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文】厦门的足迹(美食篇)

 庚儒说 2022-11-18 发布于黑龙江
按:此篇曾在公众号推送过,本次略有改动。当下闽黑两省又逢疫情,“十·一”出游已断成枉然,只好忆旧游,盼佳音。

图:美食遍地的鼓浪屿龙头路。

美食对于人心灵的慰藉,怎样夸赞都不为过。尤其是在美食遍布的厦门,不好好吃上几百个回合,必定是枉然走这一遭了。

图:金玉其内的沙茶面。沙茶是舶来品,如今却已成为闽南地区的招牌酱料。

来到厦门的第一次早餐,我们随意走入一家小店,点了一份各种攻略都会提到的沙茶面。冒着热气的汤面上桌的那一刻,看着文蛤、虾、鱿鱼、菜叶罗列交织,我不禁联想到余秋雨的《行者无疆·马赛鱼汤》。他在文中推断,这鱼汤应是渔民妻子为晚归的丈夫准备的一碗“杂碎汤”,家里有的鱼腥烂菜,全部混煮;结论便是文章劈头盖脸的开篇语:“马赛鱼汤徒有虚名。”

似乎沙茶面也有这样的由来,它不来自于殿堂,而是风味人间;多样、略显粗犷、十分常见的食材,显示着它作为家常风味的身份。不过,我吃到的沙茶面却不似余秋雨笔下的马赛鱼汤,味道很好。这餐美食,开启了我们在厦门的舌尖之旅。

图:花蛤、椒盐濑尿虾、贝壳好似竹子的大竹蛏、比螺蛳大5倍的花螺。

5天的时间里,我们依照攻略按图索骥,在曾厝垵,在厦门岛的中山路,在鼓浪屿的龙头路,以及招牌式的饭店临家闽南菜、小眼镜大排档和南普陀寺的海会楼,充分感受到了五味中的闽南风情。

众多海鲜或是肉嫩肥美,或是紧致弹牙,令人大快朵颐;不似我在家里吃到的海鲜那样干瘪零碎。海蛎肉与摊鸡蛋结合的海蛎煎,蘸上甜辣酱,齿颊留香;皮皮虾(东北称之为虾爬子,厦门称之为濑尿虾)炸后配以椒盐,咸香可口;这两道菜已是较为复杂的烹饪,而大竹蛏、花蛤、花螺、旺螺等,正如《舌尖上的中国》所言,“越是珍贵的食材,中国人越崇尚朴素的吃法。”只有白水煮和酱油炒两种烹饪,其味道鲜美,自不必多言了。

图:海蛎煎(就是《转角遇到爱》里罗志祥做的“ou wa jian”)、土笋冻、鸡汤捞面线、姜母鸭,带着海风与潮润的闽南风味。

闽南风味中,姜母鸭、土笋冻、鸡汤捞面线、炒面线、沙茶面、蟹黄汤包等等,或咸或甜,或咸甜兼具,自是与风格粗犷、口味偏咸的东北菜不同。这里的姜母略略发甜,在吃海鲜时我就已感受到;姜母炖上肥鸭,姜母的味道渗入鸭肉中,使得本不能忍受姜味的我,竟也吃得津津有味。

不过也并非所有美味我都能享受,土笋冻吃过后我便觉得不过尔尔,随后发现土笋竟然是一种蠕虫,便更是不敢再去尝试了。关于土笋冻,还有故事可说。相传,郑成功在攻打台湾前曾在厦门屯兵操练。军中粮草不足,郑成功海边散步苦思解决之法时,见此蠕虫而发明土笋冻,帮助军士提振精力,因而至今仍有土笋冻“滋补”之说。传说已难以考证,但厦门确有一条主干道名为演武大道,便是为纪念郑成功而得名。

图:普陀粉丝和佳藕留香。清淡的名字与味道中却狡黠地流露出凡心撩动的意味。

其他我们零零星星去品尝的,也都各具特色。南普陀寺的海会楼,是国家品牌级别的素斋饭店。菜品的名字颇具禅意,比如我们点的炒藕片就叫做佳藕留香。确实是与平素不同的清香味道。

中山路上的闽南风味快餐店黄则和花生汤,有热花生汤,也有冰镇的西米露花生汤,热汤奶香浓郁,冰汤清凉爽口。

在鼓浪屿就看到的赖皮鸭,最终在中山路下决心排队买上一份,类似薄饼卷的北京烤鸭,觉得有点对不起我们排的将近半个小时的队。

图:有故事的奶茶,张三疯是这只猫的名字。杯上的文字是:爱自己、爱生活、爱家人。

中山路和曾厝垵都有的八婆婆烧仙草同样味道不俗。至于在鼓浪屿龙头路上喝到的泰芒了(芒果沙冰)、张三疯的奶茶、潘小莲的芒果酸奶、马拉桑(鲜榨各类热带水果的混合果汁,据说龙头路181号的最正宗),龙头路上吃到的鱼丸、鱿鱼、麻糍等都值得尝试,苏小糖、林菽庄伊豆酥等等糖果糕点,虽然没有尝试,但在街上都能闻到那四溢的香甜。

图:随处可见的、充盈着文艺气息的店铺。

还有吃不够的芒果、随处可见的椰汁,都是风雪塞外吃不到的鲜甜味。

临走前,我特意向客栈的老板道个别。老板比我还要小3岁,是位“90后”。曾厝垵这么多民宿客栈,能在这里住上6天(有一晚住在了鼓浪屿),也都是缘分。在厦门的这几日我们经常闲谈,他给我讲述了很多厦门的变迁(譬如由厦门岛至鼓浪屿的轮渡码头原在中山路,后来为了控制人流,加快湖里区的发展,中山路码头只供本地居民使用,外地游客则须到湖里区的厦鼓码头),使得厦门在我脑中日趋立体,而不再只是一个我短暂停留的转站。

图:顺时针,依次是潘小莲、卢阿嬷的手艺(花草茶)、马拉桑、泰芒了、花生汤。

我们在周六到达,又在周六离开。离开那天,很大的雨。到来时,这里湿热难耐,离开时,我仿佛已经习惯。

可是终究是要告别。

我们早上9点坐上机场大巴,到得大庆的住处,已是将近晚上9点。穿越了3200多公里的空间,恍惚中,厦门的景色犹在眼前。

美丽的厦门,我愿再来。

2016年8月16日于百湖花园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