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与要求

 振王府图书馆 2022-11-17 发布于湖北

政策背景

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一步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并对“畅通国内大循环”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我国实现更高质量, 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对于促进世界经济繁荣都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原有发展格局存在问题与特点

微观层面上看:

1、“卡脖子”技术问题。主要体现在原创技术不足,基础研究能力不强,高端技术依赖国外进口,尤其在近几年中美关系紧张的形势下,“卡脖子”问题对我国影响巨大。

2、供应链稳定性不足。过去几年,受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动,加上贸易摩擦影响,增大了产业链外移压力。

3、流通体系现代化水平不高。国内统一大市场不健全,各种流通环节繁琐,流动规则与标准相对落后。

中观层面上看:

1、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循环不畅。实体经济成本居高实体经济成本居高,利润率降低,净资产收益率下降,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配置比重仍偏低。

2、城市和农村双向流动机制尚未形成。农民工进城落户仍面临制约,城乡要素单向流动造成循环不畅。

宏观层面上看:

1、收入差距问题仍然存在。疫情一定程度影响了就业和收入,造成内需市场潜力得不到充分释放。

2、国内国际循环没有完全打通,不少外贸企业缺乏国内销售渠道和网络,需要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提高经济循环的质量和效率。

双循环的意义

如今世界面临百年之未有大变局,加上新冠疫情影响,在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时期,机遇与挑战都有新的变化。我们面临的问题都是中长期的,某种意义上说,化解挑战就是机遇。

1、这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经济发展是分阶段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同阶段应对不同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技术体系和关联方式。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均产出总值超过1万美元,需求结构发生重大改变,生产体系内部循环不畅和需求脱节现象,“卡脖子”问题突出,解决这一矛盾,要求发展转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

2、这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近来,国际形势复杂加上新冠疫情影响,逆全球化势头更加明显,全球产业链面临重大冲击,风险加强。面对外部矛盾新挑战,调整经济发展路径,努力打通国际循环的同时,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

3、这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优势的内在要求。大国经济的特点是必须实现内部可循环,并提供巨大的国内市场和供给能力,支撑并带动外循环。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经济快速成长,国内大循环条件和基础日益完善。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这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渐深化,也是我国以往发展战略的整合提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化意义。

政策建议

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出发点在于畅通国内大循环,落脚点在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目标是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实现更强劲的可持续发展。

内循环部分

1、推动扩大就业和提高收入水平。要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使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完善再分配机制,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营商环境。

2、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粮食安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释放农民需求潜力。优化区域分工,深化区域合作。

3、发挥产业体系完备的优势,提高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疫情催生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产业新业态,应顺势而发,发挥我国数字经济先行优势,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制造业创新力和竞争力。

4、推动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实现供需良性互动。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坚定不移建设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坚持房住不炒,坚持租购并举,因城施策,完善长租房政策。

5、推动科技创新在畅通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企业创新主动地位,加强人才培育教育,发挥人才优势,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

6、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结算体系建设,降低制度交易成本。

外循环部分

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

1、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尽快实现制度型开放的重大突破。由此以更高水平开放和更深层次改革形成为我国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强大动力。

2、以双边,多边自由贸易为重点,畅通国内国际大市场。加快实现推动多边,双边自由贸易进程,是积极参与全面经贸规则制定的重要途径。

3、打造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促进新发展格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协同发展和深度合作提供重要切入点。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重在加快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合作。

作者:陆永荣,北大纵横合伙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