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鲸鱼的尸体沉入大海后,会发生什么?

 格林书屋 2022-11-18 发布于广西

“一鲸落,万物生”这就是鲸死后的最终归宿了,当一些大型的鲸类死亡后,它们的尸体会缓缓地沉入海中,这个过程最短几个月,最长甚至2-3年,在这个过程中,鲸的尸体会逐渐的被各个海水深度的海洋生物吃掉,最终完全还给大海,科学家们将这个过程称之为鲸落(Whale fall)。

鲸落-极少见的自然现象

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观测到的鲸落不足50次,相比较鲸的种类(接近100种)和数量来说,这个数字太渺小了。这是因为除了鲸落的不定时、不定点的特点(不易被观测到)外,想要形成鲸落对鲸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

第一个要求就是鲸死后的尸体不会被冲到沙滩上,毕竟许多鲸死亡的原因可能就是搁浅,而且死掉的鲸尸体随波逐流,一旦有较大的风浪,它们就容易被冲到沙滩上。

第二个要求就是体型,鲸的种类有很多,体型大小也不一,一些小的鲸即便没有搁浅,死掉后也会被海洋上层的动物迅速地分解掉,从而无法形成鲸落,从目前的研究看,体重要在30吨以上的鲸才能形成规模较大的鲸落。

第三个要求就是不能被人捕杀,人类的商业捕鲸史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虽然早在198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就出台了禁止捕鲸的公约,但是不属于委员国的国家以及反对该公约的成员国并没有遵守,比如挪威、冰岛。

而且虽然商业捕鲸停止了,但是以科研为目的的捕鲸并没有停止,甚至一些国家打着科研的旗帜干着商业捕捞的勾当,比如日本,到了2018年,日本更是不再隐藏,直接退出了国际捕鲸委员会,并于第二年重启了商业捕鲸,所以,许多鲸是无法“寿终正寝”的。

因此,鲸落的不确定性,大型鲸类较少、搁浅以及人类的商业捕鲸,使得真正能够形成鲸落的鲸并不多,尤其是商业捕鲸,对鲸全球的分布以及自然生态具有相当大的破坏性。

凄美的鲸落

鲸死后,由于体内脂肪较多,所以会先浮在海面上,之后海洋上层的动物会去啃食它的尸体,随着脂肪的不断分解以及生物的啃食,鲸尸不会像在沙滩上搁浅那样形成鲸爆,反而会慢慢的沉入海底(生物啃食,导致腐败产生的气体会溢出,而不是积累在体内)。

我们之所以说一些大型的鲸才能形成鲸落,原因就是体型较小的鲸在漂浮期间就被海洋生物啃食殆尽了,而大型的鲸不容易被快速的分解,所以就形成了鲸落。

鲸落是从鲸的尸体漂浮开始的,此时一些海鸟、海洋上层的食肉鱼类会前来啃食,之后随着不断地下降,鲸落进入了移动清道夫阶段,在这个阶段栖息在不同海水深度的海洋生物,比如鲨鱼、盲鳗、深海鱼类会不断的啃食,在这个阶段,鲸尸会剩下约10%。

当鲸的肉不至于让这些大型的海洋清道夫们食用时,就会进入第二个阶段机会主义者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海洋多毛纲、甲壳纲生物会去继续啃食,与此同时,许多微生物也在鲸尸上啃食。

这个阶段结束后,鲸就只剩下一副骨架了,不过,这副骨架也是一个天然的“营养池”,由于到这个阶段鲸也就落入海底了,所以这里的生物主要以厌氧生物为主,这些厌氧生物会去分解鲸的骨骼,因为在鲸骨的脂肪含量高达60%,这对于厌氧生物来说,是百年难得一遇的饕餮盛宴。

当厌氧生物吃掉了鲸骨中的鲸脂后,就进入了段“自养阶段”,由于鲸骨在缓慢腐烂的过程中会产生硫化氢,许多细菌可以借由硫化氢作为能量的来源。最后的阶段就是当鲸身上已经没有了任何的营养成分后,它残留的鲸骨碎屑会成为礁岩,作为一些海底生物栖息地的“家”。

由此可见,大型的鲸虽然食量很大,但是在它们死后,会将自己完完全全的还给海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滋养上百种海洋生物,根据科学家们研究表明,在海洋中至少有40多种海洋生物是依赖于鲸落生存的。

写在最后

鲸落之所以会让人震撼是因为它们虽然死亡,但是会将自己分不同阶段,缓慢的,以滋养其他海洋生物的方式完完全全的还给海洋。正如我国的科幻作家刘慈欣在《鲸歌》中写道的那样:蓝鲸用它那古老得无法想象的记忆唱着生命之歌,全然没有感觉到它含在嘴中的渺小的罪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