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达“五七”路的变迁

 新用户62676dui 2022-11-18 发布于内蒙古

过了立冬节令,塞外小城乌达,所有的阔叶乔木已基本落叶净尽。杨树槐树椿树沙树表现的特别积极敏感,偶有一两片发黄的叶片吊挂枝头,随风“啪嗒啪嗒”,在寒风中瑟瑟抖动,顽强的喧示着冬的到来。唯有垂柳和旱柳的叶片还有一半吊挂在长长的枝丫稍头,但己失去青翠活力,枯黄且干涩不愿随风飘落,在寒风中摇曳。


这季节,唯寒冬里的落叶乔木“棉木”树是冬日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公园里,河湖边有几株、数株或成片的丝棉木,独领冬日风骚。丝棉木枝头叶落净尽,剩下一串串一簇簇的红果,如火红的小红灯笼缀满枝头,寒风中摇曳成满树一片红艳,这红艳似火,影影绰绰,飘飘摇摇,煞是美妙。然而,在公路两侧,形成五、六公里长的棉木林带,五丶六公里长的红带,在乌达还是唯一。

近日,我多次驱车穿行在这条公路上,从西向东走到尽头儿,实在不忍离去,又从东向西放慢车速,再一次近距离慢欣赏这北国红豆树的艳丽,簇簇团团,红红火火。五、六公里的路程,我用了六十分钟,见到心怡处停车拍照,录相。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来到乌达的,几十年里,这条路我不知道走过多少回,亲眼目睹了它的变迁变化。我感叹岁月沧桑,这火红的棉木树勾起我对火红年代的眷恋回顾。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万人上山,唤醒了几近远古荒原的乌达有了生机。乌达矿务局一、二、三矿和国营蔬菜农场、国营砖瓦厂如火如荼,应时而生,至六十年代末,国营蔬菜农场和砖瓦厂,连接这一、二、三矿的道路还是一条蜿蜒的车马便道,即自然路。一九七〇年始,乌达公路养护段,将这条便道开始养护,使其变成沙石公路,更方便了行人及车辆通行。由于一九六六年五月七日,毛主席的一封信,时称“五.七”指示,应运而生的以“五.七"命名的砖厂?建筑队、各矿的蔬菜农厂比比皆是,而这条路也随之命名“五.七”路。

时间到七十年代末,沙石便道远不能适应建设的发展和需要,一九七九年,矿务局牵头重修这条路,将原来的沙石路取直,路基加宽加高,当时在职工大学上学的冯宽,还记得,当时矿属各单位分段分工,用原始的筐抬,箩头担,硬是修成路基宽九米,路面宽七米的,从四化村三叉路的小桥到矿务局“五.七"砖瓦厂,全长五点六公里,次年铺成油路。至此,成了矿区通往国营蔬菜农场和国营乌达砖瓦厂的三级县道,遂延用原路名曰“五.七”路。极大的改变了矿区与市区的联系,有了交通更便利的通行条件。同时在公路两侧的沟里种树六万多株,多种速生小叶杨和毛白杨树,几十年里这绿树成就了“五.七"路,“五.七”路服务了乌达人。

自一九七九年此路修通,到二OO八年,这条路在乌达负重运行近三十年。由于此路的修通,沿路各矿的五七队丶农业队方兴未艾。沿路四周有十多个砖瓦厂应运而生,最少的年产砖在五百万块,多者二千万块。路北路南的东工地和四化村也拔地而起,建起一栋栋职工宿舍和学校、医院。到新千年时,这“五.七"路不堪重负,尽管多次修修补补,油路面已百分之三十被压坏,路面坑洼不平,自改革开放三十年,这条路为乌达的建设做了极大贡献啊!

二OO八年,乌达区政府对这条路进行了改造,保持了原来的宽度,重新铺油,使它与通往职业病防治所路和海旺路及乌海滨湖路相通相连,同时将原名“五.七”路改名“苏三公路”。而路两侧的速生小叶杨树,也多因病虫害而自生自灭,偶有几株毛白杨,树冠超大,胸径双人合抱或三人合抱。二OO九年春,政府又在该路两侧种棉木树,当年水杯粗细的棉木树,如今已碗口粗细。

棉木树,树杆挺拔,树型优美,树冠丰满,这又名白杜、野杜仲。春季开小白花,夏季结小绿果,入秋变红,果密色艳,如红粉佳人,远看是花,近看似花,远看象一簇簇桃花,近看是棉木果实红了,露出红色籽粒,像红宝石一样美观。深秋,丝棉木的树叶斑斓多彩,杂夹于这红宝石中间,另是一种风景。冬天来了,丝棉木叶落净尽,剩下这丝棉红果,挂满枝头,即使落雪,红艳果实依然坚守枝头,又似点点红梅凌空绽放。深冬季节,这红果能在树上悬挂两个多月之久,引来鸟雀成群。

朋友,世上美景多,得你去发现美,欣赏美,美才有存在的价值。过去的“五.七路,如今的苏三公路,是冬日里乌达一美景。这美景诱人,尽管万物萧条,请你不吝时光,来这里一睹丝棉木果的芳容吧。

(说明:本文到此要结束了,不由我想起一件事来,使我不吝笔墨一叙为快。“五.七"路的西端是一座小桥,这桥在一九七O年前,由于是便道,两排石墙架起几块石头,便车辆行人通行,桥下是黄白茨矿的洗煤厂和矿上的生活排水,这股水如淙淙细流长年不断。桥上游有几处水流平缓地带,常有居民拦截,沉淀出煤泥来,拍成饼,供冬季取暖及生活用煤。一九七九年要修公路,将此涵洞修成拱形石圈桥,当时我在三矿劳动,每天早晚见是一群妇女在修桥,桥修好后在桥拱处刻上“三八妇女桥”字样。直至二OO八年重俢此路,“三八妇女桥”才完成三十年使命,改修成现在钢筋混凝土桥。老乌达人都知道,苏三公路原路是指铁路东侧通往三道坎的公路,将五.七路改为苏三公路似有不妥,不如原五.七路有历史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