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 “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 的故事吗? 此刻, 在张北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 许多巨大的风力发电机叶片 正缓缓转动。 绿色电能 通过一张看不见的网 被源源不断送往北京, 点亮了首都的璀璨灯光。 这张网, 就是拥有12项世界第一的 ±500千伏张北柔性直流电网 试验示范工程 (简称“张北柔直工程”)。 ![]() 这项工程到底有多牛?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是一项很先进的输电技术。 从“点对点”的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到柔性直流电网, 中间走过了几十年, 中国完成了从跟跑到领跑。 2020年, 我国率先攻克了 三大技术难题, 建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世界首个柔性直流电网工程 ——张北柔直工程。 柔性直流电网是 中国原创、国际领先的 重大技术创新, 是破解新能源开发利用 世界难题的“中国方案”, 是国家电网公司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践行“双碳”目标的重要行动。 ▲张北柔直工程线路。 张北柔直工程打造了 世界首个四端环形柔性直流电网, 新建中都、康巴诺尔、阜康、延庆 4座±500千伏换流站, 总换流容量900万千瓦。 ▲张北柔直工程±500千伏中都换流站。 这项工程助力冬奥北京会 实现了奥运史上 首次全时段100%“绿电”供应, 为解决新能源汇集与送出问题 树立了典范。 ▲2022年冬奥北京会主会场被“绿电”点亮。 在全球装机规模最大的 抽水蓄能电站—— 丰宁抽水蓄能电站 “削峰填谷”的配合下, 张北柔直工程平稳地 将“绿电”送到北京。 ▲丰宁电站上水库。 然而,历史上, 柔性直流技术的发展, 并非一帆风顺。 以柔克刚, 是中国的传统智慧。 中国电力人用这样的智慧 解决了 100多年前爱迪生一直想解决的 大功率直流断开这个难题。 人们对于输电技术的 认识和研究始于直流。 1882年,历史上首次 远距离直流输电实验获得成功。 然而, 早期的直流输电存在 变压器变换困难、 功率难以提升、 发电机不易换向、 可用功率低等缺点。 后来, 交流输电技术日益成熟 并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第一个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 也是交流工程。 ▲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线路。 历史,总是螺旋式前进的。 随着技术的发展, 直流输电又重回舞台的中央。 20世纪50年代, 高压大容量的可控汞弧整流器 研制成功, 为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 创造了条件。 但是,2010年以前,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一直掌握在 国际电力企业巨头手中。 这些国际企业 宁可不参与中国的 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也不愿意向中国 输出该技术和产品。 中国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的技术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 但中国电力人憋着一口气, 他们日夜兼程,奋起直追! 2011年7月, 亚洲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柔性直流工程—— 上海南汇风电场 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投运。 ![]() ▲上海南汇风电场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2014年7月, 世界首个五端柔直工程—— 浙江舟山±200千伏 五端柔性直流 科技示范工程正式投运, 标志着我国 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领域 走在了世界前列。 ▲浙江舟山±200千伏五端柔性直流科技示范工程。 2015年12月, 福建厦门±320千伏 柔性直流输电 科技示范工程正式投运, 刷新了电压等级和 输送容量的世界纪录。 这一工程标志着 我国全面掌握了 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 关键技术和工程成套能力,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达到国际引领水平。 ▲厦门±320千伏柔性直流输电科技示范工程。 2020年6月29日, 张北柔直工程竣工投产。 ▲张北风电场。 ![]() 中国电力人首次突破了 柔性直流电网构建与 稳定控制的核心技术, 提出了柔直组网、 多点汇集、 多能互补的 直流电网拓扑和系统方案, 建立了 柔直电网稳定控制体系, 攻克了柔直电网功率盈余与 孤岛接入新能源的稳定控制等 技术难题, 成功实现了 世界首个直流电网的稳定运行。 张北柔直工程创造了这份 12项世界第一的榜单。 ![]() 榜单上的每一项, 都是电力史上的一颗明珠, 其背后, 都饱含了中国电力人的 智慧和汗水, 都有着不平凡的故事。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过程, 也是中国制造崛起的过程。 ▲张北柔直工程变压器安装现场。 张北柔直工程 应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 世界上最高电压等级、 最大开断能力的直流断路器, 世界上最高电压等级、 最大换流容量的柔性直流换流阀, 世界上最大功率的 全控可关断器件等。 这项“中国方案”的 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均为 国际首创。 ▲±500千伏延庆换流站阀厅内的阀塔。 2006年, 国家电网公司启动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专项研究。 当时,外国专家曾说: “这项技术, 中国人10年绝对干不出来。” 没有一份图纸、一张照片, 也没有任何学术文章可供参考, 10年,我们不但做出来了, 还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作为直流电和交流电 相互转换的桥梁, 柔性直流换流阀 被称为柔直工程的“心脏”, 是柔性直流项目中 技术含量最高、挑战最大的 主设备之一。 ▲张北柔直工程换流阀安装现场。 画了数百张图纸, 提交了几十份报告, 开展数百次试验 研制换流阀样机, 经过多次迭代升级…… 国家电网的研发人员 一路摸爬滚打, 成功研制出 ±500千伏/3000兆瓦级 柔性直流换流阀。 它的可靠性水平 超越国外同类产品, 总体技术性能达到 国际先进水平, 部分技术指标国际领先。 ▲±500千伏延庆换流站全站24座阀塔有3168个子模块、26000多个水管接头、1500多个主通流回路接触面和7606根光纤。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 是变流器的控制核心, 被称电力系统的“CPU”。 过去, 大功率IGBT器件被进口产品垄断。 在张北柔直工程中, 我国自主研制的 世界上最大功率 全控可关断器件—— 4.5kV/3kA压接式IGBT器件, 实现大批量工程应用。 自主化芯片研制、 封装工艺和批量化生产应用 等方面的技术难题被攻克, 国产大功率IGBT器件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解决了柔性直流 “卡脖子”难题, 极大提升了 器件通流能力及可靠性。 ▲负压耦合式直流断路器。 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批500千伏 混合式、负压耦合式和机械式 三种拓扑结构的直流断路器, 首次攻克了“大电流直流开断” 这一世界性难题, 解决了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 5倍电流关断、 毫秒级高速机械开关设计、 550千伏高电位可靠供能装置等 系列技术问题, 具备3毫秒内开断高达25千安的 直流短路电流能力, 突破了直流组网的瓶颈, 实现了我国直流输电 从“线”到“网”的质变。 ▲研发人员开展技术攻关。 一项项技术创新的背后, 又是多少个不眠之夜! ▲张北柔直工程送出线路作业现场。 除了技术装备, 围绕张北柔直工程, 中国电力在基础理论研究、 试验能力建设、 工程系统集成等方面, 都取得了一大批 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 电力技术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国家电网仿真中心超算中心。 国家电网仿真中心 对张北柔直工程 进行了5800个工况、 8万余次仿真计算, 开展了工程并网特性、 运行方式安排、控制保护策略、 故障应对措施等全方位的 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 保障了工程顺利投产。 未来,我国 世界最高水平的柔性直流电网 试验和仿真条件, 将持续助力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创新发展。 ▲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二期扩建工程现场。 张北柔直工程将一种全新的 新能源传输与消纳方式 从构想变为现实。 当我们回顾这项工程的时候, 看到的全是这些动词—— 和这样的形容词—— 内心充满了自豪感。 中国柔直技术 后发而先至, 其中饱含着中国智慧, 更体现了中国人的 志气、骨气、底气! ▲2021年9月28日,±500千伏中都换流站首次年度检修现场。 如今,张北柔直工程 每年为我们带来 141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 相当于 北京市用电量的十分之一。 它不但把 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的 清洁电送出, 而且惠及了张家口 1110座光伏扶贫电站 和10万户农村人口。 上下游产业链活力大增, 创造1万多直接就业岗位, 实现了 稳经济、惠民生、促发展。 刚柔并济,后发先至, 中国智慧,世界方案。 砥砺前行,未来可期! ![]() 策划|贺焕峰 张云 撰稿&责编|师维艺 美编|李洋 张竞如 感谢|国网经研院、国网冀北电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