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名家 | 广东省名中医:疏肝调神治抑郁

 tnj660630 2022-11-18 发布于江苏

文章图片1

受访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大科主任 符文彬
当今社会节奏非常快,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压力大幅增加,抑郁相关病症的患病率和就诊率逐年升高,治疗难度也较以往增大。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大科主任符文彬教授从1987年就开始研究中医如何治疗抑郁症,他所创立的疗法在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方面优势独特。
1963年,符文彬出生于海南省临高县一个小村庄。1982年考入广州中医学院,跟随岭南针灸的奠基人、针灸大师司徒铃教授学习,毕业后留在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工作。为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疗时代高发病——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符文彬先后跟师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张学文教授,突破“疏肝”为主治疗抑郁障碍的传统理论,提出抑郁障碍的发病机理为“脑(心)神失调,肝失疏泄”,确立了“疏肝调神”针灸技术。
抑郁障碍的核心症状是情绪低落,多属中医的“郁病”范畴。明代中医大家张景岳有言:“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指出情绪、气机是导致郁病的两大病机。一方面,七情可直接影响“脑神”。各种异常的情志刺激通过感知、经络传导干扰“脑神”,导致出现郁郁寡欢、忧心忡忡、多疑善虑等症状;同时,脑作为神明之府,脑神失调则五脏六腑失安,易出现“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等脏腑受损表现。另一方面,情志内伤可影响脏腑气机。肝作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主管一身气机疏泄与运行,若情志内伤,肝失疏泄,则气机郁滞,脏腑气机逆乱,表现为胸闷、善太息(叹气)、心烦、口干、胁肋疼痛、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等。因此,符文彬认为,郁病主要病位在肝与脑(心),主要病机是脑(心)神失调、肝失疏泄,治疗郁病的重要法则是疏肝调神,疏肝是调神的基础,调神是疏肝的关键,两者相辅相成。秉持这一学术思想,经过多项临床研究,符文彬最终确定了“疏肝调神”整合针灸方案和临床操作规范,提高了针灸治疗抑郁相关病症的临床疗效,在国内外推广应用。
大量证据显示,人体的各类躯体疾病都与情绪有密切联系,尤以胃肠疾病、免疫力低下、心血管疾病、神经内分泌疾病最为突出。《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不仅是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更是预防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如何更好地防治抑郁障碍?符文彬认为方法有三个,日常要多加注意。
注重生活调护。生活作息要规律,避免过度劳累,适度户外活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等。
做好情绪管理。识别和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找出症结所在,多渠道想办法解决;多开发个人兴趣爱好,多做一些能让自己感到愉悦和开心的事情。遇到应激事情时应主动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或合理地宣泄不良情绪等。
善用经络调养。平时可自行按揉百会、印堂、合谷、太冲等穴位,或拍打肝经、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等。经络学说认为“督脉入络脑”,因此,取督脉腧穴是调理脑神的重要方法。《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已明确指出了百会、印堂等穴是脑的重要穴位,两穴隶属督脉,是针灸疏肝调神的重要穴位。此外,四关穴(由合谷、太冲组成)分属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厥阴肝经原穴,擅长调五脏六腑失和之气血、机体升降失常之气机。
如果仍然觉得不开心、闷闷不乐、提不起兴趣等抑郁障碍的可疑症状,应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准确评估病情,及时干预和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