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聊了一期海昏侯刘沫沫的传奇经历,我们看到了他的随葬品是何等的壕,今晚来说一说汉宣帝刘洵。说起刘洵,其原名叫刘病已,自小在民间长大,养育他的希望没病没灾,故而取了这个名字,这个取名与西汉此前名将霍去病以及后来的辛弃疾是如出一辙的。 这刘病已的父亲就是那位在巫蛊之祸中被构陷自杀的太子刘据,他自己险些在幼小之时就被杀。得亏吉人自有天相,眼看危在旦夕的他,就遇到了他一生的贵人,邴吉。这位邴吉当时正奉汉武帝的诏命处理“巫蛊之祸”后续事宜,因不忍心看还在襁褓之中的刘病已丧命,于是做了一个决定,暗中从监狱抽调出两个比较恭谨良善的女囚,前来喂养刘病已,还出钱供给他的一应用度。就是在这些人的护理下,刘病已慢慢长大了,但是就算长大了他还是一个囚犯,整日在狱中无精打采,病恹恹的。古人相信,取个贱名,小孩才好养活,于是,邴吉就给他取名叫作“病已”,即病停止的意思。然而这刘病已整日游走于铁窗牢房之间,不知春秋为何物,更不知天下之博大。也不知是谁跟汉武帝说了一嘴,说狱中有天子气,惹得汉武帝勃然大怒,于是下令要把狱中的所有人都杀掉。这个说法,很像野史传的,不过呢这其中透露了这么一个事实,汉武帝知道了狱中有非常血统的人。 这时候邴吉深知纸包不住火,于是跟汉武帝坦白了,告诉了武帝刘病已的真实身份。而当时汉武帝心中对因巫蛊之祸而死的太子怀有很深的愧疚,就这样,汉武帝赦免了刘病已。但对于被伤了自尊的皇帝,刘彻只允许刘病已认祖归宗,,仍把刘病已置于掖庭抚养,并未给予其他皇长孙该有的身份和地位。 当时的掖庭令正好是张贺,为什么说正好呢?因为张贺是汉武帝时廷尉张汤的儿子,而张贺又是太子刘据的至交好友。你说说事情发展到这巧也不巧?当张贺得知刘据还有骨血在人间的时候,作为朋友的他很是高兴,于是倾尽心力培养刘病已。张贺不仅大力资助刘病已游历名山大川、广结天下贤士,还为刘病已延请名儒,希望可以将他培养成像他爷爷那样的人才。实际上,后来刘病已的成长经历超过了所有的预期,对底层百姓疾苦的洞察与苦难的经历,这些对他日后登基为帝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为后来能够开启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 不久,刘病已的爷爷,即汉武帝刘彻去世,年幼的刘弗陵登基为帝,是为汉昭帝。史传,汉昭帝异常聪慧,很懂得与辅政大臣的磨合之道,霍光对这位小皇帝也很欣赏,可不幸的是,仅在位八年,汉昭帝就驾崩了。 匆促之间,霍光等臣子便拥立了当时身为昌邑王的刘贺为帝,但因为刘贺急于摆脱霍光的控制,终于被霍光以1127条罪状废黜了。一时之间,国家没有了君主,霍光等人也比较着急。这个时候邴吉站了出来,他向霍光推荐了刘病已。 说起来,刘病已与他们霍家还有着不少的渊源。霍光是大汉名将霍去病的弟弟,从小就被霍去病带到长安培养。而霍去病和霍光又是太子的表兄弟,算起来是刘病已的表叔公。霍光最后同意邴吉的提议,这其中还有一番打算:一来,刘病已算是刘据留在世上的唯一血脉;二来,刘病已长于民间,必然没有多少朝廷根基,容易掌控。于是乎,霍光很高兴地与群臣拥立了刘病已为新的大汉皇帝,是为汉宣帝。 此时的霍光,真真乃权臣,权倾朝野。初登帝位的刘病已不得已吸收了废帝刘贺的惨痛教训,韬光养晦,如履薄冰。霍光曾想把他的女儿嫁给刘病已为后,面对这个难题,刘病已便当着霍光及群臣的面子讲了一番“故剑情深”的故事。这个故事讲完之后,霍光并没有进一步逼迫刘病已。但这事没完,后来霍光的女儿还是进宫为妃了,再后来刘病已原配妻子许平君生产时还是被霍家暗中派人下毒害死。对于皇帝的刘病已自然非常痛苦又愤怒,但苦于没有实力与之对抗,只好选择继续隐忍。 一直等到霍光寿终正寝,这时候的他已经逐渐蓄积了自己的实力,偏偏霍光的儿子们又想着谋朝篡位,就这样被刘病已名正言顺地铲除了。直到这个时候,刘病已才迎来属于他的时代。在刘病已登基为帝时,曾考虑到自己的名字不方便百姓避讳,于是改为了刘洵。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从民间走出来的他很能理解底层百姓的想法。 汉宣帝刘洵在位期间,整饬吏治,休养生息,国力逐渐再次强盛起来,昔日的河西走廊再次被打通,成就了西汉中后期的“治世”。 每每和别人谈起,我都会说,西汉历史上,我最欣赏的皇帝,除了开国皇帝,一个是汉文帝刘恒,另一个就是汉宣帝刘洵,甚至我觉得刘洵的功绩不亚于武帝,他在位期间国力与地位都比较高。让我意难平的是,他的“故剑”终究没有陪他开创盛世。 现在关于汉宣帝的影视剧,也少得可怜,乌龙闯情关这算是最早的,但剧情和剧中人物塑造太次,后来于正拍了云中歌只把汉宣帝当了背景板,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千古之下,这位皇帝也许并不在意这些,他为自己选的杜陵也是远离了原本西汉帝陵的区域,他的心思我们今天只能猜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