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发现力”,就能找到取之不尽的素材——“乘法”的训练 “我的写作素材用完了,怎么办呢……”经常有些定期供稿(写作)的人来向我咨询。从结论来说,写作素材并不是“用完了”,而只是自己“以为用完了”而已。 确实,如果所有素材都要从自身内部寻找,那么迟早都会走进死胡同。无论一个人的吸收量有多大,他的知识和信息总是有限的。而那些拥有无穷无尽的素材的人,则善于从“自身以外”(即外部)寻找灵感。放眼看看自己周围,写作素材随处可见。如果能意识到这一点,不仅能源源不断地找到素材,还能源源不断地写出文章来。 而那些拥有无穷无尽的素材的人,则善于从“自身以外”(即外部)寻找灵感。放眼看看自己周围,写作素材随处可见。如果能意识到这一点,不仅能源源不断地找到素材,还能源源不断地写出文章来。从外部找到素材之后,应该怎么办呢?——应该和自己擅长的内部素材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运用“外部素材×自己擅长的素材”这一乘法公式来写文章。我擅长的专业领域是“文章写作法”,所以会运用以下的乘法公式: 考虑到有的读者大概看不明白,那我就稍微解释一下:·圣诞节×文章→小孩子向圣诞老人索要圣诞礼物的许愿信×委托客户的邮件的写法。·奥运会×文章→奥运会选手提高专注力的方法×写文章时提高专注力的方法。·Yahoo资讯×文章→Yahoo资讯的标题×邮件标题的写法。·啤酒×文章→第一杯啤酒刚入口的美味(芬芳)×文章开头的趣味(巧妙)。 以下是我以前发在Facebook上的一篇文章:几天前,我女儿参加了“日本初中舞蹈锦标赛”全国总决赛。赛后,一位担任评委的专业舞蹈家在点评中说了这么一句话:“得分高的参赛队伍,一定考虑过(注重)自己的舞蹈阵形在观众眼里是什么样的,而且也做了充分的研究。”(大意如此)这位评委并没有大谈舞蹈技术和表演,而是从观众的“视角”向参赛选手们提出了建议。他说得很有道理。 那位评委大概是想说:“请树立客观视角的意识,多考虑自己的舞蹈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的。”客观视角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存在于舞蹈之中。 比如说,写文章也是如此。很多人写文章时只顾随心所欲地写,只有极少数人会客观地考虑:这篇文章在读者眼里是什么样的?会被读者如何解读呢? 其实,只要有读者存在,这种“客观性”就非常重要。自己想传达的信息,如果随心所欲地写,就未必能打动读者。 这一点和舞蹈一样:无论每位选手的技术和表演有多么出色,都不一定能打动观众。关键是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自己这篇文章是什么样的?会被如何解读?“文章”好比舞台上的舞蹈选手,而“读者”就是观众席上的观众。你写的文章,在观众席上的观众眼里是什么样的?只有理解了观众的心理,才能写出吸引人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里,我运用了乘法公式:“前半:外部素材(舞蹈大赛评委的点评)×后半:自己擅长的素材(文章写作法)。”如果只用自身内部素材,只能写出“文章的客观性很重要”这种规规矩矩的文章来。而当我听到那句点评时,瞬间就产生了灵感:“用这个素材引入话题!”这样写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 我经常提倡:写文章要“热情地下笔,冷静地下刀”。这“冷静地下刀”,其实正是打磨小石子,使它发光发亮的一道工序。“下笔”是为了自己。“下刀”(打磨)是为了读者。 所谓“灵感”,是指把A和B两个不相关的信息结合起来的能力。牛顿看见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而发现了“万有引力法则”,其实正是把两个不相关的信息结合起来——换言之,就是拜“灵感”所赐。 找到两者之间的本质共同点,是“乘法”取得成功的秘诀。 当然,也可以用玩游戏的心态进行训练——偶然看见什么事物就找出其共同点:“出租车×晚霞”“星空×牙科医生”“胡萝卜×发型”……多人一起玩会更热闹。经常训练,能提高“发现力(灵感)”,更敏锐地找到事物之间的共同点。为了写出独具魅力的观点,请一定要好好地磨炼这项技术。 |
|
来自: 昵称65158185 > 《如何进行写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