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伟元自述 · 二十一

 吴营洲文存 2022-11-19 发布于河北

程伟元自述·二十一

吴营洲 

心力大灰


我来盛京这些年,生活虽然安定了,日子却也过得波澜不兴。
日复一日地,我一边为晋昌将军起草奏章等,还一边在沈阳书院兼职,教授诗词、书法、绘画等。
在我的及门弟子中,有个叫金朝觐的,为我写过一首诗,其中有这样几句:
挥麈细论文,临池学作字。
抑或试涂鸦,笔墨聊游戏。
其中的“试涂鸦”,是指我的绘画;其中的“聊游戏”,是指我和他们——一些文友及学生——的诗词唱和。
其实这些,既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维持自己生计的另一途径。
这些年来,因为年龄的原因——我已是花甲之人了,因为环境的原因——这里毕竟远离了京城,我已是心力大灰了。
我有点儿像《红楼梦》后半部中的贾政了。
到了盛京后,我对《红楼梦》的喜爱之情始终如一,身边总是摆着这套书,时时翻阅。书中贾宝玉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我影响很大。
如果谁读过这部书后,若是对自己没有影响,没有启迪,对尘世或人生没有新的认识,那他就白读了,也辜负了我摆印这套书的拳拳苦心。
或是如此,身边的好多人,都称我为“东山冷士”。
实话实说,我对这个称谓,并不是十分喜欢,但也不特别反感。
这也算是我对《红楼梦》中“好”与“了”的一种参悟吧。
在此期间,我还用“指画”画了些《罗汉图》,其中有一幅绘的是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至五代后梁时期明州奉化人,号长汀子,是五代时后梁高僧。世传为弥勒菩萨或弥勒佛之应化身,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布袋和尚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开,而且,幽默风趣、聪明智慧、与人为善、乐观包容,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
这幅画布袋和尚立于古树下,袒腹露胸,举手伸欠,其布袋与荷杖置于身后。
有人称:通幅以指作画,点划草草,而人物情态毕具。
并称:该图为手指所画,用写意、皴法的方式展现,更显精妙。
我在面图左上角用楷书题了句诗:
一朝放下肩头担,天地空兮身亦空。
并用小字诗注为:
凡人生必有应负之担,其担之轻重在人之夙修。如能将担放得他下,自然领略天空地空之妙境,其身方是真空。予孽重故担亦重,恐将来放他不下,则亦不知天空地空之妙,身虽空而非空矣。
由此或可感知到我对“空”的某种感悟。
但是,晋昌总是一再地赋诗鼓励我!
诸如有诗称:“况君本是诗书客,云外应闻桂子芬。”
意思是说我本来是个“诗书客”,就应该闻到桂子的芬芳。
“桂子飘香”是一熟典,和“蟾宫折桂”大意相同,是比喻科举及第的吉利话。
又有诗规劝我:“脱却东山隐士衫,泥金他日定开缄。”
意思是说我:“脱掉那件东山隐士的长衫吧,你去应考,一定会高中进士的。”
在唐代,新进士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
潜心指画

这段时间,稍有闲暇,我便画画。
主要画指画。
我的指画,其实是跟高其佩先生学的。尽管我出生前高其佩先生就已经作古了,无缘受他亲炙,但我仍尊他为师。
高其佩(16721734),字韦之,号且园,又号南村,辽宁铁岭人。官刑部侍郎。他年轻时,学习传统绘画,其山水、人物受吴伟的影响。中年以后,开始用指头作画。所画花木、鸟兽、鱼、龙和人物,无不简括生动,意趣盎然。在我看来,他的《水中八事图》《指头杂画》《芙蓉野凫图》《柳塘鸳鸯图》等,当是传世之作。
所谓“指画”,又名指头画,其实为写意画的表现手法之一。作画时,用指甲、手掌、手指等部位,蘸上水墨或色彩代笔作勾、点、皴、染,也可与毛笔混用,艺术风格偏于粗犷、古拙、奇崛。
高其佩先生是指画的开山鼻祖。
据我所知,高其佩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关系非同一般,私交甚好。
他俩的关系,具体可概括为“四个共同”:
第一,共同的祖籍。高其佩远祖居住在山东莱州府高密县草桥村。明万历年间,其祖上一位叫高友的人因被诬发配到辽东的铁岭卫,遂落籍铁岭。高其佩父辈以上五辈在铁岭居住。曹寅的祖籍亦是铁岭。
第二,共同的出身。他们的先辈都曾“从龙入关”,并都立有战功。天聪二年,高其佩祖父高尚义以军功被授二等轻车都尉世职。以后曾任镶黄旗汉军都统第五参领所属第八佐领,此佐领崇德七年设,初隶正白旗,雍正元年拨隶镶黄旗。曹雪芹高祖曹振彦“从龙入关”后,任佐领,平姜瓖之叛,参加大同屠城,自然算“立有战功”的,后官至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盐法道。曹寅的父辈曹玺和曹寅本人,也曾先后担任正白旗包衣第四参领所属第三旗鼓佐领,与高其佩家族惊人的相似。
第三,共同的爱好。曹寅能诗词,亦喜作剧曲。高其佩在为官同时,潜心诗书画。乾隆皇帝曾对他的指头画作题诗赞誉。高氏指画对“扬州八怪”亦产生影响,高其佩的书法和诗同样取得辉煌的成就,留有《沮园诗抄》—部。曹寅、高其佩与冒辟疆等一起,都是清代康乾时期的书画大家,其友善相交、诗酒喁酬、墨宝遗存,多载于史册。
第四,共同的经历。从年龄上看,曹寅比高其佩大两岁,可谓年龄相当。从经历上看,曹寅十三岁即为康熙嶷帝御前侍卫,康熙二十九年,以郎中差苏州织造,续二年,改江宁织造,连仟二十年之久。高其佩先后任宿州知州、姚州牧、盐运使、四川分巡川南宁道、四川按察使、刑部右侍郎、兼任正红旗汉军都统等职。有意思的是,高其佩的父亲高天爵在康熙十三年,擢升两淮盐运使,未到职便殉谁。而后,高其佩子承父业,出任盐运使。而当时,曹寅正兼任巡视两淮盐漕监察御史,这期间,两人有多次接触。在曹寅自己编定的诗集《楝亭诗别集》卷四开篇,有四首诗是题高其佩“指头生活”的,这些诗句表达了曹寅对高其佩的敬重和钦佩。
好了,闲言打住。
晋昌很是欣赏我的指画,并让我教他。我自然是毫无保留地把指画的技法一一地教给他了。当然,这也是个教学相长、互相切磋的过程。
那天,我画了幅《菊》,晋昌一见,甚是喜欢,便问我:“给你题首诗行不行啊?”我一听立马说道:“那太行了!求之不得呢!”
于是他便挥毫写道——《题指菊赠小泉》,诗云:
以指染黄花,为爱寒香素。
点点墨汁浓,似解含烟雾。
秀色飐严霜,傲骨凌凉露。
惟于风月亲,不愿藩篱固。
我来自辽东,秋光已三度。
写此伴高贤,领略陶家趣。
我知道,此诗中的“寒香”“秀色”“傲骨”“高贤”“陶家趣”等语,皆是以菊喻人。
这时晋昌笑着对我说:“我的这句'惟于风月亲,不愿藩篱固’,是写你的'高贤’风采与志趣性情的人格魅力!”
我忙道:“谬赞谬赞!不敢不敢!惭愧惭愧!”
于是他又哈哈大笑起来!

相关链接:

程伟元自述:目录、弁言、后记

程伟元自述(目录及代序)

程伟元自述 · 一离苏来京  伊川后人  闲逛庙市  购得抄本

程伟元自述 · 二痴迷阅读  再获残抄  初识高鹗  高鹗自叹  高鹗情事  情事续一

程伟元自述 · 三抄本作者  舒家兄弟  高鹗谈文  鼓担奇遇  凑成全璧  实属幸运

程伟元自述 · 四往访高鹗  作业分工  且说整理  萃文书屋  摆印方式  整理印行

程伟元自述 · 五(争论骤起  众说纷纭)

程伟元自述 · 六再说整理  欲行重印  友情为重  再度修订

程伟元自述 · 七又生抵牾  抄本问题  修订再版  喜不自禁

程伟元自述 · 八我很自豪  再感自豪  删改失当  脂评漏删  宝钗递烟

程伟元自述 · 九忠于抄本  高鹗赋诗  我看全书  我看续书

程伟元自述 · 十续书者谁  时遭诟病  广为传播  负面传闻

程伟元自述 · 十一乾隆说红  妄人妄语

程伟元自述 · 十二无中生有  血口喷人

程伟元自述 · 十三(没有三印  高鹗高中)

程伟元自述·十四(兰墅俱补  以讹传讹)

程伟元自述·十五(且说俱补  再说俱补  三说俱补)

程伟元自述·十六(徒招物议  双松并茂)

程伟元自述·十七(泼墨遣情  挥毫赋诗)

程伟元自述·十八(结识晋昌  远赴盛京  诗酒唱和  出边围猎)

程伟元自述 · 十九(撰子弟书  李楘来辽)

程伟元自述 · 二十(诗人可庭  叶君畊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