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靖夫妇战死,为何郭襄毫不在乎?年轻时不懂,为人父母后才明白

 耳东话史 2022-11-18 发布于湖南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意气风发,各路前辈纷纷为他送上神功,到了书末,他已是堪比五绝的存在;《神雕侠侣》中的郭靖虽退居二线,却依旧一身侠气,他是杨过的人生导师,也是襄阳百姓心中的英雄;《倚天屠龙记》中,郭靖已成枯骨,他最终的结局是战死襄阳,无数读者为此意难平。

不过比起读者的意难平,似乎身为郭靖之女的郭襄却显得毫不在乎,父母战死时,她甚至还在游山玩水,而得知父母战死的消息之后,她也仍未停止追寻杨过的脚步,这是为何?

(郭襄剧照)

初读这段剧情时,我们还是少年,看不懂很正常,如今再回过头来看,便能理解金庸如此安排的深意。

一、郭靖一家的结局

《神雕侠侣》末尾,金庸给了读者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群雄在一团和气的氛围中决选出了新一代的五绝,之后杨过携手夫人小龙女退隐,不过了解一些历史常识的人难免为郭靖捏一把汗,因为蒙古灭宋是历史事实,纵然郭靖一身神功,也难挡历史的洪流。

果不其然,到了《倚天屠龙记》中,金庸还是将那个令人悲痛的消息借武林后辈写了出来:“襄阳城破之日,郭大侠夫妇与郭公破虏同时殉难,屠龙刀不知下落。郭祖师当时身在西川,待赶去想要相救父母亲人,却已为时不及。

尽管此时已距离《神雕侠侣》结尾过去了几十年,郭靖夫妇即便没死在襄阳,也该寿终正寝了,但一代大侠落得如此凄惨的结局,仍不免让人心中一阵刺痛。

不过你可能要说了,郭襄也不是“毫不在乎”,至少她在听闻消息之后,还是有心赶回襄阳去救父母的。

(郭靖、黄蓉剧照)

但这里有个问题,襄阳城战事告急是一日两日之间的事吗?难道不是日日告急?父母、姐姐、弟弟都在为守城之事竭尽全力,她却在外游山玩水,追寻她心中的“好哥哥”,这哪里是在乎家人的表现?

再说了,郭靖一家战死的这段消息也是从峨眉派传人之口说出来的,郭襄是否真如他们所说“有心赶回襄阳”都是个问题,因为从上帝视角来看,郭靖都守不住襄阳,她去了能救得了亲人?何况从结果来看,她也并未在襄阳奋战到最后一刻,毕竟她创立了峨眉派,还将峨眉派传承到了后世。

二、继续寻人的郭襄

那么在得知父母战死之后,郭襄做了什么呢?

书中提到过这么一句:“一百年来,武林中风波迭起,这对刀剑换了好几次主人。后人只知屠龙宝刀乃武林至尊,唯倚天剑可与匹敌,但到底何以是至尊,那就谁都不知道了。郭公破虏青年殉国,没有传人,是以刀剑中的秘密,只本派郭祖师传了下来。她老人家生前曾竭尽心力,寻访屠龙宝刀,始终没成功,逝世之时,将这秘密传给了我恩师风陵师太。”

这段设定笔者是相信的,因为峨眉派传人后来也的确是一直在打探屠龙刀的下落,所以郭襄应该有心帮父母找回宝刀的。

不过“寻找宝刀”更像是她的次要目标,因为对于她而言,似乎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去做,那就是寻找杨过。

(杨过剧照)

俞莲舟就说过这么一句:“恩师与郭女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后,此后没再见过面。恩师说,郭女侠心中念念不忘于一个人,那便是在襄阳城外飞石击死蒙古大汗的神雕大侠杨过。郭女侠走遍天下,没再能跟杨大侠相会,在四十岁那年忽然大彻大悟,便出家为尼,后来开创了峨嵋一派。

你看,即便得知父母亲人都已阵亡,她人生的重心也依旧是“寻找杨过”,直至四十岁那年才开始谋划“正事”,事实上即便是四十岁的她也谈不上“大彻大悟”,道理很简单,她那徒儿的“风陵”之名就是最好的证明,若不是为了纪念她与杨过初遇的风陵渡口,她怎会赐徒儿这么一个名字?

所以对于郭襄而言,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人始终是杨过,那么问题来了,郭襄为何如此凉薄?

三、尚未成熟的心智

其实郭襄的凉薄在书中早有伏笔。

比如周伯通和瑛姑当年勾搭在一起,做出了对不起段皇爷的事,但在郭襄看来这却是他们在追求自由恋爱,她是这么对周伯通说的:“照啊!他有数十位后妃,你连一位夫人也没有,他顾全朋友之义,该将刘贵妃送了你才是啊。

感情段皇爷的爱情不是爱情,就她的爱情是爱情,对她人的感情如此轻浮,这就是她对爱情的态度?

再看她得知瑛姑和裘千仞的仇怨之后,又劝瑛姑放下仇怨,放过裘千仞,你看她与瑛姑的对话多气人?

(瑛姑剧照)

原著道:“郭襄道:'他既已知道悔悟,旧事何必斤斤计较?’瑛姑仰天大笑,说道:'小娃儿,你说得好轻描淡写!倘若他杀的是你儿子,你便如何?’郭襄道:'我……我……我哪里来的儿子?’瑛姑哼了一声,道:'倘若他杀的是你丈夫,是你情人,那又怎样?’郭襄脸上一红,道:'你胡说八道,我哪里来的丈夫、情人?’”

你看,从这段对话不难看出郭襄考虑任何问题都是从自己出发,正所谓“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她根本不理解瑛姑的苦,却在这慷他人之慨。

还有樊一翁为了帮郭襄拖住金轮法王,继而被法王打死,郭襄也只是将樊一翁的尸体放在他的马上,让那马自己驮着樊一翁的尸体离去。

其实从郭襄的种种行为不难看出一个事实,这小妮子压根还没有形成健全的是非观,甚至可以说除了她认可的杨过,其他人的生死她几乎都不在乎,是什么造就了郭襄的这种人格?

很简单,家庭教育。

(郭襄敬酒剧照)

从书中呈现的情节来看,郭靖夫妇是十分宠郭芙的,而对于郭襄,他们则极少关心,属于放养的状态,而且但凡发现郭襄犯了错,动辄打骂,这一点郭襄也对周伯通说过,母亲总是骂她,她挨完骂,事情也就过去了,所以很多时候郭襄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了某些错事,向来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这也正常,十五六岁的孩子懂什么,现在相对而言好多了,九零年代,街边上那些小流氓,大多也就是这个年龄的人,他们做起事来往往不计后果,成年人都招惹不起,都是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

所以郭襄的种种行为也解释得通。说来也是无奈,毕竟襄阳战事告急,郭靖夫妇疏于教育她也实属正常,金庸塑造这样一个角色,或许也是为了让为人父母之人一从她的身上得到些许启发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