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生氏,人文始祖,三皇之一

 三堆火 2022-11-18 发布于河南

2020-07-16 15:21

知生氏

知生氏,建有知生国(古智国,今湖北襄阳人),华夏族人,号智皇。《庄子》、《纲鉴易知录》和《太平广记》将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称为“三皇”。知生氏是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知生氏出生在襄阳鹿门山,定都于汉水之畔,死后葬于襄阳鹿门山的智皇陵。襄阳鹿门山附近有很多知生氏的传说,现在还有知生湖、智皇岛和陵墓遗迹等。知生氏最大的成就是发明了线绳和骨针并且用它们来制作衣服,解决了人类文明衣食住行中最重要的衣着问题,并教会人们开始生产和智慧传承。知生氏主要有十大发明分别是:制衣,绳索,骨针,饰品,雕刻艺术品,枪矛,弓箭,水井,生产生活,传授知识。

一、发明制作衣服。

知生氏与辰放氏结合后,发现人们赤身裸体,还是仅靠花卉草木遮蔽身体,这个时代天寒地冻,不知有多少人死于寒冷中。辰放氏于是教人民去削剥软树皮,觅藤萝裹在身上,捆绑头发覆盖头颅来方便拧干雨迹。人们都跟随她,这个时候被称为“衣皮之民”。后来知生氏发明了骨针和线绳索,于是知生氏改进了制衣方法,用骨针缝合兽皮与树叶等,使人们穿起来更加舒适暖和。

《路史》有:1,如辰放氏之衣皮,有巢氏之编堇,燧人氏之出穴,皆因其变而举之也。2,辰放氏,是为皇次屈。渠头四乳,驾六蜚麐,出地郣,而从日月上下天地,与神合谋。古初之人,卉服蔽体。次民氏没,辰放氏作。时多阴风,乃教民木、茹皮以御风霜,綯发閐首以去灵雨。而人从之,命之曰『衣皮之人』。治三百有五十载。3,生民(知生之民)以来,至黄帝而大备,创修增革,更几圣而后至。生者有所需,故多寒也,为之羽皮以御之。

二,发明丝线和绳索。

知生氏在发明制衣的过程中,发现了用兽筋和树皮搓绳的技术。他发明的绳索有三种:单股的称作“线”,两股合成的称作“绳”,三股合成的称作“索”。有了线、绳、索之后,人们就可以缝制衣服,捆绑野兽、缚牢茅草屋、做腰带系住草裙等。绳子“可能是人类最了不起的发明”。从缝制衣物,到连接、绑扎各种物体,一根绳线或绳索有许多的用途,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用绳子或绳索来完成诸多任务的人类文化。

有的文章写弇兹氏发明了绳子,但是弇兹氏仅见于两本古书,没有发明绳子的记载。《路史前记循蜚纪》有弇兹氏,但未有介绍文字。山海经也只是说了弇兹氏是西海之神,并无发明绳子的记录。《山海经大荒西经》云:“西海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弇兹。”郭璞注引《穆天子传》曰:“天子遂驱升于弇山。”郭璞注:“弇山,弇兹山,日入所也。”

三,发明骨针。

知生氏发明的骨针,针身微弯﹐刮磨得很光滑﹐针孔是用小而细锐的尖状器挖成的﹐它是中国最早的缝纫工具。有了骨针知生氏改进了衣服制作方法。知生氏取植物纤维和兽筋用骨针缝纫兽皮等,缝缀起来的兽皮既可搭盖住所﹐抵御风寒﹐也可掩护身体。这些表明知生氏时期钻孔磨光技术已相当高明,并且学会了用骨针缝制衣服。

骨针的发现在染织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表明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已能够自己缝缀简单的衣着。之后又出现了竹针,写作“箴”,再后来有了金属的针,写作“针”(字从金从咸,简写为“针”)。最初只是缝衣用具,后来中医发展出了针灸疗法,所以知生氏针的发明是划时代的,影响了后世衣服与针灸的发展进程。

四,发明饰品。

知生氏时期的钻孔技术已达到相当水平﹐不仅会一面直钻﹐而且能两面对钻。利用这些技术知生氏发明了装饰品﹐有穿孔的兽牙﹑海蚶壳﹑小石珠﹑小石坠﹑鲩鱼眼上骨和刻沟的骨管等非常丰富。还有成串的项饰,由贝壳、骨骼、小石珠等制成,表面打磨光滑,有时还被染上颜色。

骨器和装饰品制作得十分精美表面知生氏时期的人们掌握了磨制技术。尽管这种技术仅用于制造装饰品﹐但却为以后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知生氏还懂得用赤铁矿粉末染色的方法﹐这使得装饰品更加鲜艳美观。钻孔﹑磨制和染色技术﹐都是以前时期所没有的﹐这些新技术的运用显示出人类生产技能的提高﹐也使生活内容更加丰富。而装饰品的出现﹐则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有了审美观念。

五,雕刻艺术品。

知生氏时期因为打制、磨光、挖孔和钻孔技术的发展,知生氏学会了雕刻艺术品。当时的人们以狩猎和采集为生,不过已经有了创作艺术的时间和需要,旧石器时代的艺术主要以两种形式留存下来,洞窟上的壁画和骨头或石头雕刻的小物品,这些刻画动物形态的作品极为生动、写实,但它们的功能和意义还未被彻底了解。

中国就发现了一件具有一万多年历史的微型鸟雕塑灵井鸟雕,这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中国雕塑品,它的发现将中国雕塑艺术向前推进了8000多年。灵井鸟雕是用烧焦的骨头碎片雕刻而成,长19.2毫米,宽5.1毫米,高12.5毫米,是一件微型的鸟雕刻作品。鸟的一侧呈黑褐色,另一侧呈古铜色,形体粗壮,短头,有圆形的喙及长尾,很可能属于雀形目。这是迄今所知唯一的动物站立在基座上的旧石器时代雕塑作品,确定了一个长期未知的原始艺术传统的源头。

六,发明枪矛。

经过上面技术的积累,知生氏改进了之前用的长木棒的尖端削磨成尖锐的“锋”,用来扎刺鱼、兽的矛。知生氏开始用石头打制成石矛头,用兽骨磨制成骨矛头,用绳子绑缚在长木柄上,这就大大提高了矛的刺杀效果。枪矛不仅是狩猎工具,还是颇具实用性的原始武器。在《仓颉篇》中有“枪,谓木两头锐者也”的解释,说明最初的枪矛是木质或竹质的。

枪矛善刺能砍,能长能短,既是步兵的攻守利器,又是骑兵的冲锋杀器,有“百兵之王”之称,在古代兵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构造以枪头和枪杆为主,枪头又由脊、刃、身、环钮、骹等部分组成。明朝军事巨著《武备志》对枪矛赞誉有加,认为“阵所实用者,莫枪若也。”

七,发明弓箭。

因为绳子和矛的发明,知生氏初将树枝弯曲用绳索绷紧,然后将较直的树枝削尖,射箭时拉引弓弦使弓背弩曲度加大,利用弓背曲伸的弹力将箭弹射出去,由此就发明了弓。使用方法有双臂拉引,也有脚手并用拉引的。弓最开始是作为人们狩猎的工具,后来发展为古人战争中远距离打击的有利武器,自人类出现战争到近代枪炮大量使用为止,弓的作用是任何武器无法替代的。

最早的箭很简单,用一根树棍或竹竿,截成一定长度的箭杆,在一端削尖就是箭。后来知生氏把石片、骨或贝壳磨制成尖利的形状,安装在矢杆一端,这就制成了有石镞、骨镞或贝镞的矢了,比起单用木棍竹竿削的箭可算进了一大步。

八,发明水井。

知生氏时期人们获取水源的大多数方法都是直接从一些湖水或者是河流里面获得,还有的一部分人是从一些山间的泉水中得到,但是这些总的来说并不是很方便,因为有的时候水源离住的地方比较的远,不利于获得这些水,因此知生氏就想到了自己在地上打一个井获得水源。

知生氏的打井工具也非常的简单,就是一些简单的挖掘工具,还有一些可以运输泥土的工具,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打井打出来的泥土很好地运送出来,让井的空间变得更加的开阔,有足够的空间让泉水溢出来。也正是通过这种打井的方法,人们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因为水是生命之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知生氏水井的发明为后续新石器时代伏羲的畜牧和神农的农耕发展奠定了基础,有了便捷的水源人们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发展畜牧,农耕等。

九,教会人们生产生活。

《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有载:“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经过前面的各种发明创造如:制衣,绳索,骨针,饰品,雕刻艺术品,枪矛,弓箭,水井等。知生氏开始教会人们大量生产,以满足生活所需,并且腾出更多时间发展其它文化事业,从此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现代一般认为,“知生氏”是后世对教会人们生产的人给予的荣誉称号。

十,定立传授知识之法。

因为技术与生产能力的发展,知生氏开始有更多的时间思考。由此发现了很多宇宙真理,并且开始设立传播知识的高台,亲自与他人一起传授大家知识技能。人们仰慕和推崇知生氏的智慧,故尊称他为“智皇”。知生氏建立传授知识的高台,传说是一整块苏岭山(鹿门山古名苏岭山)石,架于高地而成,称之为“智慧台”,亦称“知生台、智皇台”。这是中国最早的教学场所和”最早的大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