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医学信息学系2008-2012年建设与发展规划
2022-11-19 | 阅:  转:  |  分享 
  
医学信息学系2008-2012年建设与发展规划



2008-2012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构建和谐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也是我校完成“十一五”规划,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承转期,编制并实施好2008-2012年建设与发展规划,对加强医学信息学系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加快我系优化师资结构、充实专业内涵、提高教学质量、突出专业特色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医学信息学系2005-2008年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成绩

医学信息学系的前身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成立于2005年5月,2008年1月,学校在进行教研室调整的基础上成立了医学信息学系。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全系领导干部及教职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开拓创新、做大做强”的发展总思路,注重突出信息技术应用于医药领域的学科优势和特色,结合学校和本系实际,求真务实,认真做好学科与专业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稳步扩大办学规模、完善教学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各方面工作,妥善处理各种建设、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及问题,较好地完成了建系初期拟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稳步扩大办学规模

建系之初,全系只有卫生信息管理一个专科专业,在校生29人。到2008年9月,已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卫生信息管理(专科)两个专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达251人,超过了建系时学生数的8倍。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我系年轻教师比例较大,为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并确保教学质量不受影响,系里十分重视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和培训、学习条件的提供。同时,鼓励年轻教师在职进修,学习深造,提高学历。并积极创造条件,使我系新进年轻教师人人都能充分认识到为适应教学工作需要必须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性。至2008年9月,我系青年教师中共有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6人,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进修、学习达到30人次,使我系教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三)合理调整教研室、实验室结构,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

为适应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需要,2007年3月,学校进行了教研室和实验室的调整,将外语教研室、数理教研室并入我系,将外语语音室与计算机实验室合并成多媒体实验中心,优化学科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加大教学实验设备投入力度,实验条件得到一定改善。

(四)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积极推进专业教学改革。为拓宽本系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本系学生的专业知识层次,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我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学生提高对所学专业知识结构的认识。如实行专业导师制,为学生配备专业导师,导师带领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高年级学生协助教师指导低年级学生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积极推进外语教学改革。从2007级开始,在全校本科各专业中开展英语分层次教学,打破传统大班授课方式,实行小班授课,按学生成绩进行动态管理,大学英语四六级过级率显著提高。

(五)重视教科研工作,教师教科研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医学信息学系党政领导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采取积极措施,如为教师报销发表论文的版面费的方式,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教科研成果。

(六)加强网络建设,为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

加强网络信息技术队伍建设,保证网络的平稳运行,建立了校园办公网络服务平台,克服困难录制网络课程,网络资源得到进一步丰富,为学校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七)成立了系党支部,加强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2007年6月系党支部成立后,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认真抓好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抓紧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落实工作,始终把安全稳定工作放在首位来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八)创新学生工作思路,加强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

加强了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和完善了系团总支、系学生会机构和组成。建立了一支政治素质较高,工作作风踏实,乐于为同学服务的学生管理干部队伍。至2008年9月,已累计发展学生党员10名,学生党员数占全系学生总数的5%(不含08级新生),在全系学生中形成了一个带领同学们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核心,起到了极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还实施了系内奖学金制度,用于奖励那些刻苦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在同学中形成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医学信息学系未来四年建设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展望今后一段时期,医学信息学系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将面临以下难得的历史机遇: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将促进基于生物特征的、以图像和自然语言理解为基础的以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发展,推动多领域的创新重点研究电子学、心理学、控制学、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设计、实时分布系统和多媒体技术等多学科融合的技术,研究医学……等多个相关领域的虚拟现实技术和系统

——《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中提出“将通过进一步重点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加速推进信息技术在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卫生监督、科研教育等卫生领域的广泛应用,建立适应卫生改革和发展要求,高效便捷,服务于政府、社会和居民的卫生信息化体系。”为我系医学信息学科建设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同时也为医学信息专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

未来五年,我系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从外部发展条件看,全国各医学院校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兄弟院校相关专业通过资源整合,整体优势开始显现。而我校虽然近年来在发展建设上加大了投入力度,但因过去基础较薄弱,办学条件仍旧滞后于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发展需要。

——教师队伍结构不甚合理。缺乏兼具医学专业和信息管理学专业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教师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亟待改善。

——经费严重短缺。新校区建设投入的大量资金给校财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有限的财经分配是制约非医学主干学科快速发展的瓶颈。

——校内外各方对医学院校开办信息管理类专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宣传不够,导致少数本系学生及家长倾向于转入医药类主干学科专业学习,给本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尚不明晰,人才培养方案尚未能与就业市场需求完全接轨,专业特色不明显,就业形势严峻。

(三)基本结论

今后一段时期是医学信息学系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在工作中应形成教学、科研并举,以科研带动教学、教学促进科研的良性互动,构建教学与科研一体化平台,促进学科与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树立信心,增强紧迫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将医学信息学系真正做大做强。

三、医学信息学系2008-2012年建设与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建设步伐,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根据学校“十一五”总体部署,制定系与发展规划。结合就业市场需求,参照其它院校的专业培养模式,重新定位本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完善系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系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推行系内教研室改革工作,适应专业建设需要。力争建成2门校精品课程,专业教学改革和外语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外语四六级过级率,教学研究水平和成果有较大提高;学生用计算机台数和语音室座位达到本科评估合格标准;建成并完善外语网络学习平台,在专业内推行本科学生专业导师制,实现毕业设计结业方式,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开发系内档案综合管理系统,档案建设水平居全校前列。开展网络应用服务软件开发工作,引进和培养相关技术人才。

1、以教学为中心,加强教学改革和教学工作

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意识、质量意识,调整优化专业方向,深化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结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完善专业课程的合理配置和专业教材的合理使用。通过完善制度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将我系的专业课程办出特色,做成精品,确保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达到建设校级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的目标要求。

2、以科研促教学,构建教学、科研一体化平台

要进一步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意识,充分认识科研工作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中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继续完善和实行科研鼓励政策,提高教职工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取更多国家级、省级和厅局级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切实做到教学、科研并举,形成教学、科研的良性互动,努力构建教学、科研一体化平台。

3、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

紧紧围绕学校对未来一个时期的总体规划,有计划的实施人才培养计划。要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教学和科研的迫切需要,力争短时期内引进1—2名既学习过医药学专业、又能熟练掌握信息科学技术、硕士以上学位、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同时要加大在职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培养教育力度,鼓励青年教师接受学历学位教育,提高师资学历学位层次,从中选拔出符合条件的骨干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通过培养,力争在四年内在我系形成一支专业特色明显,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能带动我系学科建设快速发展的学科骨干队伍。

4、夯实教研室和实验室基础建设,增强学科发展后劲

对信息学科与数理学科的融合进行深入研究和充分论证,尽快实现信息学科与数理学科的融合。外语学科应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增强对师生英语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培训层次和水平,从而达到锻炼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为英语学科发展积蓄力量。

抓紧落实完善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完善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计算机专业实验室、普通物理实验室的调整、充实、维护、保养等工作,建立综合医学模拟实验室,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调整、充实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为学科建设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确保全校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的教学需要,并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

5、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协调发展

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和党政管理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与我系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和教学科研工作相适应的、高水平、职业化的专业技术队伍和党政管理队伍。在对外引进一定数量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对内大力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到2012年,全系教职工队伍总量控制在55人以内,其中,专任教师和科研人员45人左右,行政教辅人员10人左右。

6、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

截至目前为止,我系尚无一门各级精品课程,严重滞后于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需要。今后四年,我们要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整合资源优势,力争建成2门校级精品课程。

7、加强网络建设,提高网络服务质量

加强网络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引进或接收高水平网络技术人才,确保校园网畅通及各项应用服务的平稳运行;开展网络应用服务软件开发工作

建立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创业思想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端正就业观念,增强择业自信。同时号召全系教工集思广益,多方联系,广开就业渠道,努力提高我系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

9、加强学风建设,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进一步完善学生工作管理制度、学生奖惩制度,加强教育和管理,稳定学生专业思想,加大学风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带领和引导全系学生自觉创建优良学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四)实现建设发展目标任务的保障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行为

按教学、科研、学生、网络、党建五个系列归口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激励与制约机制,以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充分调动和发挥全系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力,保证规划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

2、制定配套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

按规划总体要求归口制定配套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进行合理分工,责任落实到人,确保规划各项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发挥表率作用

加强系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执行力,以自身良好的能力和作风带领全系教职工完成规划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4、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凝聚力

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政策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

三、医学信息学系2012-2015年发展构想

到2015年,在校生规模达到550人,其中本科生400人,专科生150人;专任教师总数达到45人以上,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10%;建设1个省级重点学科或重点实验室;将本科专业建设成为省级重点专业;建设1门省级精品课程;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开展英语专业(医学英语方向)本科教育。







附表1 医学信息学系在校学生数现状及规划表

医学信息学系 2008年9月 2009年9月 2010年9月 2011年9月 2012年9月 本科班级数 3 4 4 4 5 专科班级数 4 4 4 3 3 在校生合计 251 321 340 343 400 注:上述数字为实际当年在校生数,学校在做招生计划时应考虑录取率和报到率问题。



附表2 医学信息学系专任教师现状及规划表

序号 层次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年 201年 1 26 30 33 36 39 2 学历层次 研究生毕业 3 6 9 12 15 本科毕业 23 24 24 24 24 本科以下 0 0 0 0 0 3 按学位分 硕士 6 12 15 19 23 学士 18 16 16 15 14 无学位 2 2 2 2 2 4 按职称分 正高职 1 3 4 5 5 副高职 9 8 11 11 11 中级职称 3 8 8 10 13 初级以下 13 11 10 10 10 5 按年龄分 45岁以上 35-45岁 10 10 11 11 10 35岁以下



附表3 网络信息部专业技术人员现状及规划表

序号 层次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年 201年 1 6 7 8 8 8 2 学历层次 研究生毕业 0 2 3 3 4 本科毕业 3 2 2 2 2 本科以下 3 3 3 3 2 3 按学位分 硕士 0 2 3 3 4 学士 3 2 2 2 2 无学位 3 3 3 3 2 4 按职称分 正高职 0 0 0 0 1 副高职 2 2 2 2 1 中级职称 3 3 3 3 3 初级以下 1 2 3 3 3 5 按年龄分 45岁以上 35-45岁 3 3 2 2 2 35岁以下







附表4 实验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现状及规划表

序号 层次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年 201年 1 5 5 5 5 5 2 学历层次 研究生毕业 0 0 0 0 0 本科毕业 4 4 4 4 4 本科以下 1 1 1 1 1 3 按学位分 硕士 0 0 0 0 0 学士 4 4 4 4 4 无学位 1 1 1 1 1 4 按职称分 正高职 0 0 0 0 0 副高职 1 1 1 1 1 中级职称 0 0 0 1 1 初级以下 4 4 4 3 3 5 按年龄分 45岁以上 35-45岁 1 1 1 0 0 35岁以下



献花(0)
+1
(本文系cf沧海风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