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甲之年的他,仍以战斗姿态和科学热情勇攀高峰!

 潇潇_9376 2022-11-19 发布于内蒙古

身处逆境时

坚持还是放弃

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选择

就算是科学巨匠也不例外

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

曾有过研究专业被取消的经历

他不仅没有气馁

还另辟蹊径

晚年攀上人生又一高峰

被尊称为“中国人工智能先驱”

图片

如何在逆境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让我们来看

数学家吴文俊给出的答案

寻找方向

1958年

吴文俊得知

从事的拓扑学研究被意外叫停了

在晚年的一份手稿中

他提到了这件事:

“1958年回国后陷入低潮

如何摆脱被动局面

寻求新的方向”

图片

这一年

为解决人才问题

中国科学院创办中国科技大学

吴文俊参与了教学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

他开始研究代数几何

并很快有了成果

1965年

他的论文手稿在《数学进展》上发表

引起很大反响

图片

高小山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研究院研究员

吴文俊学生

这套方法可以说是披荆斩棘,非常困难。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做,后来证明非常重要。

学习反思

上世纪

中国科学院曾根据

科研工作要“面向工厂

面向农村 面向学校”的要求

派遣科研人员到基层

图片

吴文俊曾当过中学老师

领导建议他去教书

他主动要求去工厂参加劳动

在劳动时

吴文俊第一次见到了计算机

他看到技术人员在计算机上

输几个数 按几个键

一个微分方程的解和曲线就出现了

他感受到了计算机的巨大威力

吴文俊 

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觉得计算机了不起,数学家必须懂得计算机,使计算机在工作里能起到一定作用。

倾注热情

吴文俊感到中国数学水平

与国际有着巨大差距

在中科院数学所一位领导的建议下

他开始研究中国古代数学

很快

吴文俊发表了第一篇数学史论文

《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

图片

这篇论文的作者是一位

笔名为“顾今用”的人

当时

有人在中科院数学所走廊里

碰到吴文俊

就问他:

顾今用是您吧

吴文俊神秘地笑了笑

握着拳头神情严肃地说了一句:

准备战斗

逼近花甲之年

吴文俊以战斗姿态和科学热情

古为今用

亲自深入数学史研究

而中国数学也给了他重要启发

1976年冬

57岁的吴文俊开始了

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研究

图片

1977年

吴文俊第一篇关于机器证明的论文发表

这是机械证明几何定理方法

简要描述的手稿

图片

这种方法

后来以他的姓氏命名为“吴氏方法”

利用“吴氏方法”

可以在短短十几分钟里

证明几百条几何定理

刻苦钻研

1979年

吴文俊在访美做机器证明报告时

亲自操作计算机

 那时已60岁的他

开始学习编写计算机程序

图片

图片

高小山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研究院研究员

吴文俊学生

花甲之年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是非常难的,我们知道做编程的都是年轻人嘛。当时的编程工具也非常原始,这些工作也非常艰辛。

1979年10月

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成立

吴文俊是主要创始人之一

这里的计算机条件有所改善

但仍属于稀缺资源

上机要分配时间

还要登记

图片

每天早上不到8点

吴文俊就在机房外等候开门

进入机房后

便工作十多个小时

下班回家吃过晚饭

又开始整理计算机结果

然后再次回到机房

经过没日没夜的练习

吴文俊终于学会了运用计算机

图片

每当独处时

吴文俊喜欢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他尤其喜欢这几句歌词:

“向前 向前 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这是他对中国数学发展的期望

也是对自己学术研究不变的信念:

走自己的路

不管年纪有多大

也勇敢向前

图片

2001年2月19日

因在数学机械化领域的开拓性贡献

吴文俊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图片

2011年

以吴文俊名字命名的

中国人工智能大会召开

吴文俊被尊称为“中国人工智能先驱”

2019年

吴文俊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图片

遇到困难

就脚踏实地解决困难

没有路

就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吴文俊正是这样一位人民科学家

致敬!

编       审:王海涛 赵   斌
      编:钱希茜
      辑:史佩仑 王亭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