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景宽专栏】读书(散文)

 家乡文汇 2022-11-18 发布于黑龙江


作家简介:

   李景宽,肇东人,黑龙江省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编剧。

散文天地

读 书


 
【黑龙江】李景宽



读书,是一门学问。书籍如海,假如一辈子专门读书,也读不过来。即便专读文学书籍,也读不过来。

选择性地读书,是个不错的方法。选择你最喜欢的书来读,其法值得推崇。爱读书的人,大多都有枕边书,所谓“枕边书”,就是自己最喜爱的书,放在枕边,有时间就读,反复读。

有的读书人,喜欢在自己的书上用笔画道,甚至写眉批,这样随时把感受记下,成为一种提示。特别是学者,还用夹纸条的方法,把某处的特点简单写在纸条上,查找方便。我不习惯在书上画道和眉批,夹纸条倒是常用。

读书,我提倡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泛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面。还能从泛读中发现自己特别喜欢的书,那就挑出来进行精读。所谓精读,就是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细读、研读,反复读。找出其妙处,细心琢磨,其为何妙,这妙是怎样做到的,等等。

如果是爱好文学写作者,我建议要读懂一家。所谓“读懂一家”,就是把你最崇拜的诗人或作家的作品尽量搜集全,然后把其传记或生平资料找到,把评论家对其作品的评论也找到。然后,首先了解作家,读其传记或生平资料,了解其经历、性格、思想和嗜好,对理解其作品大有裨益。在此基础上读其作品,第一遍读很重要,不要理性地读——抱着要学什么的心态读,往往会事与愿违。要感性地读——抱着欣赏的心态读,随着作品传达的情感同喜同悲。第一遍读完,咂摸一下,总体感觉是什么?再回想哪些地方拨动了你的心弦,最好把感受用文字记下来。然后再读,或重点读。当你的欣赏能力用尽了,再读评论家的评论,你会有顿开茅塞之感。读书要记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便于反复看,反复思考。

读懂一家,是为了学其风格和表现生活的方法和特色,以及语言。初学时,不妨从模仿开始。这就好比练书法,先临摹,后破格,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写作也是一样,要先向前人学习,学思想,学技巧,学细节,学语言。特别要感受细节的微妙性,这是作家洞察生活的结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够星星,和站在平地上够星星那是不一样的。

我国诺奖文学得主莫言曾说:“我的写作生涯中,也曾受过一些诺奖作家的影响,也有许多作家,为我提供了写作灵感。”他列举了他们的名字:波兰的亨利克·显克微支、美国的威廉·福克纳、苏联的米哈伊尔·肖洛霍夫、日本的川端康成、智利的巴博罗·聂鲁达、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日本的大江健三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君特·格拉斯、土耳其的奥尔罕·帕慕克、拥有秘鲁与土耳其双重国籍的巴尔加斯·略萨。莫言特别对大江健三郎推崇备至,认为是他的老师,无论是从做人方面还是从艺术方面,都值得他终生学习。以上世界十位诺奖作家,可能我们连名字都没听说过,更别提读他们的书了。这和莫言比起来,我们不感到羞愧吗?

今年106日,瑞典文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安妮·艾尔诺,以表彰其在文学上的成就。她1940年出生于法国,是当代法国文坛上颇有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已出版多部作品,代表作包括《悠悠岁月》等。我们应该在网上下载读一读,方能了解当前世界文学潮流。

目前,网络格外发达,想读什么应有尽有。尤其是网络小说,没有你想不到的内容,只有你刚想到了却在网上早已推出了。网络小说不可小视,但良莠不齐,这也是事实。我还是主张多读被世界公认的经典作品,那是营养丰富的绝不掺假的纯绿色的精神套餐,读了会受益终生。
    
( 2022107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