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最最常用的这种止痛药,6 种情况要注意

 医学abeycd 2022-11-17 发布于湖北

双氯芬酸钠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药物起效较快,主要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花生四烯酸代谢物环氧化酶(COX)的活性来减少炎症介质产生,从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其具有半衰期短口服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常用于各种原因引发的疼痛和发热等,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关于双氯芬酸钠不良反应的报道也在不断增多。

现通过一个临床病例总结双氯芬酸钠常见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患者,女,62 岁,因「腹痛 10 天余,伴腹泻 3 天」就诊。

10 天前患者出现腹痛,表现为全腹痛,呈绞痛,伴腹胀,口服「保胃丸」未见明显好转。

7 天前出现腹泻,粪便不成形,呈咖啡色,每日 2~3 次,量不多。

入院后经过检查化验,结果提示:Hb 70 g/L,Hct 25%,便隐血(++)。

胃肠镜提示:胃窦前壁 3 处溃疡,周边黏膜充血、水肿,回盲部见较多处溃疡改变,基底覆白苔,周边黏膜充血、水肿。

诊断:消化道出血、胃溃疡、结肠多发溃疡。

经过详细病史询问,患者自诉「风湿病」4 年,长期口服双氯芬酸钠 3 年(3~5 片/周)。

治疗上予停用双氯芬酸钠,给予抑酸、保护黏膜等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出院。



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在使用双氯芬酸钠时应注意:

以下 6 种情况

1.  忌用于:对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类固醇类消炎药严重过敏者、消化性溃疡活动期、孕妇及哺乳期孕妇。

2.  慎用于:哮喘、心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消化道溃疡患者及老人。

3.  定期检査血象及肝肾功能。

4.  维拉帕米硝苯啶可升高本品血药浓度。

5.  老人剂量减半,对需要长时间用药的患者及老年患者,最好加用胃黏膜保护剂抗酸剂

6.  用药期间,应避免饮酒或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可能增加副作用的发生率,尤其是胃肠道溃疡。



双氯芬酸钠的药理机制 [1-2]


作为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双氯芬酸钠主要通过抑制 COX 来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和血小板的生成。

同时,双氯芬酸钠在一定程度上对脂氧酶的抑制可减少白三烯、缓激肽等产物的生成,通过对这些致炎因子的抑制从而起到解热镇痛消炎作用。


双氯芬酸钠的合理适应症 [3]


镇痛:

类风湿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关节类的关节肿痛症状;

非关节性的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

急性的轻、中度疼痛,如手术后、创伤后、劳损后、痛经、牙痛、头痛等。

解热:

成人和儿童的发热。


双氯芬酸钠的用法用量 [3]


临床上有片剂、栓等多种剂型,不同剂型用法用量不同,具体见下表:

图片



双氯芬酸钠的不良反应 [3]


1.  可引起头痛及腹痛、便秘、腹泻、胃烧灼感、恶心、消化不良等胃肠道反应。

2.  偶有头痛、头晕、眩晕。血清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SGPT)升高。

3.  少见:肾功能下降,可导致水钠潴留,表现尿量少、面部水肿、体重骤增等;极少数可引起心律不齐、耳鸣等。

4.  罕见:皮疹、胃肠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呕血、黑便、胃肠道溃疡、穿孔、出血性腹泻、困睡、过敏反应如哮喘、肝炎、水肿。

5.  有导致骨髓抑制或使之加重的可能。

其中,胃肠道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4]

因此,临床上在使用双氯芬酸钠的同时,也不可忽视该药物对于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