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类转换有望提高单抗制剂的稳定性——IgG1 的启示:如何改善单抗制剂稳定性?IgG1 有「话」说

 昵称37701268 2022-11-18 发布于广西

在生物制剂的鼎盛时期,作为免疫球蛋白的「明星」,IgG 早已远近闻名,但很多业界学者并不知晓它与单抗制剂稳定性的深层关系。本篇内容将为大家介绍 IgG 与单抗制剂稳定性的关系,以及它带来的启示。

图片

稳定性

单抗类生物制剂生产和贮藏的挑战

单抗的生产和贮藏的挑战,主要来自制剂的理化稳定性。物理学不稳定性的严重后果是蛋白质聚集,这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如免疫原性。

临床应用中,为方便患者自行用药,许多单抗被开发为皮下或肌肉注射剂型,浓度很高(>100 mg/ml),蛋白质聚集的风险也相应升高 1

有研究表明 2,3IgG 亚类与单抗制剂的稳定性有关,可能潜在影响制剂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特征。那么,IgG 能否成为改善单抗制剂稳定性的希望?

IgG 的结构:经典「Y」字形 4

免疫球蛋白为四聚体分子,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组成。自然折叠后即形成了众所周知的「Y」字形结构(见图 15)。

按照重链恒定区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不同,免疫球蛋白分为 5 类:IgG、IgA、IgM、IgD 和 IgE。其中,IgG 在循环中的含量最高,大多数单抗类生物制剂的成分为免疫球蛋白 G(Immunoglobulin G, IgG)。
图片

图 1. IgG 分子的「Y」字形结构模式图:IgG 分子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借助二硫键连接而成,VH 和 V分别代表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位于分子的氨基端;C和 C分别代表重链和轻链的恒定区,位于分子的羧基端;在 CH1 与 CH2 之间为富含脯氨酸的铰链区

IgG 由两个片段构成 4,6

抗原结合片段(Fragment of antigen binding, Fab):恒定域(CH1 和 CL)+可变域(VH 和 VL),可变区决定了抗原特异性;

⚫ 结晶段(Fragment crystalliazble, Fc):由重链的 CH2+CH3 形成,Fc 段具有效应器功能,能够活化补体系统和结合 Fc 受体。

根据重链恒定区的差异,IgG 分为 4 个亚类:IgG1、IgG2、IgG3 和 IgG4。

近二十年来,以单克隆抗体(单抗)为主的生物制剂不断涌现,并广泛地用于治疗包括银屑病、肿瘤、炎症和骨病等不同类型疾病。其中,IgG1 抗体亚类在临床上应用最广泛。

亚类转换,可能改善单抗制剂稳定性

来自 IgG1 的启示

蛋白质的理化特性和聚集行为不仅与溶液条件如 pH 值和离子强度有关,还受蛋白质一级结构以及折叠后形成的高级结构的影响。

为此,Neergaard  2 研究了在高浓度条件下(150 mg/ml),单抗 B72.3 的 IgG1 和 IgG4 亚类的理化稳定性,包括测量蛋白质聚集物形成、结构完整性、热稳定性、胶体相互作用、破碎和脱羧胺作用。发现两种亚类在低 pH 值下均更易聚集,且 IgG1 的构象稳定性高于 IgG4。

另一项由 Tian  1  采用传统生物物理技术,评价和比较了可变区相同的人源化 IgG1、IgG2 和 IgG4 分子的结构、构象和胶体稳定性,再采用 SAXS 数据对 3 种 IgG 亚型的结构差异进行敏感检测。结果发现,3 种 IgG 亚型在低浓度和中等浓度下的分子间排斥力存在差异,IgG2 和 IgG4 在低 pH 值下迅速形成二聚体,而 IgG1 的稳定性较高。

以上研究提示我们,单抗的稳定性不仅与溶液条件有关,还与重链恒定区的 IgG 框架有关,且不同亚型中,IgG1 的构象稳定性相对较高。

小结

生物治疗的涌现为临床诊疗带来质的飞跃,但生物制剂稳定性不佳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已有研究表明 3,4IgG 与单抗制剂的稳定性有关,且 IgG 不同亚型的稳定性有所不同。这提示我们,亚类转换可能改变聚集倾向、聚集途径和理化稳定性,在调整 pH 值或添加辅料无法充分改进稳定性时,亚类转换也许可作为改进生物制剂总体稳定性的替代方法。

参考文献:

  1. Steven J. Shire, Zahra Shahrokh, Jun Liu. Challe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protein concentration formulations[J]. J Pharm Sci. 93(6): 1390-1402.

  2. Neergaard MS, Nielsen AD, Parshad H, et al. Stability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at high-concentration: head-to-head comparison of the IgG1 and IgG4 subclass. J Pharm Sci, 2014, 103(1): 115-127.

  3. Tian X, Langkilde AE, Thorolfsson M, et al. Small-angle x-ray scattering screening complements conventional biophysical analysis: comparative structural and biophysical analysis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IgG1, IgG2, and IgG4. J Pharm Sci, 2014, 103(6):1701-1710.

  4. 陈慰风, 金伯泉. 医学免疫学(第 4 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4-35.

  5. https:///wp-content/uploads/2017/12/15-11-Chamow-F1new.jpg(图 1 的来源)

  6. 陈方荣. 细胞表面 Fc 受体的免疫学功能 [J]. 赣南医学院学报 (02):83-86.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