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前每日练 | 青烟直上成高压,南下东移影响大(2023届160)

 hjh2004 2022-11-18 发布于福建

2023年重庆市高三上11月调研测试

青藏高压是指盛夏季节中心位置在青藏高原上空的反气旋,其东西范围可达120个经度,南北范围可达30—40个纬距。当其中心位置移到南亚地区上空时也称为南亚高压。青藏高压的反气旋环流强、尺度大、位置稳定,是夏季副热带对流层上部最主要的大气环流,对我国夏季气候影响很大。下图示意夏季青藏高原(90°E)上空大气增温速率变化。据此完成8—10题。

图片

8、青藏高压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气旋抬升   B.锋面移动

C.动力作用   D.热力作用

9、盛夏季节,青藏高原上空大气对流上升的高度可达

A.100百帕   B.200百帕

C.300百帕   D.400百帕

10、青藏高压东移常常给我国南方地区带来高温干旱天气,主要原因是它

A.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合并

B.转变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C.推动副热带高压向东退出大陆

D.阻挡来自低纬海洋的台风西进

解题思路

本题以青藏高压为背景材料,以青藏高压的形成原因、夏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对流上升的高度、青藏高压东移常常给我国南方地区带来高温干旱天气的主要原因为切入点,考查了大气环流、天气系统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答案及解析

8、青藏高压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气旋抬升   B.锋面移动

C.动力作用   D.热力作用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图片

答案:

8、D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青藏高原隆起对大气环流所产生的的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对中国(季风)气候的形成、气候区域分异和特征形成都有着深刻影响。夏季,青藏高原是一个巨大的热源(同纬度同高度最热的“对流旺盛”的高原热岛),会形成一个范围较小的气旋(逆时针)低层环流。

但要注意的是,上述的“热低压”是高原近地面(或称对流层底部)的气压状态,而青藏高压,是夏季对流层上部的高压,因低层气流辐合上升,高层空气质量堆积产生辐散而形成的高压。由此可见,其成因是近地面大气受热上升,导致青藏高原上空气压加大。故D项正确。

【继续滑动查看】

气旋抬升,还是气旋,而底层气旋、高层反气旋,主要靠的是气流抬升,一字之差、谬以千里,不可不察。故A项错误。锋面,指冷锋、暖锋等天气系统,其多与气旋一道出现,组成锋面气旋天气系统,与反气旋关系较小,即使是锋面移动,也不会直接生成反气旋。故B项错误。与青藏高原有关的大气环流动力作用,主要是指受青藏高原的阻挡,西风气流的分支、绕行、汇合与东流,形成了北半球最强大的西风带——研究表明,西风气流的东进与东亚季风的进退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只是与高原地势有关,而与青藏高压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

9、盛夏季节,青藏高原上空大气对流上升的高度可达

A.100百帕   B.200百帕

C.300百帕   D.400百帕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图片

答案:

9、B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对于对流层大气来说,太阳辐射不是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却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来。地面吸收透过大气的太阳辐射后升温,同时又持续向外释放辐射能量,形成地面辐射。地面辐射释放的能量,除极少一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都被截留在对流层大气中,使大气增温。所以说,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继续滑动查看】

因此,盛夏季节,青藏高原上空大气对流上升的高度只要看图作答即可。受地面加热作用的影响,离地面越远,增温越少(小),而增温速率为0时,已经没有地面增温的影响,即在高度200百帕左右。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注意,该题可以根据近地面升温曲线来看——类似烧火的冒烟,烟雾消散,即为其到达的最高点——距离热源远,曲线波动小,而不受热源影响的高空则曲线较平直)。

10、青藏高压东移常常给我国南方地区带来高温干旱天气,主要原因是它

A.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合并

B.转变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C.推动副热带高压向东退出大陆

D.阻挡来自低纬海洋的台风西进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图片

答案:

10、A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横跨欧亚大陆,地域辽阔(面积250万平方千米)。青藏高原(纬度25°N—40°N之间,经度73°E—104°E之间)既是盛行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过渡地区,又是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可直达中高对流层的大气环流中的一大障碍物。

由此可见,青藏高压的东移,或与影响中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合并(实际是连成一片),给南方地区带来高温干旱天气(盛夏时节,“副高”范围多在南方,而雨带在北方,故南方长江流域有伏旱天气)。两个都是高压,或有影响,但相遇大多是“强强联合”,一般不会推动副热带高压向东退出大陆。故A项正确,C项错误。

【继续滑动查看】

青藏高压的成因是热力因素(详情见上题),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我们常说的“副高”)的成因是动力因素(赤道附近受热气流上升,到达高空后向南北半球纬度较高区域流动,最终在南北纬30°左右下沉,从而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二者性质不同,难以相互转变(只有合并)。故B项错误。台风形成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主要影响东南亚、中国东南沿海及韩日等国(地区),而青藏高原位置过于偏西(青藏高压即使东移,也不会来到沿海),难以阻挡台风西进(再者说,台风也很少西进内陆)。故D项错误。

课外拓展

低气压或气旋,高气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气压与高气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分布状况的描述,气旋与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气旋和反气旋的名称是从大气流场而来的,而高压和低压名称是从气压场而来的)。简言之,气旋就是低气压(中心),反气旋就是高气压(中心),名异而实同。

图片

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做低气压。以北半球为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低气压的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流动。再加上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低气压的气流向右偏转成逆时针流动的大旋涡(大气的这种流动类似江河中的旋涡,故低气压又名气旋)。在低空,气流从四面八方(逆时针方向)流入气旋中心,使得中心的空气被迫上升,即为 “辐合上升”。当气流升至高空后,它又从四周流出。

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作高气压。高气压的气流由中心向外流出,在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流出。高气压的这种环流系统与气旋正好相反,故称之为反气旋。当低层反气旋中心的气流向外流散后,高层的空气就自上而下来补充,形成下沉气流,即为“下沉辐散”。

诚邀您关注

地理蹊公众号的抖音官方账号

图片

图片

图片及部分搜索资料均来源网络(侵删)

文字 | 利之王

编校 | 徐思柠

审核 | 利之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