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象】西湖雨(辙北漫记之五)

 庚儒说 2022-11-18 发布于黑龙江

文 / 庚儒

图:站在白堤上,雨中的西湖水天茫茫,和远处的山寺一起,仿佛构成了一幅泼墨山水画。

西湖印象

如果你喜欢那种第一眼看到就让你发出“哇……”的感叹的自然风光,西湖或许会让你失望。

如果你喜欢有着厚重历史积淀,每一步都蹈循着前人足迹的人文风光,那么西湖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西湖每一处美丽的景观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承载着西湖无限风光与动人故事的天人合一。苏堤春晓、平湖秋月、灵隐禅宗、岳墓栖霞、雷峰夕照、断桥残雪……如果你了解这些历史传说,当你踏足西子湖畔,想象着这里曾经是苏轼、白居易等等一代文豪挥墨吟咏、兴修整顿的地方,想象着你和千百年前的先哲们站在了同一方土地上,你一定会有一些小小的激动。

山色空蒙

明代的袁宏道说,“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他说的这四种,在我逗留杭州的两天里,都没看到。10月或许仍是江南的梅雨时节,连续一周杭州都笼罩着淅淅沥沥的雨。

自然,我看的也是雨中的西湖。好在苏轼的诗给了我极大的安慰,那一刻,我才明白苏轼诗“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含义,尤其是“空蒙”的含义。烟雨笼罩下的湖光山色,与平常大不同,仿佛笼盖上了一层薄纱,淡化了颜色,多了一些飘渺迷离之感。要知道,在南宋,“湖滨晴雨”可是那个时代的西湖十景之一。

图:站在苏堤上,看苏轼笔下的山色空蒙。

除了《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苏轼留给西湖更宝贵的财产是苏堤。现在已成为纯粹游览景观的苏堤,在当年的起因可是一项民生工程。宋元祐六年(公元1089年),苏轼任杭州知州。西湖作为杭州百姓的主要饮水源,常年淤泥,苏轼决定征用民工彻底疏浚西湖。清理出来的大量淤泥无处存放,苏轼审美的处理方式将问题完美地化解。湖中淤泥混合葑草,建成了一道堤坝,成为了阻挡洪水、处理淤积、供人游览的绝佳景观。

何日重游

西湖的景色密集到让人目不暇接。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朝夕都会有不同的风味。雨中的西湖固然美丽,可是我也总想看看“水光潋滟晴方好”的西湖,也想看看六月西湖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接天莲叶。尽管很多攻略都说游西湖,想在一天内用双脚丈量不太可能实现。骑自行车的走马观花,又未必能领略其中妙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了。就像白居易说的那样: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