19366.6-1936.12》,收集的是这两个时间段里的老上海文学作品。还有另外一辑里的《漫画生活1934-1935》,周立民、王培东老师编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的“老上海期刊经典”丛书,由程德培主编。

发给周立民老师看,向他咨询,这辑的丛书多少册。周老师告诉我,还差一册《文丛》。

翻这三册书时,在封面的勒口看到有书目,这一套丛书共有十二册,分别是:《良友小说》上、下,《良友人物》《良友散文》《良友随笔》《漫画生活》《时代漫画》《上海生活》《文学月刊》《文学季刊》《文丛》《天地》。

真是,书海淘书,不淘不知道有那么好书。

《文丛》发货过来时碰到疫情,兜了两个周今天才到。这册书是王晓东编辑,另一本《天地》,编者是张晓春。

手头现有的《文学月刊》《文学季刊》《文丛》《天地》这四册书的封面勒口书目中,均把《文学月刊》印成《文季月刊》,不知道编者和读者有没有知道。

少军昨晚的新推文《昨夜的梦和我的年纪》里写到他的精装书,文章末尾写道:据朋友圈的大佬说,爱把玩精装书,也是上了年纪的表现。

我心里暗喜,幸亏我的书全是便宜货大路货,精装书特少,要不就暴露年龄啰。

一周前的夜晚,少军的朋友圈发了他的床头书,其中有青岛出版社出版“大家文库”系列丛书黄裳的《寻找自我》、钟叔河的《笼中鸟集》,这个系列的丛书分三辑共十二册。去年我晒黄裳的《寻找自我》时,董宁文老师告诉我,这套书他参与编辑。这套书我是前年淘到九册,后来在淘到另外三册。想找出来拍给董老师看,谁知这一套书分散了,一时找不到。

友人在少军朋友圈留言:钟著、黄著(指《寻找自我》、钟叔河的《笼中鸟集》)的封面是用日本进口的麻纱,手感舒服。圆角锁线,就是内文纸比较普通,主要这套书成本太高,但性价比很好。

在杂物房找书,“大家文库”丛书中的第一辑里的《龙套泪眼》突然出现我面前……

去城东的友人处喝茶,他取出橘红片泡水给我喝。友人告诉,这是最近托化州同行买到的橘红,据说有十五年的岁月了。

友人说,橘红和陈皮都一样,放得时间越久越好。前段时间咳嗽得厉害,喝了一阵橘红泡的水有了效果。

化州是中国橘红之乡,百度资料介绍,橘红的功效是理气宽中,燥湿化痰。多用于咳嗽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读《简社》第二辑,内有王金声写的《知堂杂诗》一文,开头引明僧德祥诗“一生心事只求闲,求得闲来鬓已斑。更欲破除闲耳目,要听流水要看山。”

壬寅年十月廿三,整理于雨初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