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听《二泉映月》

 qinshixue 2022-11-18 发布于北京
二泉映月

                      再听《二泉映月》

Image


          因为十旦的一首诗,让我重新认识了阿炳。

       听到阿炳这个名字并不觉得陌生,主要是因为《二泉映月》这首名曲吧,我也是因此曲而知其人的,才知道阿炳是个瞎子,竟然创作出了这首经典二胡曲。心中一直认为阿炳是一个身残志坚,为艺术而献身的了不起的人物。

         今晚,偶然看到十旦的诗作,“听《二泉映月》/不需要耳朵/让人落泪的那一段/是瞎子阿炳直接把肠子/从腹部扯出来/当琴弦/他一拉响/一个人的一生/就没了”。作者的想象甚是大胆,拉肠作弦,更突出了瞎子阿炳的呕心沥血,为艺术创作不惜生命的形象,有点让人触目惊心。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

       曾有一篇《二泉映月》的课文,浓缩了民间艺人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他的⼿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光都变成了⼀个个动⼈的⾳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泉从幽⾕中蜿蜒⽽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泉的优美景⾊,在怀念对他恩重如⼭的师⽗,在思索⾃⼰⾛过的⼈⽣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昂,乐曲进⼊了⾼潮。它以势不可当的⼒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限向往。⽉光照⽔,⽔波映⽉,乐曲久久地在⼆泉池畔回响,舒缓⽽⼜起伏,恬静⽽⼜激荡。”

       如此优美的文字,更增添了我对《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喜爱。爱屋及乌,一个盲人竟创作了这样的天籁之曲,怎能不让人升腾起浓浓的敬慕之情?怎能不给人一种与命运抗争的力量?一直以来,瞎子阿炳在我心目中是那么坚强,那么崇高。

          十旦的最后一句“他一拉响/一个人的一生/就没了”,初读时,觉得阿炳是为艺术献身了,一阵苍凉之感萦绕于心。然而,脑海里立刻又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阿炳是因为创作《二泉映月》而逝世的吗?

        以前从来没想过这样的问题,我真算是孤陋寡闻了。于是,找度娘,这一找不打紧,阿炳的一生就像拔萝卜似的光溜溜地露了出来,原先的人设瞬间崩塌,浮现在我眼前的阿炳成了一个道长的私生子,一个被收养在道观,被不敢相认的父亲宠坏了的孩子,二胡师傅其实就是他那精通音律的父亲。

Image

         最初的阿炳贪图享乐学艺不精,后来迫于生活,全靠天赋和苦难生活的磨砺。由于生活浪荡,寻花问柳,不慎吸食了鸦片并导致了双目失明,最后不得不靠街头卖艺为生。因为天赋禀异,街头卖艺的他都是即兴创作曲子,《二泉映月》就是其中一首。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的师生为了发掘、研究和保存民间音乐,委托杨荫浏教授等专程到无锡为他录制了《二泉映月》。自此,阿炳的名字和他的《二泉映月》名声大震,阿炳也被树立成了励志的典型,甚至被称为“中国式的贝多芬”。

         可是著名作家陆文夫曾说过:“中国的文学与政治靠得太近了,始终纠缠不清,便出不了大作家;尤其是人物传记,千万别信,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阿炳是上吊自杀的,原因是走投无路。  阿炳死于1950年12月4日,这是因为解放后全国禁烟很严,阿炳的这一口难以维继,家徒四壁的家底也供不起这方面的开销。那天早上起来,阿炳起身想摸摸仅有的一把三弦,谁知蛇皮却被老鼠给咬烂了,可这大冬天的哪来的耗子?阿炳猜想,是老天爷跟他过不去,要来收他了。心烦意乱的阿炳此时又犯了烟瘾,精神萎靡,浑身难受不自在,然而家里断粮已久,既然无法解决,就悬梁自尽了。

         诚然,阿炳失明之后确实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专心研究音乐,对待生活更加沉稳,有坚持、有骨气,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但陆文夫的话使我明白了文学家已经把阿炳捧到了艺术至高的位置了,流传下来就索性又成了一个励志典型的阿炳了。

        现在,只要一提到《二泉映月》,人们都会赞叹地说那是一个拉二胡的瞎子创作的,其他的也许如我之前一样一概不知吧。可是——今天,我重新认识了阿炳。

                             2022.1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