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当三十水龙

 钱币之家 2022-11-18 发布于北京

1896年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当三十水龙红铜试铸样币一枚,未发行,清代铜元中的顶级名誉品,铸造精美,存世极罕,素为泉界耆宿汲汲追寻之名珍,此枚正、背面均粗马齿版、低满文,为目前唯一可流通的红铜水龙版别,各类机制币权威目录均有收录,流传有绪。

根据清代户部的要求,各省制造铜元,须援引广东成法,成色、图案及面值以广东省铜元为标准。四川当三十铜元,可能由于当三十的面值不符合户部关于铜元币制的规定,未被获准发行,在清代的铜元中,面值当三十者,仅有四川一省。

目前已知,四川当三十铜元“水龙”和“飞龙版”各有红铜和黄铜两种材质,均极稀贵。其中,红铜“水龙”与“飞龙版”各见四枚,黄铜“水龙”和“飞龙”版各见二枚存世。据悉,中国国家博物馆有四枚全套收藏,系罗伯昭捐赠,上海博物馆藏有红铜“飞龙”和“水龙版”各一枚,分别为李伟先和罗伯昭捐赠。

1993年上海博物馆编撰《清代民国机制币》目录即以馆藏四川当三十红铜水龙为封面,肯定了其在中国钱币中的至高珍品地位。此枚四川当三十铜币,是目前唯一可流通的红铜水龙版别,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是足以奠定藏家收藏地位之重器。

铜元巨星 — 四川当三十

一九九五年,上海博物馆编辑出版《上海博物馆藏钱币 清代民国机制币》一书,在闻名遐尔的珍稀金银币富藏之中,上博以一对四川当三十铜币,作为彩色封面,以此来肯定这枚铜币的地位不只是铜元第一名珍,也是中国机制钱币之巨星。

四川当三十,分水龙和飞龙二个版式,材质亦有红铜和黄铜之分,百年来发现的数量,经过证实的共有十一枚。其中,红铜、黄铜各一对计四枚,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系由四川籍大收藏家罗伯昭于解放初期捐赠。上海博物馆也有水龙与飞龙一对入藏,分别由罗伯昭和李伟先捐赠。其余五枚均为私人收藏,分别是水龙二枚、飞龙三枚。

本品水龙版四川当三十,是台湾郑仁杰编著《中国铜元鉴赏》一书编号393图片原物。此品为红铜,特征是正、反面均大马齿,降满文,满文“宝”字内侧有一轮未剔掉的弧线,与上海博物馆馆藏完全一致。此外,这枚水龙的眼睛雕刻出眼皮,而郑仁杰所藏另一版黄铜水龙(郑谱编号394)则没有雕刻出眼皮,正面为细马齿,高满文,可见民间仅存的这二枚水龙,除了材质不同,还可以确定是二个版式,这使得水龙版四川当三十更加别具趣味。

目前所见的四川当三十,都有明显的流通痕迹,尤其是龙鳞和云朵,都有或多或少的磨损,但是因为它型制特别,坯饼厚重,雕刻深峻,出类拔萃,所以,瑕不掩瑜,丝毫无损其巨星风采,历来被大藏家视为重器。

四川当三十的版式有水龙和飞龙,水龙又分有眼皮和无眼皮二个版,正面还有大马齿、细马齿以及高低满文之分,材质也有红铜、黄铜二种,那么,存在这么多的版别,为何发现数量却如此稀少?二十年前,四川成都钱币学会曾成立专题,请专家学者追踪考证,遗憾的是,因为史料记载不详,始终没有公认的定论。目前较有倾向性的看法是初期试铸,版式未定,旋因规制不符,未批量铸造,仅有少数试铸币留存。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发行之后,因型制不符,官方强制收回,而且回收彻底,以致存世如凤毛麟角。

该钱币曾是旧时苏州钱币学家蒋柏勋珍藏,上世纪80年代末期,其后人求售,辗转卖给台北泉商,余于1991年购藏,并与其陪伴整整十二年。其间,余曾撰写专文,探讨四川当三十的百年沧桑,文章发表于1997年《香港钱币学会专刊》,并附有早期平玉麟仿造版图片,通过比对,正本清源,让读者得以分辨赝品。

2003年,台湾高雄刘蕴宏出售,当时他藏有安徽方孔、广西十文、大清铜币“宁”二十文、民国五年嘉禾一分L.GIORGI签字版等铜元名品。后来刘在台湾《宣和币钞》2004年6月休刊号上特别撰文,叙述他对四川当三十的痴迷,笔下情感真挚,余记忆犹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