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春波:感动不封控(散文)

 家乡文汇 2022-11-17 发布于黑龙江




作者简介:

许春波,网名春波秋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黑龙江肇东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几十年,曾在多家各级文学报刊、网络平台上发表文学作品。有部分作品在一些文学大奖赛获奖,并被汇编入多部文学作品集。

感动不封控
 
【黑龙江】许春波

可恨的新冠疫情,第三次袭扰着小城,我们的家园不得不第三次进行临时管控。封控居家期间,在密切关注疫情发展的同时,也在感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相关讯息和发生在身边的感动。

有了前两次的静默,小城的人们或多或少都有了些习惯和较平稳的心态了。不过,这一次的封控,委实来得迅猛,许多小区的楼栋,先后被确定为高风险区域,无症状感染者、阳性密接人员就在我们身边,面临严峻的疫情形势,要说不恐慌那是不客观的。封控不能下楼,手机就成了相互交流各方面讯息的主要渠道,每天捧着手机,被一个个短视频、小故事感动着。

当然,最为使人感动的就是那些逆行者“大白”们。由于这一次疫情严重,到各个小区进行核酸检测数字信息录入人员、核算采样人员都穿上了防护服,就连小区的志愿者、网格员们也都穿上了防护服。静默的小区,没有了车流不断,不见了人来人往,扶窗俯瞰,小区最美的风景线就是穿行在各楼栋上门做核酸的一线“大白”。季节已是初冬,天气一天天冷下来了。那些“大白”们整日在冷风中各楼区间奔走,吃饭不能应时不说,还大都是已经凉了的盒饭。一身防护服,穿着笨拙不说,还不透气,解手都不方便,一天下来大都一身臭汗。为了减少排尿,他们尽可能的少饮水。微信群里,网友转发着一张照片,几名“大白”,背倚着冰冷的外楼墙,坐在缓台的水泥梯阶上小憩,一个个疲倦的身影令人心疼。透过那一张张分不清模样的面庞,我们不知道他是谁,可我们知道,他们为了谁!

由于新冠疫情传播的较快,感染力也更强,即使抗疫人员都穿上了防护服,也难以避免有人被感染,所以说那些逆行者们都是在被感染的风险中前行。封控后的第七天,我们小区的网格员在微信群中发出了一条讯息,叮嘱小区的居民们一定做好居家防护,有事相互沟通,想办法解决。原来,日夜辛苦忙碌了一周的网格员,就要被转运去外地隔离。网格员多天来的辛苦服务,都看在了居民的眼里,也都记在了大家心里。于是,许多业户都相继发出了慰问话语,一句句暖心的问候、祝福一下子刷爆了微信群。“保护好自己,祝平安归来”“做好防护保暖,早日健康归来!”大家的跟帖一串又一串,这里有一声声真心的安慰,有一句句实意的问候,也有一丝丝牵肠的担忧,更有深深情感的不舍。

网格员被转运走了,小区的疫情防控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小区的物业早就静默了,往日防控的各项工作,都是由网格员负责出面协调、组织、引导,可她们突然间的无奈离岗,无法取代的作用呈现出真空。当天下午,政府发放的蔬菜包运抵小区门口。封控了六七天的小区居民,都在盼望着蔬菜包的到来,可蔬菜包真的到了小区,居民却只能隔窗远望那菜包在大门内的空场处堆着。

初冬的天渐渐暗下来了,如果不能尽快将蔬菜包分发到居民的家中,到了夜晚,那新鲜的蔬菜不仅会受冻,还会遭到四处乱串的老鼠偷啃。就在小区千家居民焦急期待的时候,小区的业主委员会及志愿者们挺身而出。几名骨干人员,先后与主管社区联系,请示自主为小区发放蔬菜包,等待有关人员发来小区整体基础数据等信息;又在业主意见反馈群发出通知,招募志愿者。看着几位业主委员会人员的担当行动,许多业户都纷纷给他们点赞。微信群一下子热络起来,有的在各楼栋群发去了志愿者微信群二维码,以便于报名者加入;有的给志愿者们提供了防护服,从楼窗送下;有的提供了电动三轮车,便于向各楼栋运送蔬菜包。业委会负责人还不忘告诫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护,高风险隔离人员及单元人员不要参加行动。看着这隔屏的一幕,真的令人很是感动。

接下来,在昏暗的灯光下,小区业委会及志愿者们连夜奋战,一车车蔬菜包被分送到各楼栋单元门口,一箱箱蔬菜包被送到了居民家中。志愿者装车卸车,还要挨家挨户按门铃通知,一户一户有序下楼领菜包。为了避免人员接触,有的楼栋每个单元选派了一名人员下楼,将本单元的蔬菜包搬运进电梯,从高层向下,一家一家将菜包送到各户门口。我们的小区规模大,有几十栋楼,百多个单元,20多名志愿者,从晚五点多开始一干就是一晚上,终于在午夜后的一两点钟才把每箱近40斤的蔬菜包分送完。当居民们拿到了蔬菜包,纷纷都发出了感激感谢之声。不光感谢政府关怀和有关方面的捐助,更多更重的感谢,还是对在关键情况下为小区居民出头服务的业委会和志愿者们,是他们的勇于担当,是他们的爱民之心,给封控中的邻里乡亲送来了爱心和温暖。

同样为各小区居民送温暖的志愿者很多,我的一位理发师朋友北川,也是这样的小区志愿者。三次封控,三度冲向抗疫第一线,不光是他本人,还有他上高三的儿子。看着他午夜143分发出的朋友圈,很是为他们点赞。此刻的各个小区,都已经是万籁俱寂,淡淡的月光下,只有那些负重前行的身影还在忙碌着。读着他朋友圈发出的文字,我更加感动,“分发蔬菜包任务完成,感谢政府的关爱,愿疫情早日结束”。“任务”,谁给他的任务?不是政府的指派,不是组织的安排,那是他自己自愿把分送蔬菜包当做了义不容辞的任务。没有人分配,也没有任何报酬,有的只是一片点赞声,有的那是辛劳中的万家灯火和小区的安宁。一双握惯了剃刀的手,在疫情肆虐面前,抱起了社会责任,传递着志愿爱心;一副并不健硕的肩膀,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举起了坚强信心,扛起了勇毅担当。

蔬菜包发放到千家万户后,微信朋友圈很快便晒出了一张张蔬菜包图片。有的将各种蔬菜摆出不同造型,有的还摆出了“爱”“恩”等简单字样。有一张图片令人既眼前一亮,又深入人心。这是一位爱心志愿者晒出来的,标题是“老妈的作品”,图片很新颖,也很艺术。整幅图中,一颗大红萝卜放在左上方,像一颗太阳;一束芹菜立在中间,摆出一棵大树的形状,枝繁叶茂;右下方是用两盒午餐肉罐头搭建的房子,那尖尖的房脊,是两根火腿肠支起的。整幅图片构图巧妙、色彩搭配悦目,造型别具匠心,真的是一幅名副其实的艺术作品。这位“艺术家”还不忘赋予作品一个响亮而暖心的标题——党的光辉照万家。真是一位智慧而有心的巧手母亲,又不愧为受过毛泽东思想教育多年的五零后老人。联想到她八零后儿子、零零后孙子为什么都能在疫情期间去当了小区志愿者,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这一幅图中找到了答案?

传递着爱心的,还有更多的志愿者。我的一位七零后朋友刚子,本是一个修车养车行的小老板,也是三次疫情封控都冲在了一线。由于他积极工作,前两次还获得了社区颁发的优秀志愿者奖励证书。大家都为他自豪,也纷纷给他点赞。他所服务的片区,是位于小城南部的平房区,工作起来要一个胡同一个胡同走,一家一家上门服务,一天下来很累。他给我们说起上次分发的蔬菜包,讲起了这样一件小事儿。一户少数民族居民,拿到了菜包里的午餐肉罐头,却不能吃。分发完菜包的刚子,顾不得劳累,就去想办法给换两盒清真午餐肉回来。由于两种不同肉品的罐头有差价,他就自己又给付了钱。与核酸检测人员一样,刚子他们在平房间奔走,一天忙下来,午饭都不能按时吃。饭时,核酸检测的信息录入人员和核酸采集人员有盒饭,可他们维持秩序的志愿者,却是自己嚼着干面包充饥的。即使是这样,他们依然是无怨无悔,义无反顾。

这一次封控,刚子再一次执行社区志愿者工作。他被分配引带核酸检测工作人员逐户开展工作,由此,他接触了外市县赶来支援的医援队志愿者。那一天,他在接触兰西县志愿服务队时,偶然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一队核酸检测志愿者中,有一位队员走路有些异样。原来这是一位曾患小儿麻痹症的志愿者,刚子拍下了一段短视频发到了群里和朋友圈。刚子说,“我当时拍的时候就泪目了”。这段视频被迅速转发,看着那位志愿者一步一拐而一步一个脚印的背影,许多人也都感动得泪目了,纷纷为那位志愿者的行动点赞。本来自己都走路不便,可还是要冲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并且还是义无反顾的来到了兄弟县,一天一天的步行工作。这是怎样一种胸怀,这是怎样的一个行动?这又该是怎样一个可敬可爱的形象啊!

我也泪目了,一次次为那些不知姓名的志愿者的义无反顾,为那些一线的医护人员、人民教师、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楼栋长的艰苦付出,还有为那些在各卡口、各小区值岗的公安干警、工作人员的日夜坚守,为一线卫士们的责任担当,为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大爱所感动。正是应了那句经典话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分明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至此,我想说,战疫有卫士,感动不封控。

(以上图片由作者提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