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2—1955年的大学伙食

 新用户64325103 2022-11-17 发布于上海
早年的大学伙食

图片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济形势好转。大学生的学杂费、住宿费、讲义费等一律免收,全是供给制“中灶”待遇。从1953年开始,高等学校学生还享受公费医疗待遇。
大学生普遍发给助学金
1952723日教育部发出通知,对于大学生废除供给制,实行人民助学金制。凡在校学生,秋季开学后,高校学生全部领取助学金:普通学生每人每月12.5万元(注:旧币一万元等于新币一元)作为伙食费。仍享受中灶待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生每人每月14万元,专科生每人每月16万元。而“调干”学生每人每月32万元,他们的待遇,不亚于在工作岗位上的收入。
以北京大学为例,中文系1953年级(秋季入学)的新生,由学校供给每月125千元的伙食费。所谓“大伙饭”饮食好、营养高。开饭时,大饭厅百多餐桌,纵横排列,主食为大米饭、白面馒头或面条等,不限量随便吃;副食(菜肴)是每人每顿两碗,均为肉、蛋、鱼等,喝汤和调料不算钱。节假日还经常“改善生活”,丰盛的菜肴,8人一满桌。
1955年以后,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发放不同标准的助学金;伙食改“中灶”大锅饭为食堂制。
学生食堂的伙食
19531955年,大学生每月伙食费旧币125千元(新币125角元),学生自己随意买饭票、菜票。可供选择的菜肴,种类很多:
甲菜旧币1500元(新币l5分,以下可类推),有宫保鸡丁、古老肉、熘肝尖、木须肉等;
乙菜1000元(1角),有荤素搭配的肉炒菜,如菜花炒肉、烧茄子等;
丙菜500元(5分),有素菜,如虾皮熬白菜、土豆丝、拌茄泥等;
特菜20003000元(2角或3角),就是最好的菜了,有红烧鱼、排骨、肉丸子等。
早餐搭配的小菜有数十种之多,随意挑选。
每逢节日,菜的品种特多。这样的伙食相当令人满意,1个月下来,有时还吃不到12万元(12元)。
学生宿舍尚待改善
当时,院系调整后的北京大学,已经由城里的沙滩红楼迁往西北郊原燕京大学校园内。新校舍正在扩建,1953年刚开工的新宿舍一时盖不起来,新生入学时,男同学暂时住进第一体育馆,几十张双层钢丝床排列起来居住。一学期后,盖起了新宿舍楼,41间,两张双层钢丝床,屋内有两个书桌,一个书架,大家合用。住宿不交费,宿舍楼道、厕所均由工友清扫。楼道有电话,免费使用。那时,一些调干生每月有30多元的助学金,除了吃饭,还有足够的零用钱。
当时,高校招生人数逐年迅速增加,旧有的学生宿舍不够使用,新建速度赶不上急剧增长的需要,因而一般大学生宿舍都住得很挤。北大(原燕京校园)、清华的住宿条件还算好些。北大多是4人住一室;清华男生6人一室,女生4人一室;通常为双层钢丝床。但北大、清华常因新宿舍尚未盖成,新生入学时便暂住几十个人一间的大厅,待新楼盖起后再搬迁。
在北京西北郊大学区,新建的矿业学院、钢铁学院、石油学院、地质学院、航空学院、邮电学院、医学院、林学院等(俗称八大学院)连成一片,以及西直门外的中国人民大学、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师范学院等,皆为8个同学住一间宿舍,四个上下铺。这种拥挤的大学生宿舍格局,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

本文作者:陈明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