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长行原创丨孤独的“快读者”

 真言贞语 2022-11-18 发布于山东

孤独的“快读者”
/周长行
那天在报纸上读到席慕蓉的《孤独的树》,喜欢,随手卷好放到挎包里,以便待机拿给正在读高一的孙女看看。习惯,我以为自己喜欢的书或文章,孙女没准也喜欢。
但是我不喜欢她的读速,读得飞快,那不叫读,简直连“瞥一眼”的工夫都算不上,快得让人难以置信。一本几十万字的小说,一个晚上她就活“吞”下去,一篇几千字的文章,分把钟她就把它到一边儿去了,眼都不带眨巴一下的,统统都是过眼烟云似的。
在我的印象里,她好像天生就不会慢读,更不懂得什么细嚼慢咽,我尤其受不了她那样的读书态度,那简直是不屑一顾,简直是拿着豆包不当干粮,简直是拿着爷爷的一片好心太不当回事儿。当然,我也有办法表达我的不满乃至气愤,差不多每次“拿读”我都要瞧准机会考她一番。“你觉得这本书咋样?”她也倒明白,于是实话实说,不喜欢的,她就会说不喜欢,没看。但凡看过的,她都会一五一十地把内容复述一遍,把我内心的疑窦击得粉碎,而后她便借故走开一溜烟儿玩儿去了。
如何把《孤独的树》拿给孙女,我是动了点心眼的。在饭桌上我给她说我看了篇好东西,席慕蓉的,散文高手啊,值得细嚼慢咽,等等,那意思分明是叫她认真地细细地读读,不要瞥一眼就扔。她答应看看。我便趁机拿给她,当着几个人的面,我以为她会拿到自己的房间里耐心地读读,却没料想到她就站在那里看了几眼,还不耽误和别人鬼着玩儿,当场就把《孤独的树》还回给了我。
然而,究竟看没看呀?我不能断定。但我忒想弄弄清楚,她到底读没读,还读不读?尴尬,烦闷,质疑,弄得我一个午觉翻来覆去。如今的孩子怎么会是这样?读点东西都没有个正形。思来想去,我还是想弄个究竟。与子孙打交道多年,终于掌握到“冷处理”的小窍门。于是,我装着什么事都没发生的样子。大约过去三个小时,正在我准备离开孙女家时,我便漫不经心地问她道(又是一个考)“《孤独的树》你看咋样?”咦,她似乎没有半点惊愕,一副悠闲的神态,答道:“有几句话写得妙,怪不得老人家画了红杠杠!”一切容不得多想,我接着她的话茬忙问道:“哪几句?”
孙女答道:“所有值得珍惜的美丽,都需要保持一种距离”。
我问道:“还有呢?”
她答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
我问道:“还有呢?”
她答道:“那树孤独地站在那里,带着一种不被了解的忧伤”。
咦,她居然记住了这篇散文的“文眼”?!
……
我又一次“败下阵来”,无论如何我不明白她是怎样记住这些话的。我还是没有在一个“考”字里摸清走进孙女的路径。她是在阅读,好像不是用眼睛读,倒有点像用心读的。但我不理解的是,读得再快,也得有个过程啊?她的过程在哪里啊,我怎么看不出呢!
在有些读书人家,或许这都不是事儿,然而,摊到我的孙女,我就没法让自己随她去。
我得在此声明,我孙女不是学霸,也绝不是什么天才,狗一天猫一天的小孩子,只是常在作文成绩上异想天开,偶尔让老师和同学为之侧目。包括她的阅读,总是让我不解、不安、不踏实,疑神疑鬼,进而添加了我的孤独与忧伤……
(写于20221118日)

【作者简介】周长行(男),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鹍鹏腾飞的地方》《大山的呼唤》《大京九解说词》《赵忠祥写真》《乔羽恋歌》《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伟大的我们》《大浪淘金》;中篇报告文学《岩石岁月》《悠悠玉兰情》《巷道雪洞》。作品曾获《解放军文艺》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