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禾雀花—— 雀鸣春涧不碍雨

 鲸鱼腹 2022-11-17 发布于广东

  禾雀花,蝶形花科大型藤本植物,花序悬挂于老藤,每串二三十朵,每个花朵的形态就如禾花雀,褐头,翘尾,身如玉。每年的清明前后,也就是雨雾迷离的时候,花儿就会绽放,远看就似一群雀儿聚集在藤蔓之中,生气灵动,盛开者如振翅欲飞,含苞者则如雏鸟待哺,而遇上雨后初晴,光影斑斓间,也极为明艳动人,非常的美。

  禾雀花形态特别,花期短,以前并不多见,算是稀罕之物,在广东提起,多想到五邑地区,传统上最为著名的是公坑寺,年岁甚长,有论者甚至认为这里是广东禾雀花的发源地,禅院前的那株老藤,已有几百年的年岁了。而我第一次看禾雀花,记忆中也正是在公坑寺,但那次花期是错过的,来到时多已凋残,藤蔓上只伶伶仃仃的剩下几串。

  后来,随着园艺技术提高,繁衍多了,现在已变得很常见,不但五邑,随便南粤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各大公园,街头绿廊,农庄棚架。而且还有各种颜色,奶白、淡绿、淡红、水红、深紫等等,但我觉得还是原本正宗的好,乳白中带着淡淡的绿,温润如玉。且物以稀为贵,容易见着反而不觉珍惜,以前盼着,等着,但唯有花期到了,才可去踏春,赏青,寻幽,冒着雨露,在藤蔓间觅看那振翅欲飞的精灵,那份期许和希翼之情其实最为弥足珍贵。

  禾雀花如果损伤了花瓣,会有红色的汁液流出,仿如血滴。又据说一般都只开花,不结果,相传解放以来,只有1961年在公坑寺的结过一次,果实就像豆荚一样,而按一些老农所说,是要30年才结子一次。又有传说,当年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云游到了新会,见到禾雀偷吃田里的稻谷,农民们颗粒无收,苦不堪言,于是起了怜悯之心,便施展法术用山藤将禾雀绑住,从此,就化成了禾雀花。

  广东人所说的禾雀,就是禾花雀,大名是黄胸鹀,是候鸟,当从北方迁徙而至南粤,正是金秋稻熟的季节,稻穗随风起伏之际,它们就栖息在稻田和苇草中,吮吸稻浆。人们最初捕杀禾花雀,只是为了防止损害稻谷,但最终却变为口舌之欲,乃至大肆捕捉,结果成了灭顶之灾,至今禾花雀已极度濒危,可悲。过去,我们以常见的禾花雀比拟和命名少见的禾雀花,如今,却可能要从禾雀花来想象再难以一见的禾花雀模样,可叹。

  我最近一次是在江门白水带牌坊侧的山边探看禾雀花的,还是清明之前,那天刚刚下过雨,但见那长长的藤萝飞架于山石间,盘桓在老树上,藤蔓之巨,花簇之盛,简直不可思议,几乎是成千上万的花儿簇拥在一起,密密麻麻,蔚为壮观。又似一树满满的精灵,就等人们靠近时,忽就振翅飞散,漫舞林间。也愿,到金秋时候,在禾田中,在溪流湖沼、灌丛苇草间,亦能再现如此盛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