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笔】元宵节随想

 庚儒说 2022-11-18 发布于黑龙江

小时候,我很喜欢吃炸元宵。大概是6岁那年元宵节,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妈妈特意提早买来。

元宵节当天一大早,妈妈就热起了油锅,没成想,炸元宵时忽然崩到了妈妈脸上,烫到了眼睛。不但我吓坏了,妈妈也吓坏了,那一刻,她以为自己就此看不见了。万幸万幸,有惊无险。

从那以后,家里变成蒸元宵了。再后来,家中餐桌上的应节食物从北方的元宵悄无声息地变成了南方的汤圆。

比起元宵,汤圆确实更软糯,馅料种类更多。或许出身南方的汤圆本身也附着上了属于发达地区的高档属性,元宵更多是北方的土气属性。记得大学时的室友说,他们温州经济尚未起飞的时候,温州话被好多外地人评价为难听,如今同样的温州话被好多外地人评价为像日语,真洋气。

家中元宵被汤圆取代,或许也和我在外上学有关系。过年那天的那篇文章过年好说过,只有过年有最大的团圆力量。所以,元宵节没法比。

高一那年,那是我第一次在外过元宵节,半天的假期,让我这个外县的学生没法像市区的同学那样回家过节。尽管学校食堂准备了免费的大桌饭和汤圆,但看着团团圆圆的汤圆,心里也难掩落单想家的情绪。

从那以后我几乎就没有在家过上元宵节。现在的工作安排,元宵节这一天大家几乎都在工作岗位上。


元宵节的诗词或许有很多,肚子里首先掏出来的,是这两首。

一首是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上元节确实就是古代的恋爱节,电视剧《大明宫词》里也展示了这样的桥段。当年喜欢得反复吟诵,如今已经有妻有娃,这样的情愫淡化了很多。

另一首便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正如此时的窗外景象一般。

篇末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无论是节日,还是寻常一天,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可能正像词中所说的境界一般,苦苦追寻不易得,莫不如放慢脚步,别只向前看,忘了自己走过的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