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羽和张飞没有师父,他们的武艺是怎么练出来的

 haior 2022-11-18 发布于重庆

有人说,三国名将关羽以前是卖枣的,张飞是杀个猪的,那么真奇怪了,这俩人也没有师父,他们的一身盖世武艺与“万人敌”的带兵本事究竟是哪儿来的?

为何史书与演义都没有提二人的师父?

这是网络上的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下面我来解一解,诸位听一听,看看说得有没有道理。

关羽和张飞没有师父,他们的武艺是怎么练出来的《三国演义》连环画插图,刘关张相遇。

一:

关羽卖枣、与张飞杀猪,那只是演义里的戏说,实际上这俩人都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关羽爱读春秋,张飞擅书画,这都是文化人的标志。

那么,既然是文化人,他们武艺来源就简单了,就是他俩在少年读书识字的时候,他们的教书先生教的,就这么简单!

有人肯定不信,会质疑曰:什么,文弱书生也能教出关张这样的熊虎之将?这岂不是笑话嘛!

答:嘿嘿,如果有人以为汉朝书生是文弱的,那才是真正的笑话。

汉朝是一个极度崇尚军功的朝代,非军功不得封侯,朝廷自皇帝以下,地位最高的并不是丞相而是大将军,从这些细节上看,就可知汉风有多尚武。

所以,汉朝凡是有条件读书识字的,都会在读书的同时接受骑马、射箭、兵刃刺击等武技教学。

而资格收学生的大儒,绝大多数都是文武兼备的。

正史上关羽与张飞,显然都是接受过教育的文化人,而汉朝的文化中是包含武艺的!由此,他俩的武艺就是读书识字的时候同步练成的。

关羽和张飞没有师父,他们的武艺是怎么练出来的

关羽好读书,所以才有了关公夜读春秋的典故。

读书的同时还要同时练习武艺,这不仅仅是汉朝风气,也是中国远古以来一直延续到唐朝的习惯。下面举几个例子。

例子1:

就比如刘备与公孙瓒,少年时皆师从于卢植。刘备擅长击剑,而公孙瓒任辽东属国长史时,曾率数十骑冲击数百鲜卑骑兵,其人手持两刃矛、一马当先,单骑击杀敌数十余骑,勇猛自然是一等一的。

但是陈寿著三国史书,却为何未有专门说明二人的武艺是谁教的?

那是因为文武兼修,本就是汉朝书生的常态化,所以陈寿没必要多此一举,再另作说明。所以,实际上那就是卢植所教的武艺。

例子2:

《三国志·牵招传》,牵招等十余少年跟随大儒乐隐在京都读书,乐隐出仕于车骑将军何苗处,何进诛宦不成反被众宦所杀,京都战乱,车骑将军何苗死于兵乱之中,乐隐亦遇难。

于是,牵招等一群少年杀入乱兵中,触蹈锋刃,抢出老师乐隐的尸身,并收敛殓入棺,护送回乡安葬。瞧瞧,这就是汉朝的书生,一点儿也不文弱,都生猛的很!

例子3:

班超三十六人平鄯善,猛不猛?

但是班超就是个书生,从军之前的职业就是在“东汉档案馆”里面抄书的书吏。从军后,随汉军出塞击匈奴,先任营中假司马,在蒲类海与敌军猝遇。这个不久前还在抄书的书生,在遭遇战中摧锋破阵,勇不可当。

于是,获得奉车都尉窦固的赏识,被任命随同从事郭恂出使鄯善。而这个书生在鄯善率三十六随员夜袭匈奴使团时,亲自与匈奴白刃交锋,格杀三人。

怎么样?汉朝书生的武艺,那决不是吹的!

二:

关羽和张飞没有师父,他们的武艺是怎么练出来的

那么,或许有人又要问了:就算东汉儒生都会武艺,教书同时也会教习武艺。可是关羽张飞例老师却并不是卢植这样赫赫有名的大儒,想必只是个普通儒生。

那么普通儒生又怎能教得出关羽张飞这样的人物?

答:

不要受了武侠小说影响,以为世上还真有什么武功秘诀。

武艺并不神奇,一个发力正确的技击动作,每天练五百击、一千击,二三年练习下来,单一动作重复五十万次以上,力量与肌肉记忆上身,这就成了本事,

所以,哪怕老师是普通的,但只要他教的练习方式是正确的,然后只要肯下功夫,谁都能练出来。

当然,要讲能练得多好,那就要看身体条件与个人天赋了。而关羽与张飞,那自然是身强体壮,天赋极佳的。

关羽和张飞没有师父,他们的武艺是怎么练出来的

待到关羽、张飞追随刘备起兵为将时,二人身高体壮,再加上铠甲坚厚,凭借快马长枪,那自然是在战阵之上武勇无双,罕有敌手了。

这儿又得说明一下:

关张的勇猛是无疑的,但是古代武艺的标志是骑射。而《三国志》倒只重点说了董卓与吕布的骑射,而并没有说关张也擅长骑射,这也令人费解的。

由此,也可以理解为关张的万人敌之称,更多是他俩领兵打仗的本事,而不是在武艺上的特长。

三:

武艺是怎么练出来的?

明末清初的武林奇人吴殳所著《手臂录》,书中讲了一个如何习练武艺的故事,读一读非常有启发性。

明末,以枪术称雄者,莫过于苏南常熟人石敬岩。此人在中国古代武术史上,名头大得很。

石敬岩技艺练成后,出枪如闪电,人称之为“石电”。

其人好比武,又因左近已罕逢敌手,便与少林僧洪记二人,远赴河北,要去找刘德长较量枪技。

刘德长是什么人?

其人当时号称枪棒术天下第一,在真定巡抚中丞韩晶宇幕府中,出任枪术教头。

石敬岩与洪纪到访,说明来意,三人便开始较技。

敬岩、洪纪二人凡持枪与德长之枪一交,枪杆即被德长打落于地。复试数次,每次皆是如此。

二人于是叹服。便一起拜倒在地,决定师从刘德长。

刘德长对二人说:“二子非枪术不精,实乃基础不固。”便令二人回乡后,勿再练习之前那些繁杂花哨的技法,只是每日擎枪戳击一千次,并叮嘱道:必须戳满二年。

满二年后,敬岩与洪纪再次往见德长。

刘德长又与二人执枪试较。,可这一回,因二人两年来每日执枪千次戳击,早已戳得人枪合一、持枪稳固,德长再难于打落二人手中之枪了。

德长乃大笑曰:二子技成矣!

原来,每日一千击,才是真正的练功秘法,这就叫大道至简。

之后,凡有人与石敬岩比枪,只要西枪一交,对方枪杆必定会被敬岩打落于地。

而石敬岩日后授徒教习枪术,也必定令人先练戳击,每日至少戳五百下。戳满一百日,再练革法。戳、革之法练满二三年后,才传授进退刺击法

枪术中的“革”是什么?就是执枪划圆圈,这是重要基本功。

这样一来,师从石敬岩练枪者,十之八九,皆半途而別,不再继续练习下去了。这是为什么?

因为多有人以为,石敬岩光是督促弟子执枪一下一下的戳,就是不肯教真本事所以没有人肯跟着石敬岩习练了。然而他们不知道,每日千击,这才是真本事!

如此看。世上哪有什么秘传真功夫?

而所谓”真功夫已经失传”之说,全是以讹传讹的胡言乱语。

功夫者、工夫也!只要方法对,工夫下得深,自然就有功夫。正所谓:”年深日久,其妙自深!”

手臂录里面这故事,说的就是这道理!

而关羽与张飞的武艺,自然也是这样练出来的,读书时老师教一正确方法,然后每日千击,三五年后技艺上身。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实际就是这样简单。

关羽和张飞没有师父,他们的武艺是怎么练出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