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比利时使馆旧址

 新用户8926AVU2 2022-11-17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比利时使馆旧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西大街9号,1860年11月初,俄国与清政府签署《中俄北京条约》,并于次年在东交民巷设立公使馆,此后,包括比利时在内的东西方列强,都以“利益均沾”为由,陆续效仿建馆,最早的比使馆,始设于1866年,原址不在东交民巷,而在其东口之外,择崇文门大街路东划地而治,参考《清史稿·邦交七》,清同治九年农历六月,比国复向清政府递呈国书,为其使臣提请常驻京城之权限,遂被获准;此时赴任的比国公使,系1865年签署《中比通商条约》的外交官金德俄固斯德,1900年6月初,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参考英国记者伯特伦·辛博森结合自己目击撰写的《庚子使馆被围记》,当时的英国公使馆,委身在各使馆合围之中,占据防御上的利势(集中面西防守、其它方向无需着重顾望),是为相对安全场所。“英使馆之南及西方之半为美、俄使馆所遮蔽,其东则为法、德、奥、日本、肃王府所遮蔽。唯其余两方无蔽,但西方为上驷院,乃一大草地,只有五六幢黄顶之房,若自此方来攻,极易以枪弹扫之,故难施攻。北方则为翰林院,乃不至于毁者(史实仍被拳民焚毁),故亦无虑其自此来攻。”因此,起先遭受痛击者,基本都是身处防线边缘的别国使馆,特别是当时偏离东交民巷、绝对孤立的比使馆。其特命全权公使姚士登又曾属兵配合德方,射杀众多的义和团民,此举也极大激发了中国爱国军民维护国权之愤。这些因素,导致比使馆迅速成为众矢之的、是最早被焚毁的敌外势力建筑之一:“意大利使馆方失火,其防线自然废弃,予等之仇敌用火炬抛进,以致比利时、奥大利、荷兰及意大利四使馆均已被焚。” ,八国联军侵华后,列强与清政府签署《辛丑条约》,比国趁机瓜分地界,迁址台基厂南口路东,重建公使馆,并将此期建筑打造为融合西方古典元素的北欧风格,新建馆署相较早期的占地面积,有了大幅度增扩,至少坐持24亩之规模,系圈占晚清体仁阁大学士徐桐之故宅(徐桐系户部尚书徐泽醇之子、同治皇帝帝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自缢殉国),及吞并柴火栏、水獭胡同的民房而起建的;这片选址,北邻法属圣弥厄尔天主堂,南抵内城南垣,东近原美国花旗银行,使馆的规划设计者、具体建造情况等,迄今仍匮乏原始档案梳理,社会机构公开的少量使馆复建影像指出,其兴工是在1901至1906年期间,如拍摄信息准确,其首批进驻人员,可以推测为全权公使姚士登统领的班底,此后由贾尔牒、柯霓雅等人续任,至1949年,使馆旧门牌登记是内城第七区东交民巷三十六号(1949年9月初,北平市政府将原内一、内二、内三、内五、内六、内七区分别改称为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七区;1950年5月,市政府又将内城七个区归并调整为五个区,东交民巷地区遂改隶属第五区);当时也仍旧保留着驻华领事马蓝格的在住信息,1950年1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北京市军管会为维护国家主权,决定收回外国兵营地产,并征用各国占地兵营及其它建筑,馆署在旧中国半殖民地的国土上,持续根植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继而落幕,上世纪60年代,旧址由外交部接手,也曾充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缅甸联邦共和国等驻华大使馆的临时周转房舍,后又改为代号14的国宾馆,由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主管,现为国管局紫金服务中心办公、经营所在,使馆始建于清同治五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追捕德国公使克林德,比利时使馆驻兵开枪射击,引发比使馆被焚,重建的比使馆大门用红砖砌筑,石材镶边装饰,门洞为石砌圆拱,立于两侧石墩上,现仅存建筑年代不详,但总体上看,均属 19 世纪末 20世纪初欧美流行的折衷主义风格,其主楼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立面用砖砌出三个仿阶梯式山墙城堡,以及由雉碟组成的山花,为英国都铎式风格,主楼前是一座大水池,四栋宅邸配楼在主楼前作东西对称布置,主楼立面作阶梯式三角山花,为仿欧洲古典风格建筑,全院原始建筑,以纵轴北端的主楼最引人瞩目;东西两侧,各自分布两座独立官邸,每侧者均呈南、北平行座落,五座建筑环绕中央庭院,呈现三面围合姿态,既在规划上追求左右列序的呼应,就具体分布点位,又不刻意强调两侧的完全对称,主楼受北墙走势影响,坐东北朝西南,通高超过17米,东西长42米,南北宽20米,平面基本呈横矩形;无论是在强调入口,或设置外廊、露台,或择局部体量作较小程度的凹凸处理,所有布设均严格追求前后、左右的对称关系,全楼(含阁楼)为地上三层,带一层地下室;主体面阔十一间,进深大致五间;外立面为砖石结构,内部则以砖木结构为主,收分的基座,由五层巨大的灰色花岗岩块堆砌而成,最上层作周缘凸出的阶檐;地下室择一部分对称房间,辟出矩形地笼窗来采光,居中以石材直棂作纵向分割,冲外配置铁艺窗栅,中部即两层楼身,立面采用暖红色实心清水砖为建材,按英式砌法,采一皮顺、一皮丁间隔排砌,等比白灰砂浆勾缝;上、下层间,以一道细条状的素面石材,横贯墙身作腰线;二层偏上端,再施加两道同样的平行线脚,居间间隔五皮墙砖,其上又以多层石材勒檐,叠加出西格玛曲线状檐口,以此来承托、接合屋面,顶部为阁楼层,屋面呈现为不同位置双坡式单元的复合形态,各个坡面呈现较大坡度;最大特征体现在,南、北屋面居中和两端前后各3组,又两侧屋面偏后一半的位置各1组,全都对称性屹立着高大的“乌鸦-阶梯式”山墙,特别是侧面分别1组,与北立面两端各1组,在建筑西北、东北转角处呈直角交接,又将南、北中央各1组、屋侧各1组者,设计得略高,对称阶台呈7级,余四隅者略低,为6级——这样合共8组砖砌山墙,在立面后方仍为双坡屋面构造,它们作为侧出式山墙,与横布的主屋面纵横交接,再追加玲珑的红色老虎窗碎布其间,以综合的手法,追求宏观对称平衡,又优容屋面按坐向之纵深去侧重变化,其构造形态张扬富丽、高低错落,但不失主次有序、稳中求变,仿如在名为建筑的“曲谱”上,创作出古典乐章般优美的韵律,关注这些山墙的装饰细部,以南立面为例:最居中的1组,底部两端对称,为探出墙面的一对八角型塔楼,其上半截设计为高耸的盔顶尖塔;按阶台递次攀升,至山墙一半高度,两端又对称探出一对体态纤细、四楞菱柱状的尖塔,尖端微微收分;延至山墙顶端,则为单独一座同型菱柱塔;各塔之尖端均采用球形尖顶饰,山面下端居中,辟一道窗楣发券十分平缓的矩窗;窗套两侧及上方,镶嵌三块青色的、呈“品”字布局的石饰板,偏上的一块为十字形,浮雕比国小号国徽构图,雄壮的比利时狮以盾徽为底衬,上端刻画华美的王冠,舒展的斗篷、象征皇室权位与正义的节杖,各种元素一应俱全;偏下的左右两块为横矩形,浮雕仿如四片蝶翼形的涡卷花卉;八角型塔楼基底,朝居间水平横布着一组窗下挑台,宝瓶栏杆装饰,间中点缀11块透雕栏板,同样饰以蝶翼形涡卷花卉;阶梯式山墙的每级阶檐,均以外覆式线脚压顶,底端又全都横布石条线、贯通山墙壁面,观左右两端各1组山墙,元素做出调整,将八角塔楼替换,直接对应五座菱柱塔,不作挑台,并将三块饰版统一为十字形国徽浮雕,又择饰版两侧、对称悬挂蝶型涡卷花卉主题的铜饰,外观涂白,余下立面元素基本趋同,观屋面两侧的2组山墙,趋同南立面两端的2组,北立面3组山墙,对称趋同南立面对应位置,只是将所有饰版改为素面,参考历史照片,主楼屋面原本覆挂斜铺的方形石片,外观应保留石材本色,也添建着不少烟囱体;如今这些特征已不复往昔,改置亮红色的波形彩钢板,烟囱则悉数拆弃,在横向上,采五段划分:中央三开间,上方对应阶梯式山墙,择南立面主入口,整体作朝前凸出一间深度的处理;依次,朝两侧各展开两开间,房间跨度紧凑;再次,又各自延伸两开间,上方亦对应阶梯式山墙,跨度明显转向宽绰,中央部分在首层最居中一间,辟出内凹式的木构门斗、以便进出;侧间砖墙封护,于前檐立面和侧立面,皆辟宽大的长窗,入口外围,朝前接建着三连券的外廊,通体花岗岩材质,以两排、各四根大方立柱统一划分三个开间,居中一券下方,延伸出主入口的踏垛,侧面各一道发券下方,向两边延伸出低缓的墁坡道,构成侧入路径,观察向两端分布的各段体量,在首层前部,借助基座分别设置了横向露台,与中央外廊侧身的券门连通;两端尽头,又采相同形制,接建出各一组对称的、开徜式的连券侧廊,均面阔四间、进深一间、采取纵向布置,其地面与前檐露台持平,联合成曲尺形,均以最靠南凸出的一间作为转角衔接,余三间笔直翼附在建筑侧立面,均于北数第二间,向地平伸出踏垛,一对侧廊结构,只占据主楼进深尺度的前一半,后一半,则比对侧立面阶梯式山墙正下方,依照二层建设高度,对称接出一对配房实体,均面阔两小间、进深一小间,各组外廊的顶部是平整的,都环绕宝瓶栏杆装饰的女儿墙,兼作正面、侧面二层之落地阳台;前檐露台,东北、西北角配房的顶部装修趋同,从整体看,建筑墙角通层以块状隅石修边,多采用吉伯斯框缘的形式;门窗框套、八角型塔楼外楞、阶梯山墙外缘等,趋同,各组立面通层的门窗设计,风貌、用材、规格趋于一致:及窗,则窗楣为平缓的弧形券,窗套轮廓呈宽大的纵矩形,内部以石材作十字窗棂,横楣、直棂垂直相交处大多统一在偏上三分之一,除建筑侧立面在二层局部设计了一些盲窗,其余均现状添置玻璃,历史照片则显示窗内安装百叶、用以挡风。观瞻细部,窗楣发券均为上、下两层,上层一道跨度较大,契合窗宽,为追求华丽效果,券身以一块整砖、取正面朝外立砌,邻侧取两块、都选用端面朝外,按斗砌法上、下垂直叠放——以此方式相间组合来铺砌,灰缝由此形成规律连续的“H”形,以求视觉体验上的细微变化;因直棂将窗体均分,下层又等分呼应着两个小发券,砖块均采用端面斗砌,形成分体过渡的观感;窗楣发券两端都有仿照窗耳之石材,沿着上窗框、横楣、窗台三处水平延长,均布置横贯墙体的平行石嵌条,以加大对层次的修饰感,及门,形制亦相同,只是将中央直棂的下三分之二,连同底边框剔除,以便释放空间来出入,区别十字窗的“田”字构图,形成近似日文的“円”字构图,它们在上下、左右方向上的布局平齐对称,不乏灵活多样的细部表现,又力求彰显主楼宏观层面的严谨与规整,四座官邸,均为带有比利时乡村别墅风貌的独立楼宇,通高18米不等,其建筑平面不甚规则、体量大小不一、朝向不同、外接构造互有差别,但均以砖木结构为主,统一采用大理岩之毛面碎岩块来磊建基座,以暖红色实心清水砖来砌造立面;主体多为地上二层,带一层阁楼,坡度陡峭的复折式屋面、覆盖红色波形彩钢板,并且设有地下室;立面择局部特征而因地制宜,多采用不同手法的修饰石材,通体红墙、白石勒边,坡面陡峭、山面临街,立面瘦长、进深充足,“乌鸦-阶梯式”山墙紧凑衔接,强调凸窗一般的楼阁,辅以尖塔饰,又沿袭以荷兰北部为代表的尼德兰部分地区,素有安装百叶窗挡风之传统——既追求构造对称和层次韵律,又不讳局部多样化的奔放自如,装饰细部纷繁、兼顾有序,形成大气雅逸的表征,又营造了复杂的高大体量和轮廓,综合起来,全都是北欧尼德兰地区商业城市传统建筑风格之典型元素,既带有尼德兰古典建筑手法,也统一张扬着弗拉芒民族特有的建筑风格——正是在这处万国舞台昭展异邦之美、炫示民族自信的经典实例,2017年,旧址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实施了系统性的修缮,恢复了全院西北、东北——两处带有阶梯山墙门头的使馆大门,也将陡峭双坡屋面、阶梯山墙装饰的正南门房一体重新,此外,四至院墙经过修补、增加了整体的围合度,为区别构造之新旧,也整饬了北界中段50米的一通老墙,现为北京市第五批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建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