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 航:关于世界读书日及其他

 慈航的园子 2022-11-18 发布于广东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读书三原则其一,决不阅读任何写出来不到一年的书;其二,不是经典名著不读;其三,只读自己喜欢的书。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世界上一切伟大光辉的事业都比不上人的教育。爱默生

教育的最大目标是发现真理——关于世界、人以及上帝的真理。卜舫济

《圣经》世界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书,售65亿册。

《麦田守望者》最早出版于1951年,售6000万册。

《新华字典》1957年第1版至今已到第11版,售5.67亿册。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23日为“世界读书日”。设立世界读书日的建议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灵感源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圣乔治节”。加泰罗尼亚地区有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圣乔治日(423日),在欧洲是一个带有强烈宗教色彩的纪念日,主要在一些将圣乔治作为主保圣人的国家和地区间举行, 包括英国、德国、格鲁吉亚、保加利亚、葡萄牙以及加泰罗尼亚。在英国,圣乔治日是英格兰地区的国庆日。公元303年的423日,圣乔治因试图阻止罗马皇帝对基督徒的迫害而被杀。每年423日,英格兰和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等地区人民隆重庆祝这一天根据传统风俗,人们会向爱人送一支玫瑰,向孩子送一本书

联合国曾经对世界500强企业家读书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的数据日本企业家一年读书50本,中国企业家一年读书0.5本,相差100倍。网上的一项相关国家每年人均购书量的数据:以色列64本、俄罗斯55 本、美国50本,中国平均每人每年购书不足5本。

犹太人不愧被称为“书的民族”或“智慧的民族”,就是因为他们比其他民族更重视知识的学习。在他们的心目中,勤奋学习是仅次于敬奉上帝的一种美德。根据犹太宗教经典的规定,学习和钻研本身是信仰的组成部分,是他们的神圣使命。他们深深懂得“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言9:10)这一道理。从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奖到2001年一百年见,共有680人获得此荣,其中犹太人或具有犹太血统者有138人,约占20%。犹太这个民族之所以伟大,他们爱学习、勤劳、勇敢、团结、博爱、勇于进取,造就了斯宾诺莎、海涅、玻尔、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卡夫卡等许许多多世界级的文化巨人,是其他民族难以比拟的。这些无不与犹太人好读书和教育有关。

犹太人培养孩子的博爱精神。他们教育孩子热爱自然和尊爱人类。希伯来语把大山叫着“哈里姆”,把父母叫着“赫里姆”,把教叫着“奥里姆”。这三个词是同根的,在犹太人眼里,自然、父母和教师是同等重要,值得尊敬。在某些问题上,犹太法律赋予教师的地位甚至高过父母,正如《塔木德》中所说:“父母只是把孩子带入今世的生活,而教师则把他带进来世的生活。”他们告诫人们:“惧怕你们的师长,就像惧怕上天一样。”因此,教师比国王更伟大。不论家庭经济如何,犹太人都给孩子买一个储钱的盒子,存钱是不能留给自己,而是专门为乞丐用的,在他们看来乞丐的衬衫里藏着智慧,也是值得尊爱的。

犹太人教育孩子惜时如金和视书如命。当孩子问大人现在是什么时间时,犹太人一般会说:“现在是×××秒。”几乎不说“大概×点了”、“×点多了吧”。把时间精确到秒,说明他们的时间观念特强,让孩子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他们把蜂蜜涂在经典书籍上,让不识字的幼儿去吻,使他们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值得喜爱。当书籍被使用得破旧不堪时,他们和孩子一道很庄重地把书埋葬,以此教育孩子懂得书是一个了不起、受人尊敬的生命。犹太民族广泛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贫穷少年叫希勒尔,把工作收入的一半给学校守门人,以求得听课机会,后来穷得连饭都没的吃,守门人不让他进校。于是他悄悄爬上教室天窗上听课。一个晴朗的冬天,学生们感到教室阴暗,才发现希勒尔躺在天窗听课,被冻僵了。所以犹太人常说:“难道你比希勒尔还穷么?难道你比希勒尔还缺少时间么?”以此教育孩子不怕贫困,珍惜时间,勤奋读书学习。

犹太人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和忧患意识。犹太人与众不同,他们将太阳落山当作一天的开始,以此教育孩子把黑夜作为开始的人最终才是光明的。犹太人苦难深重,但是他们从来不怕,他们常教育孩子说:“有十个烦恼比仅有一个好,因为只有一个烦恼,痛苦是深刻的。没有一个自杀者是因为有十个烦恼而死的。”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把悲哀痛苦的日子作为纪念日。例如,为纪念祖先在埃及当奴隶的日子,他们过最盛大的逾越节,这天,给孩子们吃没有发酵的面包和很苦的叶子,讲述祖先遭受屈辱的故事,培养孩子们的吃苦精神和忧患意识。

按理说,中国人和犹太人在聪明、勤奋程度上并无多大差别。犹太人之所以成为犹太人,他们的教育观念值得我们反省和借鉴中国儒家文化在教育培养目标上反映了“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价值,读书是为了做官,是为了找好工作,则必然影响了民族文化传统和个人深层心理结构,乃至今天文凭、证书依然火热,这些成为人们谋取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手段,甚至是敲门砖。我们应该学习犹太人不拘泥于传统,乃至反叛传统,同时又离不开传统,受益于传统,走出传统,用新思维、新创举不断开辟新天地。

2020年4月23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