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以解忧丨春藤家的书屋

 阿丸的小号 2022-11-17 发布于广东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熟知东野圭吾的人

相信对《解忧杂货店》并不陌生

从这本书中

你能读到人情百态、世事沧桑

哈哈

邂逅的缘由

The second story

1

春藤家

上回讲到我看《解忧杂货店》。听闻已久,却一直未读。这次暑假刚好看见弟弟借来了这本书,就打起了它的主意。

 

读过的书

就像吃过的饭菜

会慢慢成为血肉的一部分

输12

初听书名,我猜想书中的解忧杂货店是专门给人解决烦恼的店铺,故事的内容顶多是一个个独立的温暖小故事。看过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庸俗至极。东野圭吾先生巧妙地把它写出了推理小说的味道,其中不乏温情和哲理。

昨晚,弟弟拿起自己整理的书中人物脉络给我一一讲解。然而,我还是没怎么听懂。我一直蹦出类似这样的疑问:“川边绿是谁?”“有这个人吗?”“我怎么不记得?”“哎,里面那个要离家出走的男孩子叫什么来着?”像这样的疑问我是常有的。

读过的书,里面的主要情节讲啥不知道,人物有谁也不知道。弟弟向我投以鄙夷的眼神,好像在质疑我看过的真实性。但他确实知道我是看过,所以更加费解。

若不是我听说读过的书,即使忘记也会像吃过的饭菜一样成为血肉中的一部分,我早就对读书感到心灰意冷。

所幸的是,偶然我能尝到读书的甜头。偶尔,读过的书能成为社交的谈资。比如在别人谈论起这本书的时候,可以饶有兴味地插一句:“哎,我也看过,很好看。”。另有写文章灵光一闪,茅塞顿开时,竟会妙语连珠。每当这种时候,我也困惑自己是从哪衔来的只言片语?事既如此,吾且得些许安慰。

输入

自古套路留不住

最是深情得人心

 

既然我性情如此,你就不用奢望此次分享内容有缜密的逻辑。不存在的。读过我文章的人,都知道我的文字天马行空。想到什么就忽而穿插其中,有种大笔一挥又添几笔的随性。弟弟也正以此嘲笑我公众号顽强的生命力。我想,留下你们的一定不是套路吧,是深情。情真意切得人心。

 

求他人解忧

不过求自我救赎

因为天助自助者

输12

浪矢杂货店的浪矢爷爷就是本着真心服务的原则为街坊邻里排忧解难。即使是收到匿名的空白信,浪矢爷爷也会认真揣测对方的心思并及时给予回信。

所谓“解忧”,顾名思义就是解决求助者的忧虑。这种忧虑未必是对烦恼的不安,可能是对自身信念的摇摆不定。所以浪矢爷爷说:”我的回答之所以发挥了作用,原因不是别的,是因为他们自己很努力。如果自己不像积极认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么样的回答都没用。”

另有:“很多时候,咨询的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来咨询只是想确认自己的决定是对的。”如果你自己不想努力,不想真心解决困难,那么浪矢爷爷所做的一切没任何作用。用我们当今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所以,解决烦恼哪有什么灵丹妙药,解铃还须系铃人。即使真的存在解忧杂货店,你也只能从中得到一些较为中肯的建议。真正做决定的人,还是你自己。

输入

心与心疏远了

再有力的语言也无力挽回

 

第二点我想分享一段意味身长的话:“人与人之间情断义绝。并不需要什么具体的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很可能是心已经离开的结果,事后才编造出的借口而已。因为倘若心没有离开,当将会导致关系破裂的事态发生时,理应有人努力去挽救。如果没有,说明关系早已破裂。”

空白

是越走越近

还是渐行渐远

春藤家

输入

人与人的关系很微妙。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当心逐渐疏远的时候,我们会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再也不相见。人走茶凉,物是人非。

两个人互不相识,还有可能在某时某刻擦肩而过。两个人从如胶似漆到渐行渐远,将背道而驰,头也不回。这时总感觉有时候朋友关系比陌生关系更脆弱,尤其是两个人不知不觉走散而无力挽回的时候。最可怕的不是轰轰烈烈地争吵,而是不知不觉地走散。没有硝烟的战争,比起狂轰乱炸的战斗更可怕。因为对于前者,你压根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更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结束了。

昔日匆匆而来,今日匆匆而走。人的一生不也这样吗?所谓子女和父母的缘分,也不过如《目送》中所言:父母今生今世在目送着子女的背影渐行渐远。父母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子女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今日正儿八经撸了篇像读后感的文章,还套了个模板,是不是棒棒哒?

最近在看《堂吉诃德》,大部头分上下两本。内容还蛮有意思,容我细细品味。

预告:下次推送讲《我们仨》。两周都是读书感想。不久后失联一段时间,回来给你们酝酿几篇好玩的游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