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作家‖【情暖人间】◆蔡景玲

 白云之边 2022-11-19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蔡景玲,山东济宁人,中学语文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宁散文学会会员,朱自清研究学会会员,齐鲁文坛文审主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散文、诗歌、教育随笔散见于《班主任》《当代散文》《齐鲁文学》《东岳诗人作品精赏》《济宁文学艺术》《鲁艺》《济宁日报》等报刊杂志,征文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奖励。2020年9月,团结出版社出版其散文、教育随笔集《一路等待》。

-情暖人间-

“情暖人间”是山东青州一文友——孙建伟先生的微信名。我们从未谋面,从不太多的交流中,能深刻感觉到,他始终在“用心的太阳照耀别人”,始终以自己的真诚、善心和爱去温暖心目之所及。渐渐地我才发现,他才是一个更需要关注,更需要关爱,更需要温暖和敬重的人!

缘起

对文学的共同爱好,让我们结缘。

清楚地记得,2021年3月28日上午10点多,不常联系的李木生老师忽然发来一张“情暖人间”的微信名片,并附言:“你好景玲,有一位网友看到你的文章后想与你建立联系。”我随即点开名片,发出“加好友”申请。两小时后,申请通过。接着收到较长短信:

“问候蔡老师!昨天我读到了您发在《齐鲁文学》上的散文(《蜗居卫生间的日子》),很为您的温润真诚的文笔而感动!想来您也一定是一个真诚有爱的人。

在您的一篇文章后看到了李木生老师与您的互动,就发信息向他问了您的微信号。

生活很不易,经历都是财富!

注意身体!多喝水,不要熬夜。”

嘱我“注意身体最重要。老父亲走了,还有老母亲,老人年纪大了,心血管病频发。多测着血压、血糖,有条件每年都去查一下体。好好地活,慢慢地老!”真是个贴心的暖男!就这样,我们偶尔的联系就开始了。

起初,我尊称孙先生为“孙老师”,他说:“我在您面前就是一个学生,不敢被称'老师’,以后称呼我'建伟’最亲切合适,被称老师感觉羞愧。”据了解,他较我年轻不少,又如邻家小弟般关心体贴,给人阳光般的温暖,从此,我便亲切地称其为“建伟兄弟”,他也自然地称我为“蔡姐”。

我开始关注起他及其发表的文章。

不幸,是上苍对我的考验

因与建伟从未谋面,我只能通过“作者简介”附的照片认识他。就是这张以梅花牌匾为背景,手持一本书的圆形半身照。孙先生看上去三十四五岁光景,眉目清秀和善(慈眉善目),光洁能跑马的额头,浓密的眉毛,深陷的眼窝,挺直的鼻梁。不知照相时光线不好,还是怎么,面容像被油烟熏烤过的清癯、暗黄。上身着里黑外橘羽绒服,内穿深灰色毛衣。整个人显得精神而有气质。

后又零零星星了解到,他患有先天性脑积水,三十多年来,曾去济南、北京做过几次大手术,与死神擦肩而过,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落下了残疾,行动极为困难。屋漏偏逢连阴雨,十年前,又罹患强直性脊柱炎,关节僵得厉害,脑积水造成的动作也有些失衡。“因身体原因没找到工作,只能在家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打扫打扫卫生,看点书,锻炼锻炼身体。”

他话说得很轻松,但父母为他看病在身体、精神和经济的重压可以想见。一次看病,父母所受苦、累和难可见一斑:“他们带着我(五六个月大)去离家有一百好几十路的潍坊89医院看病,农村人本身出门就少,那时的交通通讯各方面条件又不好,去时他们坐的是公共汽车,等给我看完病往家赶时已是晌午了。也顾不上吃饭,急匆匆地往家赶,以至于坐反了回家的公共汽车,在车行出好大一段距离后才发现。那时也没有电话手机一类的通讯工具,没有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步行往家赶了……一百多里的路程啊,他们抱我回家时已是深夜十一点多了,娘的脚上磨起了好几个血泡……”(《俺的娘》)。

他话说得很轻松,但对于一个智力没问题,从小就好学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毕业于滨州职业学院的有志青年来说,徒有满腹的全科医学才华,却因身体原因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只好从事“打扫打扫卫生”这种连文盲都能做的活,他的内心该承受多么沉重的打击啊!面对曾是同班的某同学,已成为嘉祥县医院干心血管科大夫,其他同学也都已成家立业,他的内心该是多么的羡慕和酸楚!若不是身体原因,他可能会有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比较可观的收入,可能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美丽贤惠的妻子,活泼乖巧的儿女,而不至于被迫谋生……但令人感佩的是,内心的痛苦、生活的艰辛、处境的无奈,并没有压垮他,他没有屈从于命运的摆布,而把不幸当成了“上苍对自己的考验”。

“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必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他及时调整好心态,“自己找乐子”——读诗、写诗,置身于诗歌的王国,尽情享受诗歌给他带来的美。他孜孜矻矻,不懈追求,不少有分量的诗作发表于报刊并获奖。他也善于学习请教,从网上结识了全国诸多诗人、学者,不断地跟他们交流,拓宽了境界,提高了诗艺。

幸福与快乐,让我引吭高歌

面对身体的残疾,不幸的命运,被折断的理想的翅膀,建伟不仅没有自怨自艾,并把这些不幸当成了“上苍对自己的考验”,而且他反而“觉得自己很幸福,很快乐”,并尽情“引吭高歌”。

他的幸福和快乐,来自父母、故乡、自然、社会给予的真诚、炽热、伟大和无私的爱。“家人待我很好!”也许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又没有多少文化的母亲“卑微如青苔”,但在儿子心中却庄严如佛似神,如“有人信佛,有人信神,我只信最真实的良心/该叩拜的只能是父母,他们才是最尊贵的佛与神”(《我只信良心》)。“娘为我付出了那么多,但是在她心底的念头确实单一的,只要能治好孩子的病,自己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真的无所谓,她希望能够分担孩子的疾病带给身心的痛苦”(《俺的娘》)。他的散文《俺的娘》,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柔弱的母亲,抱了“我”一百多里地,她不喊累;“我”罹患疾病,长期的陪护,她不叫“苦”;为了给“我”治病,节衣缩食,借钱贷款,她不惧难……多么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我也有个好弟弟。他条件好些,经常给我买书买锻炼器材啥的;他也很孝顺……”亲人的关爱让他深感幸运和幸福。故乡和自然的馈赠,也让建伟饱含深情地“亲吻一寸厚土/掏出赤诚的肝胆/目视一缕炊烟/溢出春水一片”(《故乡》),“拥抱太阳/收获光照与心灵的坦荡//拥抱天空/收获自由与内心的宽广//拥抱大地/收获富足与爱意的深沉//拥抱人生/收获大爱与情意的绵长”(《拥抱》)。

他的幸福和快乐,来自“面对现实,坦然生活”的乐观心态,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坚守。面对不幸的人生遭遇,他没有悲悲切切,没有哀哀怨怨,而是坦然面对,愉快接受,并用诗和爱描绘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风景。如“坦然面对生活/我想做理智的选择/愉快地接受/现实的不快活//哪儿有一帆风顺/总要历经挫折/用希望支持/唱响爱的赞歌//爱,给我温暖/让内心燃起烈火/情,让我感动/把幸福装于心窝//什么是生活/酸甜苦辣/什么是人生/乐观地生活”(《坦然面对生活》);又如“火焰在我的心里燃烧着/已经很多年了,丝毫没有熄灭的迹象/红彤彤的火苗不停歇地向上窜/它发出的热量都是暖爱的聚合//火焰燃遍了我的胸腔,抵达了肺腑/穿透了四肢百骸,贯穿了经络/就这样无休止地燃烧/幸福与快乐让我引吭高歌//它还要一直地燃烧下去/除非津液枯竭,那是生命迹象的停歇/我庆幸心中有一朵燃烧着的火焰/它用炙热驱赶我内心的苦闷与焦灼”(《我的心里燃烧着一朵火焰》)。这朵火焰是什么?是诗人拼搏向上的精神,是与病魔决斗的勇气,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诗歌创作的不懈追求……可以说,他的每首诗都充满了正能量,读来感人肺腑,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他的幸福和快乐,来自他对诗的挚爱和执着。诗言志,诗怡情,诗是人的精神和意念的结晶,它有巨大的魔力。人们渴望诗,渴望在人生风雨后天边出现的一抹彩虹,渴望灵魂在幽暗的山径中踽踽独行时看到一束火光。诗能帮助孱弱者找回力量,让自卑的人增强自信,给绝望的人带来希望,也能使平庸的人变得睿智。他读诗,能从忙碌的生活中慢下来,来审视自我,思考人生,寻找到安放身心的精神港湾,缓解疲惫的身心;他也写诗,能使自己内心更加沉静,使自己的心智和人生境界得到提升。如“那些心有阴霾的人/哪怕在艳阳天/也看不到一丝蓝”(《盲人》);“越系越紧的疙瘩/怎会品味自由的快乐”(《心结》);“在自建的城堡里/唱哀婉的歌/却难有人走入/他的梦境”(《心牢》)……这些富有哲思、启人心智、发人深省的诗是诗人多年来历经生活的淬炼,是对人生、对社会的睿智的思考和深刻体察的结晶。他可能物质匮乏,但绝对是精神上的富翁。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语出《国风·卫风》,意思是: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美玉作回报。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这句话,用在建伟身上再合适不过。

我们建立联系后,他要买拙著——《一路等待》,问多少钱,要发红包给我。我说:“不要钱,赠送给您!”出版这本书的初衷,本不是要盈利赚钱;它也没有多大的文学价值,作者也是名不见经传。有人要买来读,笔者就感激不尽了。为了这份“感动”,也得“送” !当然,这本在别人看来可能“不值钱”的书,对我却意义非凡,它毕竟凝聚了我三十余年的心血。可对比情谊,这三十年的心血又如何!

拙著寄过去,他便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两天时间,十六万多字的书就一字不漏地读完了,后还写了洋洋洒洒1600多字的读后感——《情到深处暖意浓》。文中有最真切的感受:“拿到书的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是书的厚重,友情散发出来的馨香”“这一刻,我被暖爱包围感动着,在不经意间,早已经有泪滑落于地,那样的纯澈有分量!”有最热情的鼓励:“ 姐,我读你的书感受到的是春风拂面,润心无声。仁慈有爱的心是教育者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我在你的文字里能感受到你的真诚实在,善解人意。”“文笔很温润有质感,有着人间的烟火气,有着为人的真性情,读了很受感动”“能感受到你很重视研究孩子的心理特点,懂得换位思考,因势利导,而不是一味地灌输,教条式的教育”“我喜欢真诚的人,喜欢有真情的文字,您就是那样的人。”

有结合自己的读书心得和对教育的理解,与拙著同名,赋诗一首《一路等待》:“ 我用一份欣喜的心等待/等待从果林里传出百灵鸟的欢快/那清脆悦耳的鸣叫/每一声都传递着纯澈的真爱。”更有最真诚的建议:“散文写作在追求情感浸润的同时,也尽可能的让语句有质感与分量,不要过多的陈述描写,点到为止就好。书籍里有篇目品读而来有读书信的感觉。”……

在当今快餐文化盛行的社会,即便名家名著,除了学生、执著作家、学者外,又有几人能耐心地、认真地读完一本书并写出读后感呢?更何况一个普通的名不见经传的作者作品呢?我深受感动和鼓舞,他却说:“认真阅读是对赠书人的尊重”“我一直心存善念与感恩,别人给我的好,我一定会铭记于心……” 

从此,他不断地推荐一些我熟悉或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和微信名片给我,比如“散文写得很有味道,情感浓厚”的作家丁立梅,上海作家简平的散文集《最好的时光》,徐声明的微信名片,力荐我聆听和阅读刘驰、李大为、丁立梅写父亲的作品等。这正应了诗人臧克家先生的诗句:“当你以自己的心去温暖别人/你会觉得心的太阳到处向你照耀/你浑身将发散出爱的光芒。”

命运以痛吻我,我将报之以歌。扼住命运的咽喉,才能奏出不同凡响的命运交响曲。情暖人间,也必将会被人间情暖!

情到深处暖意浓

——读蔡景玲的《一路等待》有感

孙建伟

我用了两天的时间读完了蔡景玲老师的书籍《一路等待》,感受到的是她对生活的真诚,对他人的真心,对事业的真爱,对家庭的真情。

我在《齐鲁文学》上品读到了她的一篇散文,感觉文章里浸透着她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投入,有着对家庭的尽心付出。文笔很温润有质感,有着人间的烟火气,有着为人的真性情,读了很受感动后,通过其他老师才加了她的微信与她交流学习的。她给我快递来了她的散文集,拿到书的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是书的厚重,友情散发出来的馨香。

正所谓“文由心生”“文如其人”,通过品读一个人的作品通常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他的志趣脾性,价值观,人生观。我说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而真正的读透一个人是需要一辈子的时间的。

蔡景玲老师在教育事业上耕耘奉献了三十多年,这些岁月里的真知灼见与暖爱诗篇都是由她内心深处的信念与人生的信仰所决定的。她爱生如子,对他们投入了所有的爱,这种爱的体现不单单是在学习上的引导督促,更有在学生生活中的关照爱抚。她在文章里提到,有学生因为上学急促未吃早饭而身体不适,她就和他们去外面“补充能量”。想来这是多么让人感到心暖与欣慰的画面啊。学生在她的眼里就是自己的孩子,她为此而奉献出了自己的精力,体力,当然,她也收获了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尊敬爱戴,学校同事和领导的一致认可。我想,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对她的付出最好的报答了。

她在书中的许多章节里,记述了她在工作中与学生相处的教育心得(体会)。她真正的是在以一个教育”专家”的身份来给自己定位。她的教育教学里有着让人为之眼前一亮的教育理念,她是一个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不落伍退步的人。对待差生,她用耐心与真情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与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与学生互动,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她与学生家长交心做朋友,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架起了和学生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她会为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让班级里的同学送去真诚的祝福,最后再献上自己的生日礼物,那礼物也许是一支钢笔,也许是一本课外书籍,但我想它们的分量在学生的心里却都是等重的,一样的沉甸甸,一样的厚重。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的本质?我想她已经用最为实际的行动为我们做出了最有说服力的注解。

教育的本质是爱!人间有了爱也就有了一切,这不是单纯的“书面语”,而是具有普世价值的一种哲理。

她的书籍里体现出来的暖意还有她与丈夫两人在家庭事业上的互相扶持,共同进步!同样身为教师的爱人给了她精神上的鼓励,事业上的扶持,家庭上的照料,情感上的慰藉。人生有所谓的夫唱妇随,志同道合,举案齐眉,不弃不离。想来这是一件多么让人感到心悦诚服的幸福啊。

教师是天底下最为光辉的职业,那里面蕴含着信任、嘱托、使命、责任和担当。我想,无论时间如何的转变,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尊重永远都不会改变。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一定会传递下去,散发出它耀眼夺目的光泽。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的身上散发着耀眼夺目的光辉。蔡老师用行动一直在为此而实践着,我想她的行动是很有说服力的。

我也有感而发,为蔡老师在教育路上的付出的点滴写了一首小诗,诗题就是她的散文集的名字《一路等待》。

一路等待

我用一颗焦灼的心等待

等待着能在果树上采摘到秋天的眷爱

那饱满丰硕的果实

蕴含沉淀着我不悯的情怀

我用一份欣喜的心等待

等待从果林里传出百灵鸟的欢快

那清脆悦耳的鸣叫

每一声都传递着纯澈的真爱

当情怀与真爱邂逅

生活中迅疾多了浓厚的色彩

当鸟鸣从果枝上传来

心里即刻收获了唯美的节拍

前行的路上一定会呈现出鸟语花香,那都是对您辛勤耕耘的付出最真诚的表白与诠释。当落笔的文字写到这里时,我的脑海里又禁不住的想起了诗人臧克家先生的诗句:

你会觉得心的太阳到处向你照耀/当你以自己的心去温暖别人。

这一刻,我被暖爱包围感动着,在不经意间,早已经有泪滑落于地,那样的纯澈有分量!我想,这也许就是情感的力量之所在吧,因为人类的情感都是互通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