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培行业,大有可为

 渐华 2022-11-17 发布于山东

文章图片1

尽管,似乎整个行业风声鹤唳,没有什么值得一说的好消息。

但是在跟几十位教培机构的资深校长(老板)进行了深度沟通以后,我觉得这个行业的确还属于蓝海市场,未来的成长空间仍然很大,甚至可以说是大有可为。

也许有人以其自身现如今的处境感知,觉得充满了悲剧的意味,但不得不说,这个行业从各个角度来看,都是可以做出很多有益的事情来的。

注意,我们这里所说的“有益”,不论是对社会、对个人而言,还是从“财富”角度来讲,都是大有可为的。

本文将浅谈一二。

文章图片2

首先,教培市场是属于“蓝海市场”还是“红海市场”?

文章图片3

根据公开的解释,蓝海市场是指当今还不存在或存在,但却少有人关注的产业,即未知的市场;蓝海市场是一种没有恶性竞争(不代表没有竞争)、丰富利润的新兴市场;或者说是在已知的红海市场中,重新进行行业细分,经过市场机遇、产品、服务和差异化手段形成的崭新的市场领域。

红海市场 ,是指现有的竞争白热化且血腥、残酷的市场,因为招招见红,所以叫“红海”。 红海代表现今存在的所有产业,也就是我们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则代表当今还不存在的产业,这就是未知的市场空间。

从这个角度来讲,似乎教培行业已经属于“红海市场”了,所有的打法、格局、市场规模及占比已经非常清楚了,可实际上呢?

原本教培行业已经有了新东方、学而思这样的第一梯队“巨头”存在了,后面的猿辅导、作业帮、高途等新兴巨头本来可以一较高下的,但一纸“双减”令整个行业的格局被彻底打乱,巨头退出,群龙无首。

可以说,如今的教培市场已经没有了领头羊,市场格局和势力范围将会得到重新划分,哪怕是在学科类教培机构已经退出市场的前提下,素质教育市场的规模仍然是具备某种吸引力的。

但这个市场很明显,没有“巨头”存在,甚至连区域性规模化机构都不存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它又一次回到了“蓝海”市场。

文章图片4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 2020年,中国3—15岁的在校学生总体规模突破2亿达到2.05亿人。

· 2013—2019年间,中国素质教育培训行业复合增速为12.4%;受疫情影响,2020年增速有所下滑,市场规模为3241亿元;2021年增速强势反弹至31.7%,市场规模达5239.2亿元;预计2022年增速约为20.5%,市场规模达6313.2亿元。

· 超八成中国消费用户在艺术教育培训课程的花费在1万元以下。其中,师资力量、环境和口碑是用户的主要考虑因素,比重分别为70.5%、65.2%和63.6%。

· 70.7%的素质教育课程消费用户选择2—3个兴趣班,平均每位素质教育课程消费用户选择2.5个兴趣班。

· 74.7%的素质教育消费用户在素质教育课程上每年花费不超过5000元,年均花费为4738.5元。

······

文章图片5

种种迹象表明,即便是在学科类教培机构的发展受阻的情况下,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有效补充,其未来也是可观的。更何况,这中间有很多机构是由学科类转型为素质类的,其学生基数和培训对象原则上没有本质变化,且在招生、营销、管理方式上,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以作为借鉴,因此,一旦形成系统,回报同样会很客观。

在这样一个新兴的“蓝海”市场扎根、开疆拓土,想必应该不会太艰难吧?


其次,教培市场的利润到底有多少?来源于哪里?

文章图片6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发现了今后被广泛推崇的二八法则,即从企业效益角度来讲,80%的利润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实际上是由20%的产品创造的,也是由20%的核心员工创造的。

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论,教培市场上,20%的科目即可创造80%的营收及利润,而作为教培行业的从业者,只需要找到这20%的产品即可。

那么,究竟如何寻找到这20%的产品呢?

我们不妨看看一般企业在构建蓝海市场战略时所需要的几个步骤:

一、重建市场边界。

二、注重全局而非数字。

三、超越现有需求。

四、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

五、克服关键组织障碍。

六、将战略执行建成战略的一部分。

让我们沿着这几个步骤进一步设想我们素质教育领域的几个问题:

· 素质教育领域第一学科,也就是常规意义下的“刚需”科目是什么?音乐、书法、美术、语言、舞蹈、编程还是其它?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妨在各个学校的测试中寻找答案。

· 素质教育领域最容易招生的科目是哪个?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你不妨问问身边人,看他们最热衷让孩子学习的素质教育科目是什么?答案便迎刃而解了。

· 素质教育领域利润相对而言最高的是什么科目?首先一定不是一对一形式为主导的音乐类科目,那么,剩下的,语言、舞蹈、美术、书法等,哪个赛道更值得进入呢?这个问题不妨结合前面所说的需求一并进行思考。

· 最后,也就是极其重要的一点是,如何突破教培行业桎梏,将原本只在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周六、周日全天进行的经营模式进行有效突破,争取覆盖更多人群、更多时间,以更丰富化的产品进行营收项目的填充与匹配?这是教培机构生死存亡的关键。

所以,在解决了上述问题,并进行一定的推演、复盘以后,我相信绝大部分从业者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准确的方向进行布局和调整。

也因此,实现营收及利润的递增,扎实地进入并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


最后,这个行业最重要的短板其实不是人,也不是产品,而是管理!

文章图片7

在我所接触过的教培机构中出现管理上的瓶颈是绝大部分机构的通病,也是最难解决的障碍。为何,因为,绝大部分机构的运营人员都出身于老师,要么老师当老板,要么老师当校长,要么老师当投资人,总之,缺乏最基本的管理概念和学习路径。

因此,在竞争激烈、约束增加的今天,凭借热情与情怀打造的机构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环境的变化,出现困难也在所难免。

因此,可以预见到的现实是,未来这个行业将会出现为数不少的以管理、经营为名义的行业“收割者”,等待他们“收割”的,是一个个相对单纯但却充满梦想的创业者。

这其中,很多人很快会幡然醒悟,成为一个又一个崭新的“收割者”“导师”“教父”,进而为这个行业的进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收获一定的财富。

与此同时,他们的身后,将躺满遍地“韭菜”。

但愿,你不会是他们中的一员。


文章图片8

【关于小编】

“精灵虎有话说”——80后,商业经管领域分析师,致力于商业运营及管理,热爱文字写作,多平台创作者,实操商业成熟案例十多起,有自己的实体商业愿望与实践机构,重视商业但不为商业所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