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期的内容展示了我们自己不肯坐上时代快车。这期向大家展示我们是如何试图徒手爬上飞驰的列车的。 进入快车道的资本主义 攒够钱并且已经干掉教会压制的资产阶级,开始加入政治权力的角逐,也就是与封建王权的斗争正式开始。这段历史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到1815年法国第一帝国覆灭结束,涉及英法美三个国家,历时一个多世纪,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典范。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更可贵的是,在革命实践的同时,西方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也奔涌而来。在实践与理论的共同成长中,也进一步解放了人的思想,民主、自由、法制等近代思想的基石在此时形成,这也为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拓展了理论空间。 思想解放、政治鼓励、经济雄厚这三大要素已凑齐,改变人类命运的第三次技术变革(第一次是使用火和石器,第二次是铁犁牛耕)——工业革命,到来了。 从1675年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开始,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爆发了。它从英国开始,逐渐传遍欧洲,乃至全世界。 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变化是巨大的,它改变了经济增长速度的计量单位,经济增长周期从百年缩短为十年,甚至更短。 在这样大的经济力刺激下,没实力赶上第一波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纷纷追上第二波资本主义制度进化,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亚非拉美等国家也纷纷效仿,推翻外来侵略或本国独裁统治,如南美独立、印度民族大起义等。 政治上的进步又反过来刺激经济的发展。在19世纪中后期,世界大范围建立或完善了资产阶级统治,有了适宜的政治土壤,以电力和内燃机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就来了。 这时候的我们在干什么? 笨笨的学渣 第一波资产阶级革命时,我们沉浸在“康乾盛世”的荣耀里,享受着小农经济最后的余晖; 启蒙运动中的民主、自由思想向全世界散落时,我们在实行文字狱,思想专制达到顶峰; 工业革命在英法进行得红红火火时,我们对外坚持闭关锁国,对内琢磨着如何完善农业税收制度,如何打击巨贾; …… 在第二波资本主义制度和经济巨变时,连我们旁边的日本和印度都知道风向变了赶紧学习,我们却束缚在被英法打了两巴掌后(两次鸦片战争)懵逼震惊的情绪中。 失败后的清政府立刻反思—— 第一步:落后就要挨打(嗯,思路没错); 第二步:我们的东西都是好的,就是没有枪炮罢了(好家伙,拧歪了)。买枪炮去!造枪炮去! 就这样,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开始了。 大哥你再反思一下呗,为什么撮尔小国枪炮比你厉害!在桃树上绑个椰子没用啊。 果然,1894年的时候,在我们以为自己的洋务运动搞得很成功的时候,没等英法出手,他们的新小弟——日本,就让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受到了挫败,洋务运动也因此宣告破产。 可惜了1860到1900年这么好的时光。跟上世界潮流的正确方式是割掉耽误中国发展的毒瘤——封建制度,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把过去落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现在进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块补回来。 可是,清政府的操作却笨拙得让人心疼。清政府不去学政治制度这一根本,只移植表层,也就是只学第一次工业革命不学第二次工业革命。 尤其是后一点最可笑,简直是刻舟求剑。 因在战争中受到第一次工业革命(洋枪洋炮)的伤害,所以盯着这个学,完全不顾及时代浪潮已变,第二次工业革命才是大哥。这就相当于数学课偷看语文书,很容易两者皆失。 历史的走向正是如此。在十九世纪的文明竞赛中,有遥遥领先露出傲慢苗头的英法,有紧跟而上虎视眈眈的美德日,有后天努力先天却不足的印度、埃及、墨西哥等,最后就是一脸茫然不知该怎么追的中国。 历史不会等着我们成长,尤其是肉越来越少、狼越来越多的19世纪下半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