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8年安徽老农发现铜镜,专家:这是宝贝,记录了汉代一件大事

 四季视野 2022-11-18 发布于北京

1978年,安徽阜阳市的一位农民在自家地里挖土时,意外捡到了一块铜镜,他见其为铜制,并不值多少钱,便丢给儿子当玩具了。岂料一位老者看到后竟激动不已:“这可是宝贝,记录了汉代的一件大事啊!”

3月的一天,这位村民去自家地里取土,结果竟在土里挖出一面铜镜,铜镜上有精美的纹饰,还有一些铭文,只是他大字不识一个,也看不懂上面的文字,只是觉得这东西埋在地下,却腐蚀得并不严重,很是惊奇。



他想着这铜镜应该也能值几个钱,于是便将铜镜带回了家。儿子看到这面铜镜后觉得好玩,便向父亲要去当玩具了。就这样过了几个月,村民家的孩子正在村口拿着这面铜镜玩耍,正好被一老者看到,老者见铜镜后竟有精美花纹,觉得此铜镜不一般,便向孩子讨要过来,仔细察看。

老者见铜镜完整无缺,只是有少许锈迹,铜镜座是凸起的圆形,周边还有九颗乳钉,雕刻着飞鸟猛兽,看着很是精巧。不过传世的铜镜大多也都是这样的纹饰,所以老者也并没有觉得此铜镜有什么珍贵之处。可他在认真解读了铭文之后,才发现此物并不简单,连忙叫小男孩带他去找他的父母。

小男孩见老者拿着自己的铜镜表现得这样激动,有些不解,疑惑地看着他。他将铜镜还给小男孩,小男孩这才放心地领着他来到那个村民的家里。老者来了以后便询问起这面铜镜的事,村民也不隐瞒,便将自己挖到铜镜的事情告诉了他。

老者听完村民的讲述后,激动地握住了他的手,向他表明自己是文物专家,之后又对他说:“此铜镜是汉朝时期所造,原本这传世的铜镜很多,也没有什么稀奇的,但这个铜镜却记录了汉朝的一件大事,所以这铜镜的历史研究价值很高,如此珍贵的铜镜,自然是应该上交国家。”

见老者要拿走他的铜镜,村民有些怀疑老者的身份,他赶紧将铜镜拿进了屋,并且对老者也不予理会。老者见状,只能找了村里管事的帮着协调处理,最终老者拿到了铜镜,但他也给予了村民300元的现金奖励,以及一个证书。

经测量,此铜镜直径为15cm,厚度为0.5cm。那这面铜镜到底记录了汉朝的哪件大事呢?


原来这铜镜上有这样的一圈铭文,上书:刘氏去,王氏持,天下安宁,乐可喜,井田平,贫广其志。此铭文的意思通俗易懂,就是说王氏抢了刘氏的王朝,但天下臣民俱安乐,并且王氏掌权推行的“井田制”,让百姓得到了实惠。

王莽一出生就是金贵的,他的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因此,他的仕途也是顺风顺水的。30岁时就被封为新都侯,38岁时被举荐为大司马;51岁时,王莽将只有2岁的刘婴扶持为皇太子,王莽自己则代理朝纲。王莽用8年的时间培养了自己的势力和声望,最终代汉,建立新朝。



当69岁垂垂老矣的王莽,站在长安城楼上,看着自己仅维持了16年的新朝,被“天选之子”刘秀推翻时,他可曾后悔?但当时的他,不会知道,后世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或许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三》,道尽了后人对他的评语:“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虽然王莽在此意义上不是好人,但他在掌握政权后的一系列改革,确实是让穷苦百姓称颂。他推行的新政众多,比如土地为国家,但可以分给百姓去耕种,百姓贫苦也可向国家贷款,而酒盐铁以及一些矿产资源也为国有,对于国家物价实施管控,禁止买卖奴隶。

王莽在那个封建年代,能想出这样的改革策略,真是让人不可思议。甚至有现代人戏称王莽为“穿越者”。只是有许多历史研究专家认为王莽推行“井田制”改革并无历史实物佐证,所以这起历史事件也引起了较大争议。有人说,王莽生错了时代,他看出了西汉的症,却没有下对药。后人对他褒贬不一,称他是“穿越者”,也有人称他为“空想主义家”。

而这面铜镜上的铭文正好解释了这个历史事件的真实性,这说明王莽确实实行了“井田制”改革,并因为此政策,深受百姓的爱戴,所以才会在铜镜下刻下这样的铭文,来颂扬王莽的功绩。

王莽这个政策对农民确实是好的,但对于地主乡绅来说,就不那么友好了,因此他的政策推行遭遇了很大的阻力,社会矛盾愈演愈烈,最终王莽只得下令废除了“井田制”。专家根据铜镜上的铭文,推测铜镜应该是在公元9年到公元12年铸造的。现在这面铜镜就收藏在阜阳市博物馆,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一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