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样是“微操”,蒋介石为什么总闹笑话,林彪却很少受到批评?

 新用户89319747 2022-11-17 发布于上海

古往今来由于战场形势瞬息万变,需要指挥官能够独立做出决定。所以任何时期的军队都有非常严密的层级关系,确保指挥命令逐级下达。

但是自古以来就有一些人喜欢越级指挥,而且最后往往由于瞎指挥导致军队失败,比方说老蒋。

但是和大家非常熟悉的蒋介石“微操”相比,我军十大元帅之一的林彪同样也喜欢“越级指挥”却很少有人批评他。

事实上只要把林彪同蒋介石进行一番对比,就能很好地看出林彪的“越级指挥”是高明的行为。

文章图片1

林彪

蒋介石“微操”几乎每次都导致失败,林彪“越级指挥”却总能取得胜利

所谓的“越级指挥”或者说军事上的“微操”,一种情况是统帅不顾指挥层级越过中层指挥官直接对基层部队发号施令,另一种情况就是统帅完全不考虑下属独立指挥权而将其架空。

这样的做法首先违背了中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历史共识,也违背现代管理理论中“上级可以越级检查不能越级指挥,下级可以越级投诉不能越级汇报”;

而且现代军事指挥本身就是个复杂的科学,军事主官脱离参谋团队独断专行做决策本就不可取。

现在一提到“微操”的典型案例,许多人都会想到当年的蒋校长。

文章图片2

蒋介石

自从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蒋介石就担任校长,通过在学生中培植嫡系的办法掌握了后来国民党军队的大权[1]。

可事实上蒋介石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军事才能,其“越级指挥”往往招致失败从而沦为国军内部都人尽皆知的笑话。

1935年3月蒋介石得悉红军渡乌江之日起就以战场指挥官自任,把薛岳的贵州绥靖公署和前敌总指挥部扔到一边直接调动部队。

保定军校毕业的名将薛岳变成了一个侍从参谋或者说是高级传令军官,蒋介石有时还直接对其耳提面授。

文章图片3

蒋介石

抗战爆发后蒋介石经常指挥到师一级,有时甚至会干涉到营连一级的战术单位。淞沪会战期间第19集团军司令张发奎正在指挥部队,突然发现手下的一个炮兵连居然不在原来的位置了。

他向战区司令部打听也没有结果,最后才知道原来是被蒋介石调走,所有人都被蒙在鼓里。

而从1947年起面对战场上的屡屡失利,蒋介石开始变本加厉屡次随意越过指挥官调整前线部队的部署。

比如在辽沈战役中蒋介石在沈阳直接召见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下达命令,完全架空了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在淮海战役第三阶段蒋介石向向杜聿明集团空投命令,导致其最后全军覆没。

文章图片4

杜聿明等人

可以说蒋介石的“微操”结果往往是导致重大失败,这成为了后来许多人批评“越级指挥”的依据。

但是批评者可能不知道我军名将林彪也喜欢搞“越级指挥”却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胜利,这一点东北野战军高级将领最先有这方面体会。

1947年初东野第一纵队南下包围了城子街,正在纵队司令员紧张下达作战命令时敌人却开始准备突围。

可东野司令部截获电文后林彪没有给一纵司令部发电而是直接给2师下达命令,结果战斗结束了一纵首长们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对2师发脾气。

文章图片5

林彪

辽沈战役后期东野数个纵队围歼廖耀湘兵团,用电影《大决战》里刘亚楼参谋长的话说全搅到一块去了。

但是林彪早就要求各级指挥员及时报告位置,所以根本不担心部队建制打乱,只要求找到廖耀湘。

更让刘亚楼他们意想不到的是林彪在给纵队发命令的时候已经先发给下面的师和团,结果纵队首长发命令时才发现部下已经开始下一步行动了。

不过林彪在战史上最出名的“微操”,还是1949年10月的衡宝战役。

文章图片6

林彪等人

当时中路第45军135师在急行军过程中没有及时接到命令,一下子在祁东县黄土铺镇被白崇禧集团重兵包围。可林彪听闻不但没有担忧反而欣喜若狂,直接用电话亲自指挥135师吸住敌主力搞“中心开花”。

除“越级指挥”外林彪甚至命令率先赶到的部队熟悉地形后立即建立指挥所,后来的师长必须听从先到的团长指挥。

当然林彪这种为方便指挥就打乱指挥顺序的做法也非常冒险,如果指战员不了解他的作风不但影响战局弄不好还会影响团结。

比如进军两广时二野第四兵团临时配属第四野战军,林彪居然想直接指挥该兵团各师结果因兵团司令陈赓抗议只能作罢。不过整体来说可以说林彪拥有过人的军事才能“越级指挥”也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文章图片7

林彪等人

军事素质决定指挥能力,林彪作战胸有成竹才能出奇招

那么同样是“微操”,二者的效果为何差距这么大?首先“越级指挥”由于打乱了正常的层级而成了技术颇高的指挥艺术,而战场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普遍存在滞后的问题。

因此无论是林彪还是蒋介石,都不可能在自己的指挥部里对前线情况及时更新。能否作出比一线将领更加准确的判断,就成了对二人军事素养的重要考验。

事实上无论是正常指挥还是“越级指挥”,都要求指挥员有很强的综合素质能作出正确判断。可在这一对军事指挥员最基本的要求上,“微操”大师蒋介石可以说是完全不及格。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蒋介石1910年冬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预科振武学校在毕业后,进入日本陆军第13师团野战炮兵第19联队当了几个月马夫后就回国了。

文章图片8

蒋介石

所以蒋介石根本就没有真正上过军校,在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之前也没有真正指挥过一场战斗。

他所谓的“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名头也是向士官学校同窗会捐款五万元买来的,而且孙中山最开始考虑的黄埔军校校长人选是程潜。

如果蒋介石亲自指挥一支小部队作战还勉为其难,以委员长之尊指挥大兵团就真的超越其实际能力了。相比之下林彪可是真正通过考试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在步兵科第2团第2营第3连接受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军事教育[2]。

当然林彪的军事素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他1926年10月毕业后从第4军叶挺独立团从见习排长做起,经历北伐战争到南昌起义时只是25师73团3营7连的连长。

文章图片9

林彪

之后林彪完全是通过艰苦的革命战争一步步升到军团长的位置,所以即使他后来成为了野战军总司令也对基层的情况比较了解。

而且和蒋介石随心所欲不同林彪越级指挥时通常只越过一级,并没有事无巨细到干预到基层官兵如何作战。

除偶尔“微操”外林彪的指挥风格整体是勤于算计,制定计划时每一步都要计算到位且不愿行险。用林彪自己的话说有了七成把握才敢打,只有五六成把握风险太大不能打。

不过等到有八九成把握时又容易失去战机,但反过来看这让林彪能立于不败之地。正是有严谨的作战计划这一大前提,所以林彪突然来一次“神来之笔”的“越级指挥”才不会破坏整个战局。

反观蒋介石搞“微操”时往往把之前的作战计划彻底抛开,如此“拍脑门决策”的效果只能听天由命了。

文章图片10

蒋介石

指挥位置决定决策的准确性,林彪靠前指挥才能有效“微操”

回顾有关蒋介石在大决战时期的所作所为,我们会发现蒋介石总是自信满满地遥控前线将领指挥战斗。

尽管蒋介石也偶尔到前线给将领们打气,但更多时间还是在总统府来“运筹帷幄”。

想了解前线战况他要么翻不知道什么时候送上来的报告,要么看空军传回来的并不准确的侦察报告。拿这样已经没有时效性的情报来做出准确的判断,结果可想而知。

可偏偏蒋介石又迷之自信,只要他下的命令无论多么荒唐下面的将领也得无条件执行。

相比之下林彪在按级指挥会贻误战机时才会越级指挥,不是常态才会有出奇制胜的效果。

文章图片11

林彪

当部下偶尔被“微操”时不但不会惊诧还会有感到受宠若惊,而且相信有林总亲自指挥一定能打胜仗。况且林彪绝不做办公室将军,身居高位也要亲临第一线确保完全了解敌我态势。

无论是1937年的平型关还是1946年的秀水河子,林彪都和其它人亲临一线再制定作战计划。这样林彪在对战场空间完全掌握的前提下,偶尔搞个“越级指挥”才不会完全凭主观臆断行事。

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林彪也是在掌握第一手资料后才从容施展其指挥才干的。

或者说“前期调研”与“随即应变”是林彪进行“越级指挥”时的两个先提条件,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开战之后才靠“上帝视角”去进行指挥。

文章图片12

林彪与毛主席

政治思维决定军事指挥风格,军事民主限制了林彪“微操”得随心所欲

事实上蒋校长的“微操”失败除了其军事素养太差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的指挥风格的问题。

最明显的就是解放战争时他经常把国防部长、参谋总长和陆军总司令放在三个地方,令其无法形成合力。

或者把中央军将领和地方实力派放在一起,令其互相牵制。如此整个国军系统只有他一个人能发号施令,自然就随心所欲地“微操”了。由于蒋介石经常昏招迭出又强迫将领执行,以至于有人戏称他是当年的崇祯帝转世。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蒋介石“微操”的根本目的,就是如帝王那样将大权牢牢抓在个人手里。再研究一下蒋介石动不动就发出的“微操”手令,事实上与古代皇帝的“圣旨”“阵图”和“金牌”没什么区别。

文章图片13

蒋介石

而且蒋介石也和古代帝王一样喜欢任人唯亲,对将领的忠诚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对其能力的要求。

如此用人造成了一个恶劣结果就是他只关心前线将领能否执行他的命令,完全不考虑命令是否本身存在问题。

事实上林彪也有很强的权力欲,他在担任东北野战军司令期间就对政委罗荣桓的直言劝谏很不满。好多东野高级将领也认为林彪打仗很独断,哪个是重点方向他就指挥到师、团。

林彪的电报一般都是按先师后纵队的顺序发出去,即使电报上署名“林罗刘”也经常是发走了再送给“罗刘”看。东野部队行军到达指定地域后,军事主官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林彪报告当时的敌情。

文章图片14

林彪

1947年东野发起反击作战后林彪要求一旦同敌人主力接触,各纵队首长必须在20分钟内完全了解敌情并做出汇报,在战斗结束6后小时内就要给他发战斗总结。

但是在我军建立起了“军政双首长”体系和军事民主思想后,林彪即使身边没有政委也不能做到随心所欲的发命令。

因此他不能在没有其它人共同制定计划的情况下,就给前线指挥员下达不切实际的命令;

也会根据一线指挥员的意见来改变决策,甚至当下属发现更好的战机后会全力支援。

文章图片15

林彪等人

比如钟伟带着东野2纵5师在“三下江南”期间,原来的任务是迂回到中长路实现围歼敌87师,可刚走到靠山屯遭遇敌88师两个营。

钟伟认为他们抓住了战役关键就不请示马上攻击,林彪收到电报后果断调主力配合钟伟取得大捷[3]。

到了辽沈战役廖耀湘兵团被歼灭后钟伟再一次违反命令,以一个师的兵力就敢进攻沈阳。

林彪闻讯不但没有生气反而主动改变部署,急调两个纵队配合钟伟成功拿下沈阳。

文章图片16

林彪等人

一心为胜利可以不拘小节,满腹算计当然招致彻底失败

无论是直接指挥还是“越级指挥”,将领的根本目的只能是为了取得胜利。作为人民军队中的高级将领,林彪在革命战争岁月里并没有在打仗之外搞什么小动作。

他在担任各种职务时都做到了“一切为了胜利”这一要求,或者说尽管林彪的“越级指挥”有时也会让前线将领不满;但是其出发点是为了能打败敌人,所以最后还是能得到大家的谅解。

反观虽然蒋介石的“微操”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打赢,但在制定计划时却带有强烈的政治算计。

比如红军长征开始之后他把消灭红军和削弱地方军阀并重,多次给这些军阀部队下达莫名其妙的命令。

文章图片17

蒋介石

到了后来很多出身杂牌的高级将领都认为蒋介石故意让其打败仗而拒绝执行命令,他就绕过这些人给更下级的黄埔系军官发命令。

当杜聿明率部放弃徐州时意图以黄维兵团吸引我军来安全撤退,可陈诚闻讯马上向蒋介石哀求不能将“土木系”的家底丢弃。

蒋介石竟然从派系利益而不是战场实际出发,就空投手令强迫杜聿明去救黄维。

或者说“微操”的问题根本就不在于具体方式,而要看“微操”者的动机究竟是什么。现在我军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高级指挥员完全可以“越级指挥”到基层单位实现更高效的指挥,而蒋介石的“微操”就只能作为笑话传下去。


参考资料

[1]专家:黄埔军校标志着中国军事教育进入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年06月16日

[2]共和国十大开国元帅 (3)--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2021-05-20

[3]王卓雯.悍猛战将钟伟[J].党史纵横,2010(12):20-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