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谓常识,不是每个人都能懂

 新用户9366MN2j 2022-11-18 发布于江苏

前几天,我发了一篇文章:《如何破解杠精的12种神逻辑》

文章谈到了杠精各种神逻辑及破解之法。杠精专治我们所谓职场专业人士的各种不服,每次和杠精对话,都会有无数次的草泥马走过。

实际上,在商业社会里,有无数所谓的常识(common sense),这些内容不一定写在合同里,也不一定在规章制度里,但是如果你不遵守,就容易惹来麻烦。

一句话,遵守常识,事半功倍;不遵守常识,事倍功半。

1、常识需要你我花很多功夫去了解和掌握

常识很多,而且需要我们花功夫去学习。比如不要随便打听别人的工资,也不要随便打听别人的隐私,比如别人不邀请你,不要随便去别人家里找对方。

接下来,简单再举几个例子。比如,一般不越级汇报工作,如果实在有必要,要想好事后怎么向直接上级知会,当然事急从权。(这部分内容有些单位会有明确规定)。

再比如,一些很重要的工作要给对方时间准备,而不是马上就要结果,即使彼此身份地位相处很多,也要留有余地;再比如,下级不是上级的奴隶,而给下级充分的空间,授权后要给充分信任,同时也有通过抽查等手段进行监督,但是抽查不是代替下级去做。

2、一些常识由地位和重要性决定,人优先于事

比如说通过微信发消息或者短信消息,上级和下级,平级之间,甲方和乙方之间,都是马虎不得的。举一个例子,春节拜年,大领导可以在群里群发拜年,但是一般员工在群里群发拜年就是忌讳了,不是不可以群里拜年,但是对领导一对一拜年还是必要的,这就是礼仪相关的常识。

这样的常识还有很多,比如约饭,约时间碰面,约时间汇报工作……都是重要的一方优先,而不是以不重要的一方的时间优先有些人大BOSS比较谦逊和客气,这个时候聪明的另一方面,还是需要谨慎,千万不要把对方的客气当成理所当然。

知道这些常识,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功夫在诗外”。这方面,我举一个例子,在银行里方面的高手很多,有些银行人员开口、闭口在说明一个问题之前,先说一句“我给您汇报一下”,如果对方吃这一套,就会很受用。

3、常识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常识

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地区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和独特的“常识”。有些地区比如在安徽,习惯在吃饭前打个牌也许更合适;比如你到不同地区参加酒局,不同地区酒局文化差异很大。

而有些机构习惯中午午休,这个时候你去拜访打扰别人,除非对方主动提出来,否则也是不是很妥当的。

毕竟你找对方是为了“成事”,而不是让对方不爽;而有些外资机构,上午开各种会,往往中午才有时间打各种电话……

所以,很多常识并不是相同的。

今天先写到这里,后续找时间再聊这个话题。(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