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在我的文字里,不一定有你想要的答案,但在我的眼里,正如《你是我的游乐园套票》,有过的这样的一句话,'它是我老年以后的怀旧读物’,也是我的生活点滴。 所谓:创作不易,且行且珍惜! Ps:请在路过的小伙伴,在文章的末尾的广告位,双击,浏览一遍,一拉到底,停留些许(时间),即可。 ![]() ![]() 上海的繁华,历来是引人探访的原因之一。 不少人怀着梦想,离开家乡,来到这里生活,日复一日,待得越是长久,在心里的地位,更是取代生我养我的的地方。 那时候,我对上海的印象源于90年代的电视剧,叫做《上海滩》。 当时,一声一声的“浪奔,浪流...”,跟着旋律的伴随下,不由得“上海”二字在心里萌芽而来。 参加工作,有幸来过上海,路过南京路,见证了关于她的花容月貌。 印象中,初遇上海,我第一个认识的就是南京路,听导游说:在国内,看夜景最美的地方就在上海。 ![]() ![]() Ps:请路过的小伙伴,在文章的中间位置和末尾的广告位,(左上角)双击,浏览一遍,一拉到底,停留些许(时间),即可。 到了外滩的时候,已是晚上。 雨一直下一直下,像是雨巷里的丁香,风韵十足,很有意境。 望着四处的霓虹灯,五颜六色,沿途还有许多欧式建筑,装扮得就像是童话中的皇宫; 面对着黄浦江对岸的东方之珠,那些一闪一闪的小灯,仿佛就在向这人来人往的人群问好。 不知道什么原因,每当下雨,脑海里总能想起在上海的日子。 直到后来,独自一人,去到江南生活,得知上海就在附近,偷得浮生半日闲,总喜欢去到上海看一看。 哪怕,是沿着南京路,去到上海书城,待它一个下午,总能感觉到心里的舒畅。 ![]() ![]() 南京路,从古到今,可以说是上海人的回忆,更是游客来到上海必看的景点。 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的外白渡桥,东面即是黄浦江,西面即是上海金融、外贸机构的集中地。 忆往昔!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杏花楼。 记得,当时听一久居上海的爷爷说过,在他们小的时候,一到中秋节,他们家的月饼是很抢手的,家里人吃杏花楼月饼,成了一种“潮流”。 到了90年代,开始推出各种各样的新味道,在店里的招牌是从清朝流传至今。 2007年,因月饼有着独特的技艺被列入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现在脍炙人口的杏花楼。 随着时代的渐进循环,现在的杏花楼,也不是单单已有月饼出名,更是有着推出了很多新的产品,比如蛋黄青团、糕点等等。 一到节假日,门口常常见到排队购买的人群,甚至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也纷纷前来一探究竟。 其次,说起第一百货,建立于1934年。在老一辈上海人的眼里,流传着“不到第一百货,就不算到过上海”。 昔日,81岁的百货公司,闭馆改造,让无数的上海人恋恋不舍;而今,改造过的百货公司,吸纳了一整栋的东方商厦,面积更大了,还有着一条梦幻长廊,晚上搭配着酷炫的灯光,令人陶醉! ![]() ![]() 常常听人说起,那时候的原仓售卖羽绒服的地方摇身一变成了时尚和传统的结合地,让人仿佛在老上海和生活中穿梭。 让我心生好奇地走进她的世界。 瞧!那仿真的石库门、还有特色的弄堂风格,开辟而来的100弄文化空间,展览着各式各样的上海复古生活展。 有着旗袍、自行车、冰箱、面包机等等,总是感觉到了穿越时空似的,回到了旧上海的时代。 走出了商场,同样的熙熙攘攘,似乎从来没有安静过似的。 不一样的是眼前的观光小火车,还有那些精致的超市与妙趣挡不住的MM和乐高,不仅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让不少大小朋友深深陶醉! 回顾过去,在电视上看来,出个门都是人力车,或者脚力功夫,那简直是截然不同的事情。 ![]() ![]() 如今的南京路,地处上海市中心,毗邻黄浦江。 夜幕降临,各家商店的霓虹灯招牌摇曳,衬托着30年代的欧式建筑,从人民广场站地下通道,直接进入新世界城,走过西藏西路,就是南京路步行街。 不管是地铁,还是公交车,显然是四通发达,去哪里都是很方便的! 可以说,上海的变化真大!现在的上海已成为了“世界之都”,到处是高楼林立,车马如龙,成了创业者的圣地. 造就了成功的企业和美食,连那些窄小的弄堂也渐渐地淡化在我们的视线里。 今天的南京路,是见证了不少的风风雨雨,是发展向前的坚定,使得南京东路充满勃勃生机,展现出它百余年不落的繁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