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布答案

 庚儒说 2022-11-18 发布于黑龙江

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真相

●●●

文 / 庚儒

上期的谜面是:我的这位朋友为什么要叫自己为游标卡尺先生呢?

答案是,不估读,谐音“不孤独”。物理学中的很多测量仪器都需要估读数值到下一位,而游标卡尺则不需要。是不是有点被这骚气呕出一口老血的感觉?或者青蛙跳进水井里——卟咚(不懂)?

截图来自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选修3-1,第105页。红圈中的文字是:使用一般的刻度尺也能读到毫米以下的一位,但那是估读。使用这种游标卡尺得到的数据是准确值。

我觉得,这种解读方式,已经暴露了我中文系的文献学思维了,这不是理科思维。

为了能让朋友们积极参与,我给过三次提示。第一次提示,是说答案在文中。第二次提示,群发了一条语音(有没有觉得声音很磁性?嚯哈哈哈),说答案是三个字,并且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三次提示,是我自己的置顶留言,说这三个字概括了游标卡尺的一项特性,还说到了谐音。

这三次提示的交集,就是答案了。交集思维应该是理科生思维了吧。记得有一年的高考题,很多尖子生都折戟在一道开篇的选择题上了。因为集合中的元素具有唯一性,而当时的考题又偏偏有迷惑性,譬如这个{0,1,0,2}是不是集合?很多考生忽略了这一特点导致选错了答案。

“不孤独”,既是三个字,也是“不估读”的谐音。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二段,“可一点也不孤独寂寞”,最后一段,“为四川和新疆不幸遭受地震灾害的同胞们祈福,患难见真情,你们不孤独”尤其为灾区祈福这段的“不孤独”,也是游标卡尺先生的建议,这是一种小狡黠,大情怀。就像我说的那样,很多思想是在对话中碰撞出来的,我给他看过初稿后,他特意建议我加上祈福这段,也是呼应一下谜底。

很多朋友可能没注意到第三次提示,因而答案大都集中在“理科生”这三个字上。很遗憾,各位已经戳到了窗户纸上,但是只有5位朋友戳破了这层窗户纸。留言中你可以看到,前三位猜对的是宋坤、禾火、过客在人间。依照承诺,我将为这三位每人发放6.66元红包。由于前两位本身就是我的好友,红包我已发送,过客在人间这位陌生朋友,我已经通过他发来的二维码进行了微信转账。


再次感谢各位朋友的积极参与,游标卡尺先生说我这题出得有点难了。可是,我却始终觉得,这是一次“爱智慧”的引导。这次的结果再次印证了我上次说到的,理科生的一些暗语,文科生真的很难猜到。这次猜对的5个人,4个是我的朋友,他们都是理科生,有两位都是高考超过600分的主。

我始终觉得,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人和人之间也因为学习变得有差(chā)等,就是有不同阶层。人人平等在我看来只是法律权益的平等,并非事事平等。

这次谜语有没有唤起一点点你对学生时代所学知识的思考呢?元芳,你怎么看?

庚儒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