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养肾有四点很重要,尤其第一点,搞错了适得其反

 听宫壹号 2022-11-18 发布于北京
▲点一点,听语音
说到补肾,一定要先知道肾的状况,肾虚一般分五种:肾阴虚,典型症状是手脚发热;肾阳虚,腰部发凉;肾精不足,性欲减退;憋不住尿就是肾气不固;喘不上气 就是肾不纳气!这些症状,都跟肾虚有关系。

冬天是养肾的黄金季节,《黄帝内经》记载:“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意思是人们要顺应天时,根据不同的季节来养护我们的脏腑,冬季对应的是肾脏,正是养肾的最佳时间。
冬养肾,能抗病,反之,如果冬天养肾不好,或者肾脏受邪,那到了春天腰股就会产生病变。
养肾很重要,但方法更重要,否则适得其反。有四点需要注意,尤其第一点。
第一点:肾虚,大多与肾经有关,调整肾经是中医常用的方法,但是,调肾经前一定要先调膀胱经,因为,从经络流注来讲,膀胱经是阳经,肾经是阴经,膀胱经在后,肾经在前,可以理解为膀胱经推动着肾经前行。
如果只调理肾经,肾经经气足了,循行速度加快,膀胱经的经气就可能跟不上,出现断档,这也就是有的人出现补肾越补越虚的原因。
在日常中,我们可以采取推背的方式来养肾,背部中间(背脊)是督脉,统领全身阳经,汇积全身阳气。督脉两边就是膀胱经,推背时,一定要注意方向,要顺着经气的方向推揉。中间督脉从下往上推,两边的膀胱经从上往下推。
推完背后,再重按揉命门穴和八髎穴。
命门穴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两肾俞之间,当肾间动气处,为元气之根本,生命之门户。具有培元固本、强健腰膝的功效。

八髎穴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在八髎区域进行提捏、推拿、按揉、拔罐或艾灸,正是从外而内调理胞宫。冲脉、任脉和督脉都起于胞宫。督脉主一身阳气,任脉主一身之血,冲脉则为经脉之海,五脏六腑都要靠他们支配,所以,八髎乃支配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的气血的总开关,胞宫健康了,女性妇科问题没有了,困扰女性的很多杂病,比如失眠、便秘、爱生气、急躁、慵懒等,都会自然消失;男性的男科方面的疾病也就没有了。

在腹部的关元穴,也是养肾大穴,隔盐灸的效果最好,此穴道家称为“丹田”,是生发元气的地方,也是小肠的募穴,小肠称为红肠,是温肾的温度来源,平时,多艾灸关元穴,不但可以养肾,还能提升机体免疫力。

从穴位调理来讲,还有很多方法养肾,比如,刺激手指,拍肘窝等等,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为了补肾而补肾,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补肾的同时,要先调理膀胱经气。
第二点:过之则疾,养肾有这几个方面不能过,一是盐不过食,咸伤肾,二是情不过恐,《素问》记载:“肾在志为恐。”人遇到恐惧时,会出现下肢酸软,大小便失禁,这是恐伤肾的表现。三是不过劳,身劳伤肾阳,心劳伤肾精,房事过多伤肾水,过度房事,肾精外泄、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须发早白、腰膝酸软。
第三点:肾主黑色,在冬天适当吃一些黑色食物,这里的黑色一定是天然的黑色,如黑极的豆类食物,民间有“逢黑必补”的说法,认为黑色食物有防衰老、保健、益寿、防病、治病、乌发美容等独特功效,其实就是黑色入肾的体现。比如黑豆、黑芝麻、黑枣、黑米、黑木耳类食品,都是补肾的好食材。要杜绝加工成的黑色。
第四点:也很重要,就是注重锻炼,但锻炼要有方法,《黄帝内经》讲,秋冬主收藏,也是阳入阴的时节,所以,冬天的锻炼不宜出汗。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如下的锻炼方法。
一、走路,可以采用迈开大步,慢走,走路时脚后跟先着地,不要弯曲膝盖。腿往前迈时,脚尖伸直如同踢球;前脚落地时,后脚脚尖踮起。
脚后跟先着地,实际上就是在刺激肾经,同时封住涌泉穴,经常用这种方式走路不但可以养肾,还能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
二、泡脚
晚上7至9点是肾经当令的时间,此时泡脚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滋养肝肾的目的。泡脚时间以15至30分钟为宜;泡脚水以45℃至50℃为佳。泡脚后用手掌的劳宫穴拍拍脚底的涌泉穴更好。
三、叩齿吞津
《素问》记载:“肾为唾”,唾液由肾中精气所生,有助于温肾。早上起床后,可以轻轻扣齿,扣齿时舌抵上鄂,口中就会产生唾液,然后慢慢分多次将唾液吞下。意入丹田。
四、握固守气
平时,不论是走路坐车,还是看电视,闲聊,都可以将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于无名指(第四指)的根部,然后屈曲其余四指,稍稍用力,将大拇指握牢,如攒握宝贝一般。此方法能固守精气神于体内,达到养肾固体的效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