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精品)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022-11-17 | 阅:  转:  |  分享 
  
第4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5例4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87“练习十九”第3题。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体会数学的抽象性和简洁性,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比赛之后,兔子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觉得应该向不懈努力的乌龟学习。今天,它们准备再比一次,乌龟要围着长方形跑道跑一圈,兔子要围着正方形跑道跑一圈。但是比赛还没开始,它俩就吵了起来。乌龟说:“我跑的路长。”兔子说:“不对,是我跑的路长。”到底谁跑的路长呢?

课件出示教科书P85例4(不显示各边长)。



师:大家猜一猜,谁跑的路长呢?

【学情预设】预设1:乌龟跑的路长一些。

预设2:兔子跑的路长一些。

预设3:它们跑的路一样长。

师:想一想你判断谁跑的路长的依据是什么?

2.揭示课题。

师:要想知道到底是乌龟还是兔子跑的路长一些,就需要我们知道如何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喜欢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出本课要学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交流探索,明确方向。

师:要求长方形的周长也就是要求什么呢?那正方形呢?

【学情预设】求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师:那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师: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一条边长,一条边短。

师:那正方形的边又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四条边都相等。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分别探究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探究新知识做准备。

2.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探索所需信息。

师: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要知道什么?

小组讨论回答。

【学情预设】预设1:要知道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

预设2:知道长方形两条边的长度即可。

师:老师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现在你能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吗?

课件出示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学习单表格中长方形部分的计算。



(3)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汇报你们组的探究结果,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其他小组认真听,看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学情预设】预设1:两条长和两条宽相加,6+6+4+4=20(厘米)。

预设2:一条长加一条宽再加另一条长和另一条宽(有序地一条一条地加,找准起点和终点),6+4+6+4=20(厘米)。

预设3:两条长加两条宽,6×2+4×2=20(厘米)。

预设4: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再乘2,(6+4)×2=20(厘米)。

如果无预设3和预设4,则根据预设1和预设2可推出预设3和预设4。如有出现预设3和预设4,则让学生分别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师根据巡视情况,组织学生依次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6+6+4+4=20(厘米) 6+4+6+4=20(厘米)

课件动态演示复制出长方形四条边,然后合并起来的过程。

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把6和4相加,只不过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可以看作是一种方法。



师:看来这些算式都能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相互之间都有联系。那为什么可以用乘法也可以用加法呢?你能说说这两个算式的含义吗?

【学情预设】长方形的周长包含两条长和两条宽的长度。6×2+4×2,用两条长加两条宽就是等于长方形的周长了。(6+4)×2,是先求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之和,长方形的周长包含这样的两组,所以要接着乘2。用这种方法计算周长时,要注意加上小括号。

(4)概括归纳。

师:现在我们一起回头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算式。求长方形的周长,我们既可以把两条长和两条宽加起来,也可以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用长的2倍加上宽的2倍,还可以根据一个长方形中有两组长和宽,非常巧妙地想到用一条长加一条宽的和再乘2。同学们的思考步步深入,你们真是太棒了!

教师适时板书,沟通各种算法之间的关系。



师:现在我们来看这几种方法,不管哪种,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学情预设】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

师:你认为哪一种计算方法更简便?

【学情预设】理解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可能会倾向于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的计算方法,而理解能力一般的学生会倾向于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的算法,不必作统一要求,学生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优化。

【设计意图】本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空间,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引导学生沟通算法之间的联系,在不同中找相同,抓本质,进一步加深对各种算法的理解。最后进行算法优化,重在理解本质,从而构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模型。

3.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师:这个长方形还可以“变”呢。(课件展示长方形变成正方形的动画)看,变成了什么?(正方形)



师:对,变成了一个正方形。你能求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吗?

(1)独立思考,寻求方法。完成学习单表格中正方形部分的计算。

【学情预设】预设1:5+5+5+5=20(厘米)

预设2:5×4=20(厘米)

预设3:(5+5)×2=20(厘米)

(2)交流算法。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板书。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并让学生说说每种方法表示的意思。

(3)比较优化。思考:哪种方法比较简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可以怎么表示?

师小结:正方形周长=边长×4。(板书)

师: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边长)

【设计意图】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因此通过变换这个环节,让学生既巩固了长方形周长的算法,同时迁移类推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构建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模型。

4.回归导入,巩固知识。

下面我们一起帮乌龟和兔子算一算,它们的跑道到底谁长谁短呢?

课件显示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各边长。



学生在作业本上独立完成,指名两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讲解,明确长方形周长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最后记得比较两种跑道的长短。

【设计意图】与前面导入部分内容呼应,同时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前后内容比较的过程中,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

三、知识应用,内化提高

1.阅读教科书P85例4,理解题意,然后完善例题。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补充完整。

2.完成教科书P85“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指导。

第2题应明确求花边的长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能力。

3.完成教科书P87“练习十九”第3题。

先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利用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还可以求出它的边长。重视知识的活学活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探究支撑点在于:一是对周长的理解,二是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后再进行计算方法的探究,水到渠成。让学生很好地找到切入点,再回到问题的解决上,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功感。在后期的练习中,让学生结合周长的特性,能够快速建立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周长之间的联系,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问题。上节课对周长的认识给这节课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作业设计

一、计算下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有一幅长方形的画,长8分米,宽5分米。现在要给这幅画的四周镶上金属条,最少需要金属条多少分米?









三、元旦前,要在钟楼四周用花架铺设一个边长为66米的正方形花环带,花环带共长多少米?









四、如图,将一根围成长方形的铁丝改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分米?







五、王奶奶想靠墙(墙足够长)围成一个长方形菜地。长是8米,宽是4米。

1.围菜地的这道篱笆可能长多少米?









2.王奶奶准备在这块菜地里划出一块最大的正方形地种萝卜,萝卜地的周长是多少米?







参考答案

一、1.(6+11)×2=34(厘米)

2.7×4=28(厘米)

二、(8+5)×2=26(分米)

三、66×4=264(米)

四、(10+8)×2=36(分米)

36÷4=9(分米)

五、1.有两种情况:

①长边靠墙,8+4×2=16(米)

②宽边靠墙,4+8×2=20(米)

2.4×4=16(米)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在学生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判断故事中的情境就是比较图形的周长大小。要想解决问题,必须求出两个图形的周长。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从图形的基本特征出发,让学生去寻找。从多角度去求出各边边长之和。最后得到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教学提示】

计算长方形周长方法的多样化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差异性。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在探索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体会数学的抽象性和简洁性。



【教学提示】

在变化中再次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有刚才探究计算长方形周长的经验,有利于学生独立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做到首尾呼应,有遗留问题要及时解决。



【教学提示】

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笔记



◎教学笔记







献花(0)
+1
(本文系11路人甲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